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燦
【摘 要】1999年以來,國家助學貸款工作已經(jīng)歷十幾個年頭。至今成績顯著,但也存在問題。文章對國家貸款中的違約行為進行分析,試著造成違約行為的找出原因,并且分析現(xiàn)行工作應如何改進,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國家助學貸款;違約
國家助學貸款工作自1999年開展,2000年在全國范圍內(nèi)實行,至今取得了明顯成效,從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貧困大學生求學的學費及生活負擔,但我國國家助學貸款目前還處于不斷完善階段,制度的設計與實施存在許多問題,導致了還款違約行為普遍,違約率較高等問題,降低了國家助學貸款的制度效率,影響了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的發(fā)展。
一、國家助學貸款的意義及作用
大學生國家助學貸款是由國家扶持開展的一項幫助經(jīng)濟困難大學生順利完成高等教育的措施,是黨中央、國務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國高校資助政策體系,加大對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項重大措施,是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享受公平教育的重要保障,是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棊本要求。
該政策自實施以來,雖然較為有效地解決了貧困學生上大學難的問題,但在其運行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便是貸款違約現(xiàn)象嚴重。貸款償還不力問題已經(jīng)成為阻礙國家助學貸款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二、造成貸款違約行為的因素
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從開始實行到現(xiàn)在已有十幾年的時間。隨著政策實施時間的增長,貸款風險開始顯現(xiàn)。不容樂觀的還款情況和拖欠現(xiàn)象頻頻發(fā)生,貸款償還不力問題引起了政府、銀行、學校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一)社會誠信缺失
學生的誠信意識淡薄是借貸違約的主要原因之一。國家助學貸款是純粹的信用貸款,大學生良好的誠信是助學貸款實施的前提假設,貸款的償還主要依靠貸款大學生自覺地履行合同約定。在我國個人征信體系還未形成時期,缺少對學生的信用意識的約束,少數(shù)的學生認為不守信的行為并不會對自己帶來太大的影響,再加之社會上不良思想的影響,失信行為屢見不鮮。
(二)就業(yè)形勢嚴峻
就業(yè)形勢不樂觀,大學生畢業(yè)生收入不穩(wěn)定是導致學生貸款拖欠或違約的重要原因。目前大學畢業(yè)生的工資水平大多集中在1000—2000元之間,工資水平低下,對于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工作收入主要用于解決生活住行等問題,在物價不斷上漲的今天,1000—2000元的月工資除去正常的開銷,幾乎沒有太多的余額,有的貧困畢業(yè)生還要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經(jīng)濟壓力很大,不得不選擇貸款的拖欠或違約。
(三)管理措施落后
目前我國的信用體制不完善,個人信用制度尚未完善,銀行難知貸款者的信用狀況。我國除助學貸款經(jīng)辦銀行,沒有專門的學生貸款回收機構,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只扮演中間人的角色,對貸款的償還幾乎不承擔任何責任,我國應該設立專門的學生貸款回收機構,賦予其法定的權利,行政不予干預,專門進行學生貸款償還的管理工作,當違約行為發(fā)生時,負責進行追繳。
(四)還款機制不健全
對美國的貸款償還制度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美國政府制訂了可供學生選擇的靈活多樣的還款方案。其中包括:標準還款計劃、延期還款計劃、漸增還款計劃和按收入比例還款計劃。一般的還款期限都在十年以上。學生畢業(yè)后可采取分期等額還款,或根據(jù)個人收入情況,采取按一定的收入比例確定每月地還款額進行償還。而我國的高校貸款還款僅僅依靠學生自覺性進行一次性還款或部分償還,并沒有相應的政策和方法對還款行為進行約束和管理。
(五)相關政策法規(guī)不完善
國家助學貸款作為無擔保貸款,學生個人信用、社會監(jiān)督加上黑名單公布制度,是目前約束學生還貸的主要支撐點。然而,從實際運行情況來看,這三者都不具有強制性。
三、改善國家助學貸款違約問題的建議
(一)加大助學貸款回收管理力度
對于學生的拖欠要有規(guī)范、嚴格的處罰程序,將拖欠情況上報到信用部門;并且將拖欠賬戶轉給專門的追繳機構,拖欠者需要繳納滯納金、罰息和追討所發(fā)生的費用;用人單位也被授權扣除一定的工資報酬用以抵債;拖欠者的名字會在媒體上曝光;對惡意拖欠訴諸于法律,由法院強制執(zhí)行。
(二)寬松靈活的貸款償還制度
采取靈活多變的還款方式,制定合理的還款期限,即銀行承擔的助學貸款的資金風險中,其中有一部分是來自于貸款學生的客觀經(jīng)濟風險。例如,對于畢業(yè)生還款應該考慮采用彈性的還款機制。那些畢業(yè)后去邊遠地區(qū)工作的學生可適當考慮減免助學貸款。銀行還可考慮對于還款學生規(guī)定每月不同的還款額。每月還款額低的學生則適當考慮實行浮動利息,適當提高其貸款的還款利息。這樣會促使學生積極還款,從而進一步減少了銀行的風險。
(三)進一步健全我國個人信用體系
現(xiàn)階段我國的公民資信系統(tǒng)主要包括人民銀行個人征信系統(tǒng)、全國生源地畢業(yè)生學歷查詢系統(tǒng),因為建立的時間不長,還不能發(fā)揮太大的作用,我國需要盡快建立健全大學生個人信用體系,搜集完整的與大學生個人相關的信用資料,建立大學生資信數(shù)據(jù)庫,其中包括在校期間的獎懲紀錄、個人的基本信息以及所有的金融信貸紀錄,并運用科學方法對學生的信用進行評級,這樣能對借款人未來信用行為進行有效預測,從而起到風險防范的作用。
(四)成立專門的貸款追收部門
當前的情況是由貸款銀行委托學校進行學生貸款的追收,但學校并不具備讓學生按期償還貸款的相關權利和政策支持,對欠款學生并沒有約束力。在學生畢業(yè)離開學校后,學校對欠款學生的信息掌握滯后,不能及時了解到學生的經(jīng)濟狀況,對于貸款的追收更是難上加難。
國家助學貸款走過了十幾個年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近年來各地相繼出現(xiàn)的貧困學子無法順利求學、銀行惜貸、銀行公布違約學生的名單等新聞,又無一不在暴露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存在的問題。因此,如何讓國家助學貸款工作能長期有效的發(fā)展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參考文獻】
[1]黃大海.違約貸款回收率:基于國外實證研究的分析[J].上海金融.2006(10).
[2]賈華、杜麗芬.國家助學貸款與河北大學生信用體系建設[J].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06(1).
[3]侯春霞.國家助學貸款存在的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D].碩士論文.2007(3).
[4]趙觀石. 我國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問題、原因、對策[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3):101-105.
[5]楚爾鳴、張立軍.從國家助學貸款看建立大學生個人信用制度[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