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英
(高州市人民醫(yī)院五官科,廣東 高州 525200)
·護理·
臥位指導及細致護理在玻璃體切割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葛 英*
(高州市人民醫(yī)院五官科,廣東 高州 525200)
目的:探討對玻璃體切割患者行臥位指導及細致護理的效果。方法:將2014年1-12月行玻璃體切割術的50例住院患者作為對照組,2015年1-12月行玻璃體切割術的56例住院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采取護理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采取臥位指導及細致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及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率分別為100%和36%,對護理質量滿意度分別為100%和68%。結論:對玻璃體切割患者行臥位指導及細致護理,可提高患者遵醫(yī)治療的依從性和護理質量。
玻璃體切割;臥位指導;滿意度;護理質量
玻璃體切割手術是眼顯微外科的一種精細、復雜程度高手術,手術水準和自動化程度較高。患者術后長時間被迫臥位,會引起各方面的不適,甚至引起并發(fā)癥,直接影響手術成功率。隨著眼科顯微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玻璃體切割術廣泛應用于臨床,但其對設備條件要求很高,操作步驟較復雜,難度亦很大,患者術后反應較嚴重。術者技術、患者術中配合、術后護理是手術成功的關鍵。2015年開始,我院將臥位指導及細致護理應用于該手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12月行玻璃體切割術的50例住院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14~79歲,平均年齡46歲。選擇2015年1月至12月行玻璃體切割術的56例住院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齡15~81歲,平均年齡47歲。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及宣教,介紹醫(yī)院的環(huán)境及規(guī)章制度、探視陪伴制度、隨機相關醫(yī)學知識。
觀察組:對護理常規(guī)進行細節(jié)改進,對患者進行臥位指導及細致護理,將護理內容分解并細化,落實到患者住院的各個時間段,步驟如下:
1.2.1 入院時帶患者入病室,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及規(guī)章制度、探視陪伴制度、各種設施設備的應用,如床頭呼叫器的使用、搖床的功能、電燈開關所在位置、空調的使用、冷熱水龍頭的調控、注意浴室防滑,保管貴重物品、注意安全用電等。介經(jīng)同病室的病友、責任醫(yī)師和責任護士,并把科室主任及護士長的電話給他們,囑患者有什么問題可及時反映。提供醫(yī)院食堂菜譜食譜,介紹訂餐方式和就餐地點,食堂根據(jù)各科疾病和患者偏好提供營養(yǎng)飲食,用餐車送至病房。
1.2.2 告知眼科相關醫(yī)學知識。隨時宣教,告知玻璃體切割術的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安靜臥床休息,使視網(wǎng)膜裂孔的部位處于最低位,不能劇烈活動和頭部震動,忌咳嗽、酗酒和熱水浴,保持大便通暢忌用力排便等,防止視網(wǎng)膜脫落范圍繼續(xù)擴大增加手術難度。注意添衣被,防寒保暖,避免身體著涼感冒致咳嗽。告知如何留取標本及注意事項、放置地點。囑患者使用滴眼液前要洗手,指導正確使用滴眼液方法。
1.2.3 協(xié)助患者完善術前各項檢查。護士要善于觀察和溝通,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向患者講解玻璃體切割術后保持正確體位的重要性,簡單扼要介紹手術流程,讓患者及家屬對手術情況有所了解,避免出現(xiàn)恐慌不安情緒。指導訓練患者術后正確的臥位并讓其堅持練習,吃飯、飲水等日常生活也宜面朝下位。
1.2.4 術前護理 講解術前準備的內容、目的和意義、擬采取的麻醉方法。幫助患者剪睫毛、淚道沖洗及結膜囊沖洗,遵醫(yī)囑作藥敏試驗。觀察患者體位訓練情況,如井式頭架位,俯臥位,低頭坐位,低頭行走,夜晚向健側眼側臥位朝下幾種臥位等是否掌握。隨時宣教術前知識,以消除患者的焦慮,減少緊張情緒,使其有充足的睡眠,能主動去配合手術。囑患者術前一餐不宜過飽。
1.2.5 臥位指導 手術當天按醫(yī)囑應用術前鎮(zhèn)靜針魯米那。認真與手術室護士做好手術交接班,做好術眼的核對。加強術后體位的護理,術中采用C3F8氣體注入或硅油沖填的患者,術后按醫(yī)囑讓患者每天俯臥不少于18 h,這樣能使氣體或硅油向上頂壓視網(wǎng)膜,促進視網(wǎng)膜復位。護士采取人性化措施,給患者額下墊一自制軟枕,減輕胸廓及腹部受壓程度,減輕患者俯臥位引起的呼吸困難、胃部不適、腰背及四肢酸痛等不適癥狀。對術后患者宜密切觀察,尤其是年老體弱、心肝腎功能欠佳的患者宜恰當?shù)刈兏w位,變更體位時面部也必須朝下,保持視網(wǎng)膜裂孔處于最高位。護士應嚴格指導監(jiān)督患者的體位,給予鼓勵和關懷。指導患者定時更換體位,如井式頭架位,俯臥位,低頭坐位,低頭站位、夜間向健側眼側臥位交替的方法,并輔與額、胸、肩、腰墊。術后24 h內讓患者絕對臥床,這段時間患者承受著臥位與眼部疼痛的雙重痛苦。生理性疼痛在術后麻醉消失后1~2 h發(fā)生。我們護理人員應關心體貼患者,耐心細致述說手術引起疼痛的原因,給予安慰和鼓勵,可根據(jù)醫(yī)囑酌情給予止痛藥。若術后6 h后出現(xiàn)劇烈頭痛、嘔吐、眩暈或眼脹痛劇烈,應立即報告醫(yī)師及采取治療措施并進行降眼壓處理。嚴格的臥位是玻璃體切割手術成功的關鍵。讓患者保持頭部不動面朝下,輕輕活動四肢,行頸部按摩,減輕其酸痛感,按時變換體位時注意保持面部朝下。進食時宜采用坐起頭低體位,協(xié)助患者坐矮凳上,額頭接觸床沿,額部放一軟枕;或讓雙手墊于額下,避免壓迫術眼,家屬給予喂食。聽悠揚音樂,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減輕術后術眼的疼痛及體位引起的不適。護理人員積極與家屬溝通,鼓勵家屬多陪伴,多與患者交。護士應加強深夜24:00和凌晨3:00~5:00巡視觀察,因為這個時間段患者睡眠迷糊中容易改變體位。
1.2.6 出院指導 囑患者出院后要注意用眼衛(wèi)生,要按時洗手后滴眼藥水。適時添加衣被,防寒保暖,預防著涼感冒。保持心情舒暢。 宜定期復查,首次復查時間是出院1周,復診后再根據(jù)醫(yī)生指導下次回院復診時間。嚴格活動時間。3~6個月根據(jù)復診情況將硅油取出,術后6個月內不做重體力勞動和劇烈活動。避免術眼過度疲勞及碰撞。告知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叮囑患者若出現(xiàn)眼痛、視力下降應立即就醫(yī)。
1.3 評價方法
(1)發(fā)放我院統(tǒng)一設計的健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疾病相關知識的介紹及反饋),對兩組患者進行調查,統(tǒng)計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滿分100分,按反饋結果將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分為:>80分為掌握,60~80分為基本掌握,<60分為未掌握。(2)在患者出院前發(fā)放我院統(tǒng)一制作的滿意度調查表,調查表內容主要分為3個等級: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健康調查問卷及滿意度調查表由患者或家屬填寫后,我院責任護士統(tǒng)一收回。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對兩組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護理質量滿意度進行K-WH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發(fā)放健康調查問卷及滿意度調查表各106份,回收各106份,回收率100%。觀察組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觀察組患者對護理質量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例(%)]
表2 患者對護理質量滿意度比較 [例(%)]
3.1 對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掌握率的影響
需要行玻璃體切割術的患者均有視力下降,害怕失明,對手術成功的期望很高,但對手術前、中、后的一些情況不了解,易產生焦慮、緊張、恐懼的情緒,而術后又要求每天面朝下時間不少于16 h且需要保持20~60 d[1]?;颊呷糸L時間保持一種體位極易疲勞,同時可引起頭暈、眼瞼水腫、頸肩、背肌肉酸痛、肢體麻木、食欲不振,甚至出現(xiàn)心悸、胸悶、呼吸不順等嚴重癥狀,使其難以保持體位從而影響手術效果。體位指導時注意患者個體的差異,責任護士要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個體的體位管理指導方案及護理方法。指導適當活動,避免重體力活動,有利于疾病恢復[2],至少半年內不得從事重體力活動,仍應避免仰臥位,防止硅油進入眼前段引起晶狀體渾濁或硅油進入前房引起繼發(fā)性青光眼和角膜內皮損傷[3]。體位指導及細致化的護理使患者了解相關疾病知識,緩解了患者的心理壓力,使其情緒穩(wěn)定,能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增強自我意識能力,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4]。由表1可見,進行體位指導及精細化護理服務后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了64%。
3.2 對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的影響
體位指導及細致護理應用于患者住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細致的護理使醫(yī)護患關系更加融洽,提高了護理質量,從而提高了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由表2可見,患者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提高了32%。
指導體位時,護士密切巡視病房,及時掌握患者動態(tài),及時匯報。主動與管床醫(yī)師溝通,既提升了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專業(yè)技能,又默契了醫(yī)護關系。而患者得到及時的體位指導及細致護理,減輕了疼痛,也密切了護患關系,醫(yī)護患關系因此變得更和諧。
[1] 黎曉新,王景昭. 玻璃體視網(wǎng)膜手術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96-104.
[2] 張學云. 視網(wǎng)膜脫離行玻璃體切除聯(lián)合眼內硅油注氣術的護理[J]. 現(xiàn)代護理,2008,9(1):39-40.
[3] 于希香,王永玲,潘美瑞,等. 眼內容剜出硅海綿填充術的臨床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2004,10(8):586.
[4] 吳 毅.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療法[J]. 現(xiàn)代康復,2014,5(2):9-11.
(本文編輯:張 輝)
·醫(yī)學新聞·
一種肺結核菌在壓力下會“休眠”
《科技日報》電,據(jù)最新一期《自然·通信》雜志報道,美國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了細菌在受壓時自行關閉并進入維持狀態(tài)的一種機制。這種控制機制有助細胞在緊急情況下迅速轉移資源。此項新發(fā)現(xiàn)將有助于開發(fā)出針對結核病等疾病的新抗生素。
許多細菌包括引起結核病的菌株,使用這種策略進入休眠狀態(tài),從而使其在缺乏氧氣或營養(yǎng)的惡劣環(huán)境中繼續(xù)生存下去。對于肺結核來說,在菌株最終“重新蘇醒”并再次引起疾病之前,肺部感染可持續(xù)數(shù)年。
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工程系教授彼得·丹頓領導的團隊對一種可引起人類結核病的細菌菌株——牛分枝桿菌進行了研究。該菌株要比其他結核桿菌導致的疾病病情更為溫和,在某些國家也被用來制作抗結核疫苗。
過去的研究表明,輻射或有毒化學品等會引發(fā)酵母細胞打開一種機制,制造化學修飾以轉移RNA(核糖核酸),從而使細胞的蛋白制造遠離日常活動進入緊急狀態(tài)。新研究中,丹頓團隊深入研究了這個開關對轉運RNA(tRNA)和信使RNA(mRNA)相關關系的影響。他們發(fā)現(xiàn),當細菌被剝奪氧氣和停止生長時,某些tRNA的修飾會顯著上升,其中的一個修飾功能發(fā)現(xiàn)于ACG蘇氨酸反密碼子上。
研究還顯示,當更換不同的蘇氨酸密碼子插入ACG被發(fā)現(xiàn)的基因組位置后,氧氣水平減少時細菌細胞卻未能進入休眠狀態(tài)。丹頓表示,制作出tRNA的修飾開關,對于細菌細胞的抗壓能力來說至關重要,負責此開關的酶將可成為研發(fā)新抗生素的目標。
10.3969/j.issn.2095-9664.2016.06.020
R473
B
2095-9664(2016)06-0066-03
2016-12-01)
*通訊作者:Email:138248892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