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是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重組部分,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究竟如何來教學說明文卻困擾著許多教師,有些教師側(cè)重于對文中知識的掌握,有些教師則側(cè)重于文章結構,但對于學生來說,基本上是感覺枯燥乏味的,如何才能扭轉(zhuǎn)這種局面呢?
一、教學目標要細化,要更具有指導性
教學目標是一節(jié)課的指導思想,但是《語文課程標準》對于說明文的教學目標提的不夠仔細,只有“閱讀作品,還應注意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方法”這一句,而這樣的目標對于教師來說顯得過于寬泛,缺乏指導性。雖然每一個說明文單元導讀中都有本單元的學習要求,但是這些目標或者要求大多也沒有提出具體方法,諸如“培養(yǎng)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tài)度,求真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還可以學習正確的科學方法”此類,但是對如何來實現(xiàn)這些目標卻沒有提出具體的要求。因此教學目標的提出要注意包含這些內(nèi)容:首先是要引導學生搞清楚文章當中哪些內(nèi)容是屬于客觀描寫,寫了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而哪些內(nèi)容又是作者的觀點,又寫了哪些方面的內(nèi)容。其次要讓學生將文章中有用的信息挑選出來,再看一看在這些信息當中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觀點。最后要引導學生理清說明文的結構特點與寫作順序,弄明白作者的表達意圖,從而提出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白應當怎么去學習。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了具體的、可操作的教學目標,學生才會明白去做什么、怎么去做,而不是將學習目標當成一種靜態(tài)的東西,只是在開課前向?qū)W生呈現(xiàn)出來,而后便不再顧及,如果教學目標過大,還應當將其分解到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通過學習課文內(nèi)容逐步去實現(xiàn)。
二、要全面解讀文本,合理設計教學
在教學說明文時,許多教師對于文本的解讀不夠深入,基本上采取以下幾個固定步驟來實施教學。先讓學生去理清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然后挑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句子來讓學生分析一下說明方法,最后再來分析一下段落大意或者文章結構,這樣的教學方式缺少對學生理性思維的訓練,同時對于課文的分析又過于機械,不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低下,而出現(xiàn)這樣情況的原因在于教師對于文本的解讀不全面,沒能根據(jù)學生情況來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在課前一定要對文本有一個全面而綜合的把握,弄明白文本的主旨、表達方法以及表現(xiàn)出的作者的情感等方面的內(nèi)容,然后再尋找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來確定合適的教學模式,真正實現(xiàn)以學定教,切實提升說明文的教學效果,即便是對課文當中重要內(nèi)容的分析,也必須以課文內(nèi)容為根。例如介紹文章的說明方法,就要從說明對象、讀者群體、寫作特點等方面進行考慮,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本文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方法,如果采取這樣單純的解釋學生不會形成直觀認知,既不利于學生的理解,更不會對學生日后寫說明文有所幫助,因此如何來進行教學,教師必須對于文本有一個深入的了解與解讀,然后再來解決教學的問題。
三、問題設計要合理、科學、有延展性
有些教師認為“任務驅(qū)動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通過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推動教學任務的完成,這種設想本身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在設計問題時由于問題的設計不夠科學,使得問題沒能成為驅(qū)動教學的“助力”反而成了一種干擾,這主要在于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沒有充分考慮學習內(nèi)容與學生的實際,要么問題太難,學生不知道如何下手,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要么一言不發(fā),要么無邊無際胡說一通;要么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不作費力,依靠主觀臆斷就可以完成,例如教師在教學中提出的“是不是”、“對不對”之類的問題,雖然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都參與其中,但是學生的思維卻沒有得到鍛煉。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科學合理,問題更要有延展性,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必須將課內(nèi)與課外知識進行整合,同時一個問題的解決會帶動其他問題的解決,這樣就會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這樣他們才會積極的參與到學習當中,教學效果相應的也會得到提升。
四、說明文教學不能過分追求課堂的熱鬧,而失去語文的特點
說明文富有邏輯性,知識性、科學性也很強,但相對來說又缺乏趣味性,所以它的可讀性也就低一些。許多教師對于課文當中所描述的內(nèi)容進行了詳盡的解讀,不是實驗就是展示,將語文課變成了一堂生動的科普活動,學生也能夠積極參與,氛圍很是活躍,但是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僅僅成了課堂教學的觀眾,雖然對于文章當中所描述的各類原理、現(xiàn)象等內(nèi)容耳熟能詳,但對于文章所用的寫作方法、說明技巧等卻涉及很少,甚至都沒有給學生去對文章進行朗讀機會,雖然學習結束了,但是對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卻絲毫沒有什么幫助,這樣的教學是失敗的,因此說明文的教學還需要把握住語文教學的特點。
說明文教學,雖然在課標當中所提出的要求比較少,為教師的自由發(fā)揮提供了很大的空間,但是無論怎么樣去發(fā)揮,教學過程中在重視說明文自身特點的同時,更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重視語文教學的特點,盡量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得說明文的教學效果得到提升。
(杲秀琴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金安苑學校 7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