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在末班車上的那個人
《我是歌手》第四季結(jié)束了,雖然因為臺下觀眾的情緒反應、每一期排名等問題,這檔音樂真人秀節(jié)目飽受詬病。但是每一期結(jié)束之后都會有幾首歌躥紅,這就足夠了。本刊小編就為大家回憶三首在這個舞臺上曾經(jīng)綻放的歌曲。
《那個人》
小編是《海賊王》《火影忍者》粉,因為路飛、鳴人有著同樣的秉性——認定人生目標之后,為之付出不懈努力。在大眾眼中,黃致列就是如此。通過紀錄片,我們知道黃致列在韓國成名之前,住過屋塔房、當過音樂培訓師、輾轉(zhuǎn)在各種音樂秀場……還要面對父母的不解。但是他堅持著一直在路上。
《那個人》是一首苦情歌,20歲小鮮肉臉的黃致列卻有著一副大叔煙酒嗓,雖然這是一首韓語歌,中國聽眾大多不知其歌詞之義,情緒卻自在流淌。
“就算隨著時間流逝,那些回憶都已經(jīng)過去?!?/p>
“那個人的眼淚,卻更加讓我心痛?!?/p>
笑容下歐巴眼角的紋隨之咧開,那是歐巴為了獲得認同而努力留下的證明。lets go,致每一位有夢的人。
《失落沙洲》
《失落沙洲》這首歌和徐佳瑩給人的氣質(zhì)不太吻合,徐佳瑩看上去像是不食人間愁苦的精靈,作為女歌手,并沒有刻意的節(jié)制飲食,唱歌隨性而自然,行事妥帖卻瀟灑,舞臺上自是一番安靜沉醉。
《失落沙洲》可謂是徐佳瑩的成名曲,也是她在《我是歌手》的舞臺上的首秀曲,這首歌讓更多人知道了她,那次比賽之后觀眾就開始議論,是不是徐佳瑩會成為下一個鄧紫棋或者A-lin?隨著每一期的表現(xiàn),徐佳瑩用自己的淺吟低唱證明了自己的獨一無二。
“我的心乘著斑駁的輕舟,尋找失落的沙洲?!?/p>
那一片沙洲,存在于徐佳瑩永遠的小女生情懷里。
《末班車》
信挑了這首歌,他似乎是明白那一場,可能就是他比賽的“末班車”。他或許明白,讓大眾評審滿意太難了,于是索性不再迎合,不再高音、不再嘶吼,不再顛覆與改編,反正都是死路一條,這卻也生出了一種英雄末路的悲愴。這份帶著自我明晰的孤勇,呼嘯入聽者耳中,一份難舍,一份隱痛。輾轉(zhuǎn)出唇齒,悵惘入心胸。
他乘著末班車走了,留給粉絲山長水闊,郁郁不平。其實信的表現(xiàn)挺不錯的,雖不能說最優(yōu),但實在不至于被淘汰。《刀馬旦》中爆發(fā)的雄性荷爾蒙,《彩虹》里噴薄的嘹亮深情,都是那樣的精彩奪目。他是搖滾歌手,卻賦予了搖滾更加豐富的元素。
“最后一遍了,換你躲進我雙肘?!?/p>
“像靠在,曾動搖我的天空?!?/p>
這首《末班車》,這趟末班車,都令人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