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
元代張渥的《臨趙松雪(孟頫)飲中八仙》并沒有過多展示杜甫詩中盛唐時代文人士大夫懷才不拘的豁達豪放,而是以線描手法勾勒出“飲中八仙”坐立臥行間的瞬間,將悠然寧靜之氣隱于水墨線描之中。
肖像詩、鐵線描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詩與畫”相輔相成,北宋蘇軾曾提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對中國詩畫藝術的高度概括,也是中國畫家與中國詩人的共同追求。將詩歌的意境進行視覺繪畫創(chuàng)作,將兩者藝術形式完美結合成為中國文人繪畫的重要特征,其中圍繞唐代詩人杜甫《飲中八仙歌》進行創(chuàng)作的畫家不在少數(shù)。從北宋李公麟、元代趙松雪(孟頫)、張渥、至明代李士達、尤求、清代顧洛、任熊等歷代名家都曾涉獵過此題材。
元代張渥的《臨趙松雪(孟頫)飲中八仙》并沒有過多展示盛唐時代文人士大夫懷才不拘的豁達豪放,而是以線描手法勾勒出“飲中八仙”坐立臥行間的瞬間,將悠然寧靜之氣隱于水墨線描之中。
《飲中八仙歌》大約是唐天寶五年(公元746年)杜甫初到長安時所作,杜甫從“飲酒”的角度將同在長安生活過的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進、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史稱“酒中八仙”聯(lián)系在一起。與杜甫其他作品相比,這首詩在內(nèi)容上和結構上是獨具一格的?!短扑卧姶肌芬钜蚝V語:“無首無尾,章法突兀妙是,敘述不涉議論,而八人身份自現(xiàn),風雅中司馬太史也?!薄抖旁婄R銓》引李子德語:“似頌似贊,只一二語,可得其人生平。”全詩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群仙“肖像詩”。
約公元1363年,在《飲中八仙歌》創(chuàng)作600多年之后,張渥的《臨趙松雪(孟頫)飲中八仙》問世。張渥,中國元代知名畫家。因仕途失意寄情詩畫,精通音律,博學多才。以工畫人物、白描線法著稱于世。他繼承了李公麟的鐵線畫法,得其清麗流暢之風,擅“鐵線描”,被元人貝瓊、陶宗儀譽為“李龍眠后一人而已”。
“張渥在……盡情呈現(xiàn)”整段替換為“張渥在《臨趙松雪(孟頫)飲中八仙》中所使用的是中國傳統(tǒng)白描線法之“鐵線描”。,鐵線描,是人物十八描其中的一種線描法。其表現(xiàn)形式方直挺進,行筆凝重,衣紋有沉重之感。適合于描繪較為莊重的題材。其特點是粗細大致均勻,像鐵絲一樣,堅韌有力。此種描法產(chǎn)生于魏晉隋唐之際,北宋后期由李公麟進行徹底演變,承接顧愷之“高古游絲描”進而發(fā)展成“鐵線描”。張渥繼承李公麟的鐵線描之后,技法更趨于嫻熟,令鐵線描法游走在人物的衣衫律動中,同時兼顧書法嚴謹?shù)某尸F(xiàn)與水墨細膩的運用,將詩畫意境中詩、書、印之美盡情呈現(xiàn)?!痹宋锂嬕还P亮色
張渥的線條筆墨間吸取趙孟頫的古樸之意的精華,通過對人物細微之處的不同處理來展示詩歌所刻畫的意境,達到詩畫和諧呼應。在飲中八仙中,以賀知章列在首位,他騎馬回身微傾,醉眼朦朧。張渥流暢的線描將其醉意與醉態(tài)恰到好處地勾勒出來,多了些許元代隱士的風雅少了些盛唐的豪放。在呈現(xiàn)位列第三的左丞相李適之如長鯨吸川般的酒量時,張渥通過衣服褶皺來刻畫人物坐姿,而對李適之每日貪酒之多的形象僅落在臉上寥寥幾筆線描中,神情生動。
整幅畫卷中所占尺幅最大的人物當屬李白,如果僅從李白的知名度上去進行分析則過于簡單。歷史上記載杜甫是李白的摯友,他對李白思想性情的了解更為深入,素描般的幾句詩詞浮現(xiàn)出李白的才情與愛好。被稱為“酒仙”的李白“長安市上酒家眠”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足為奇?!疤熳雍魜聿簧洗备亲尷畎椎牟痪屑毠?jié)、縱情豪氣的形象凸顯出來,在君臣等級森嚴的皇權社會,即使天子召見,李白也不是畢恭畢敬,惶惶然不知所措,而是無所畏懼,自由豪放地大聲呼喊“臣是酒中仙!”
李白不畏權貴的性格,恰恰是張渥所處的時代最為缺失的氣象。張渥生活在華夏民族第一次由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的元朝,漢人遭遇民族等級、歧視政策,許多才俊文人選擇隱士生活,他們往往采取流連藝術、于水墨書畫間移情寄性,精神壓抑之間更為向往自由,而李白的豪放縱逸恰恰成為一種神往的寄托,充滿了浪漫色彩,成為元代像張渥一樣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墨客最為喜愛的形象,煥發(fā)著理想的光輝,令人難忘。這也許是李白在“詩與酒”之外,憑其自身人格魅力成為諸多文人藝術創(chuàng)作源泉的重要因素吧。
張渥的《臨趙松雪(孟頫)飲中八仙》不僅在中國繪畫史上擁有藝術價值,更成為元代人物畫藝術史的組成部分。元代取消五代、兩宋的畫院制度,除少數(shù)專業(yè)畫家服務于宮廷外,更多是一些隱居不仕的文人畫家。因受社會政局和審美情趣的影響,人物畫到了元代逐漸衰微。而張渥的人物畫技法熟練重視形神關系,對人物衣紋勾勒流暢簡練,不失節(jié)奏感和力度,古雅之中兼有逸趣,總算為整體黯淡的元代人物畫添加了一筆亮色。
張渥曾參加過為當時朝政所關注、百姓所敬慕,聞名于中國歷史的第三次文人集會“玉山雅集”,由他主筆畫成《玉山雅集圖》,楊維禎執(zhí)筆《玉山雅集圖記》,圖中有當代知名畫家王蒙、倪瓚及玉山雅集主人顧阿瑛等時代名流。由此可見,在其所處的時代中,張渥憑借高超精湛的藝術造詣已取得社會公眾的認可,其作品在元代藝術史上灼灼閃光,對其人其畫的研究更尚待深入。
中國文人繪畫中除了對詩、畫重視以外,題識與印文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體現(xiàn)元素。張渥的《飲中八仙》中的鈐印既能記錄其輾轉(zhuǎn)于歲月的痕跡,也彰顯出它的藝術魅力。如今,此幅作品應是經(jīng)史料與藏家鑒定中,張渥自書自畫的唯一珍品了。鑒印不乏如項元汴、金城、毅庵主人等鑒藏大家。它在2010年中國嘉德秋拍上,被知名古畫收藏家朱紹良納入囊中,備受其喜愛,朱紹良先生還一度將自己的微博名字改為“飲中九仙”以表欣喜。
題識: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世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趙松雪飲中八仙圖。至正癸卯歲(1363年)淮南張渥臨。
鈐?。簭堜?/p>
鑒藏?。?/p>
項元汴(1525-1590):項墨林父秘笈之印
金城(1878-1926):吳興金城口定宋元真跡之印
張學良(1901-2001):定遠齋、毅庵主人九一八后得品、漢卿珍藏宋元名畫、父子節(jié)度
其他:姚弘道印、汪一夏印、藝游中原、南村、簡巷、靜寬堂
(編輯/黃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