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景俠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墩Z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也作了如下要求:“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笨梢?,積累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學習語文的過程實際就是不斷積累的一個過程,一個人積累的知識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這個人的語文水平、語文素養(yǎng)。學生積累的語言文字知識、文學文化常識越多,頭腦中的知識結(jié)構(gòu)越合理,學生理解把握課文就會越迅速、越全面、越深入。 如何積累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課堂上學會積累,做到當堂吸收
(一)從朗讀中積累
朗讀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朗讀是把躺著的書面文字,用聲音立起來,出口的聲音載著思想感情,增強了語言文字的可感性。學生通過反復(fù)多遍的朗讀,與課文的語言文字反復(fù)接觸,能深刻領(lǐng)會作者在字里行間的語音節(jié)律,受到直接、強烈的感染。抓住讀這一主線,反復(fù)實踐,精于指導(dǎo),學生才能從讀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終與作者的心靈相通。這種借助讀而達成的悟性理解,是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也正是語文教學追求的上乘境界。朗讀對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思維能力、書面表達能力有著重要意義。當然,朗讀有很多方式,如范讀、齊讀、領(lǐng)讀、個別讀等,在“讀”字上下功夫,我想一定能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道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葉圣陶先生更是諄諄告誡: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老師若引導(dǎo)學生善于讀,則功莫大焉。這些真知灼見,揭示了語文學習的內(nèi)在規(guī)律:積累語言,就得多讀。
(二)從活動中積累
一提到活動,學生往往興趣倍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jù)學生對活動充滿興趣這一特點,我們作為語文老師,就應(yīng)當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作好指導(dǎo),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快樂,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收獲。組織活動注意要做到有主題,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做,要充分肯定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 可以定期舉行一些競賽活動,這樣也可以激起他們求勝的欲望,很多學生都會為了取勝而積極去翻閱和強記語文知識,這樣就可達到銘記的目的。還可以舉行一些簡單的講演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通過作文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從而影響學生的表達條理分明。
(三)從傳授中積累
作為語文老師自己要愛好語文,擅長語文,這樣才能充分把握課文,才能正確地向?qū)W生引導(dǎo)傳授。作為語文老師一定要多閱讀,多積累,努力擁有“一桶水”。教師還要注意增強自己語言的魅力。教師語言的魅力,它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作為教師,必須認真地揣摩自己的語言,在實踐中堅持不懈地訓(xùn)練自己的語言,要規(guī)范、準確、鮮明、生動、具有藝術(shù)感染力。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學生不僅從老師那里學到了知識還在無形中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語言也會逐漸豐富起來,優(yōu)美起來??删x課內(nèi)外的一些語文知識傳授給學生,以彌補學生積累中的不足,如與課文有關(guān)的詩歌、散文、成語、典故、對聯(lián)等;還可以向?qū)W生推薦適合學生的名人名言、名家名篇。
二、課外閱讀積累,做好摘抄練筆
多讀多寫,是獲得語文能力的唯一途徑。引導(dǎo)學生廣泛閱讀,擴大閱讀量,其實也是在積累語言,充實語言倉庫。清代康彪總結(jié)讀書經(jīng)驗時說:“閱讀必宜博,經(jīng)史與古文時文,
不多閱則學習膚淺,胸中不富?!鼻宕躞拗鲝堊x書要“取其多”,即是說閱讀面要廣。呂淑湘先生說:問語文學得好的人,無一不得力于課外閱讀。葉圣陶先生也強調(diào)指出:為養(yǎng)成閱讀習慣,為充實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讀不可。可見大量閱讀的重要。
俗語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睂W生讀的東西多了,但是要真正留在記憶中卻還需要慢慢咀嚼消化。指導(dǎo)學生寫讀書筆記,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讀書筆記立足于讀,落實于記。就類型而言,包括摘錄優(yōu)美的詞句和精彩的語段、編寫寫作提綱、寫讀后感。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掌握了許多的精妙詞句,他們就非??释约旱呐Φ玫絼e人的肯定。所以應(yīng)該給學生提供盡量多的機會讓他們展示“才華”。
三、 引導(dǎo)學生在生活中學會積累
葉圣陶先生曾說:“惟有從生活中多方面去體驗,把社會所得一點一點地積累起來,積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見深切。”這句話,道出了生活實踐對語言積累的深刻影響。所以,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樂于記錄生活的好習慣,幫助學生在腦海中不斷積累多種表象。和藹可親的媽媽,嚴厲負責的爸爸,天真爛漫的小妹,難忘的郊外野游,讓你心痛的親人分離,讓你啼笑皆非的朋友聚會,一次難忘的經(jīng)商體驗,一個令你淚盈滿眶的的廣播劇……這些豐富多彩的生活,美麗山河的熏陶,社會中的實踐與歷練不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嗎? 要鼓勵學生投入到社會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實踐交流中積累口頭語言。
總之,學生積累語言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教師要不斷開辟語言積累的途徑,教給學生積累語言的方法,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語言倉庫。“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敝灰獔猿植恍盖诩臃e累,學生一定能寫出血肉豐滿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