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濤,高級工程師,無線電定位技術專家。多年來,他潛心科研,不斷超越自我,銳意創(chuàng)新,在自己的科研領域內取得了累累碩果。
超越自我迎挑戰(zhàn)
上世紀80年代初,郁濤大學畢業(yè),按所學專業(yè)被分配到某工程應用型研究所,先后從事機械機構設計和天線設計工作。90年代他幾次改行,曾到大型通信公司搞過射頻設計,到通信電子公司做過技術總監(jiān)等。改行意味著挑戰(zhàn)舊我,從頭學起,這對一個已屆中年的人,并非易事。但郁濤把這看做是時代賦予的機遇,憑借自學能力和早年打下的扎實的科研功底,他積極迎接挑戰(zhàn),適應崗位變換要求,在新的科研領域拓展自己的視野和能力。正是這種良好的心態(tài),幫助他一次次實現華麗轉身,不斷超越自我,成為科研領域的常青樹,并從機械設計、天線設計專業(yè)人才,最終轉型為無線電定位技術研究的專家,成為這一領域的領軍人物。
寶劍鋒從磨礪出
正所謂十年磨礪汗水鑄,寶劍鋒芒終耀目。
郁濤轉向無線電定位技術從開始到現在已近十年。俗話說,十年磨一劍。如今,他已手握專利十多項,發(fā)表論文100多篇,一本匯總近年來部分研究結果的科技專著《無源定位新技術及機載應用》將由國防科技出版社出版。他從開始研究到能開始撰寫科技專著,差不多用了3~4年的時間,折合換算接近1萬小時,成為現今流傳的一萬小時成功理論的一個典范。
郁濤取得的具有突破性創(chuàng)新意義的若干研究成果有:
第一,研究解決了固定單站純方位目標運動分析的解析計算問題。郁濤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基于幾何和時差約束條件研究了純方位觀測的解析方法。首先利用自時差方程和幾何關系證明目標端相鄰移動距離之比近似等于觀測處相鄰觀測時差之比;然后再次利用前置角與觀測方位角之間的幾何關系解出目標端的前置角和航向角;隨后的分析表明,一旦利用三角函數關系直接解算得到相鄰移動距離的比值,并通過一次迭代計算再次求得準確度更高的前置角,則可直接從自時差方程準確地求得移動目標的各個運動參數。
新方法突破了現有固定單站純方位無源探測僅能獲得目標航向,以及速度與初始距離比值的局限性。其撰寫的《固定單站純方位目標運動參數的解析方法》被2013年電波年會評為優(yōu)秀論文,并被電波科學學報錄用。
第二,提出了雙站定位方法。針對現有的平面時差定位必須使用三個站點的技術現狀,郁濤基于自己所做的兩個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種僅使用雙站即可實現目標平面定位的新方法。這兩個研究成果是:①通過對一維雙基測向解的簡化分析可得到一個可適用于長基線的單基中點測向式;②在對應于陣列總長度的程差和對應于雙基子陣的程差之間存有類似于等差級數的特性。
第三,給出了單站相差定位解決方案。郁濤首先基于相頻函數關系導出了基于多通道相差測量的相差變化率測量方法,然后進一步研究了相差變化率的無相位模糊檢測方法。所揭示的方法表明,在未知波長整周數差值的情況下,僅基于相差測量值即可求得相差變化率?;谶@種創(chuàng)新發(fā)現,就能將基于相差變化率的測距式轉換成方向和相差變化率的函數。一方面直接采用測向技術確定公式中所包含的方位函數項;另一方面利用無模糊相差變化率測量方法確定與單位波長的相差變化率所相關的函數項,由此就能在避免對波長整周數差值檢測的情況下實現無模糊相差定位。
老樹逢春更著花
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為各行各業(yè)都帶來的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也為科研工作者拓展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面對新的形勢和機遇,已近退休之年的郁濤工程師如同年輕人一樣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為自己規(guī)劃了新的研發(fā)目標藍圖。對無線定位技術研究,他表示將一如既往,不懈努力,多出創(chuàng)新的科研成果,為國家、為人民服務。同時,他還表示,“要逐步將自己現有的研究轉向應用”。他已準備在科研市場化的路上進行積極的探索嘗試,力爭闖出一條新路。
這正是:時不待我再加鞭,老樹逢春更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