一個做父親的,當他生養(yǎng)了孩子的時候,只不過是完成了任務的三分之一。他對人類有生育人的義務,對社會有培養(yǎng)合群的人的義務,對國家有造就公民的義務。凡是能夠償付這三重債務而不償付的人,就是有罪的,要是他只償付了一半的話,也許他的罪還要更大一些。
——教育思想家盧梭在教育名著《愛彌兒》中寫道。
不在生氣時做決定,不在高興時輕許諾。
——成年人生活的智慧,用在親子交流中同樣有效。
英國17歲至20歲的青年中,擁有駕照的人數(shù)兩年來下降了5%。
——英國《每日郵報》一項調(diào)查顯示,因保險費、駕校學費上漲等因素影響,越來越多的英國青少年選擇暫不考取駕照,而更樂意選擇公共交通、騎自行車等出行方式。
誰說孩子沒有能力決定一生要做的事?是成人沒有這個能力。我們相信孩子們更為智慧,他們掌握著真理。
——巴西著名作家保羅·柯艾略如是說。
在一個沒有耐心的社會,人們很難擺脫對抗生素這種“萬能藥”的依賴。細菌耐藥后,醫(yī)生想不“濫用”都不行。
——日前,復旦大學針對江蘇、浙江、上海逾千名兒童進行的尿液檢驗研究顯示,58%的尿液中檢出含有抗生素,其中一些抗生素是畜牧業(yè)常用抗生素,通過食物進入人體。
10歲兒童在上午8點30分之后才能專注地學習,16歲的青少年在10點之后開始學習才能有最好的效果,大學生應該從上午11點之后開始學習,員工應該從上午10點開始工作,直到55歲后再調(diào)到上午9點開始工作。
——牛津大學保羅·凱利對于生理節(jié)奏的研究結(jié)果,對提高中小學生學習效率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