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艷梅
摘要:目的 探索及分析液基細胞學(TCT)和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查在宮頸癌篩查中的臨床價值,旨在為宮頸癌篩查工作提供有效依據(jù)。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間接診的400例婦科門診受檢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所有受檢者均行TCT及HPV檢查,然后對兩種檢查檢出的陽性病例進行宮頸組織學檢查,以分析TCT和HPV的臨床應用價值。結(jié)果 TCT檢查的診斷符合率為60.66%,且其診斷符合率隨著細胞學分級的提高而逐漸提高。HPV檢測的診斷符合率為35.38%,HPV檢測的診斷符合率明顯低于TCT的診斷符合率(P<0.05)。按照患者是否存在HPV感染,將TCT檢測中的ASCUS病例分成兩組,其中HPV陽性患者的診斷符合率為(66.67%),HPV陰性患者的診斷符合率為(33.33%),可見HPV陽性患者的診斷符合率明顯高于HPV陰性患者(P<0.05),且其HPV感染率隨著患者病變程度的加重而逐漸提高。結(jié)論 與HPV檢測相比,TCT檢查在宮頸癌篩查中具有更好應用價值,而HPV檢測可作為輔助TCT檢查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宮頸癌;篩查;液基細胞學;人乳頭瘤病毒;宮頸組織學檢查
液基細胞學(TCT)檢查和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測是臨床上常用的宮頸癌篩查方法,在臨床上獲得了廣泛的應用[1]。本研究抽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間接診的400例婦科門診受檢者進行研究,均行TCT及HPV檢查,并與病理活檢結(jié)果進行比較分析,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隨機抽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間接診的400例婦科門診受檢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所有參與本研究的受檢女性均具有性生活史;②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其中年齡33歲~65歲,平均年齡(42.74±13.62)歲。
1.2研究方法 本組400例受檢者均行TCT檢查及HPV檢測,然后對兩種檢查檢出的陽性病例進行宮頸組織學檢查,具體檢查方法如下:①TCT檢查方法:進行TCT檢查時,受檢者應處于非經(jīng)期,停止性生活且于其陰道中塞藥7d。以窺器對受檢者的宮頸進行暴露,使用一次性宮頸細胞采樣刷緩慢的插入受檢者的子宮頸管中,沿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5圈左右以獲取標本,然后將采樣刷取出置于ThinPrep保存液中進行漂洗,并對保存液中的細胞進行常規(guī)的處理、制片、閱片。然后采用HE染色法進行檢查,檢查結(jié)束后采用TBS系統(tǒng)對細胞學診斷結(jié)果進行報告,具體包括炎癥(正常范圍)、意義未明的不典型的鱗狀細胞(ASCUS)、低級別鱗狀上皮病變(LSIL)、高級別鱗狀上皮病變(HSIL)、鱗狀細胞癌(SCC)等方面的內(nèi)容[2]。陽性診斷標準:LSIL及以上病變。②HPV檢測方法:準備工作與TCT檢查相同,采用專門的HPV采集毛刷,緩慢的插入受檢者的子宮頸管中,沿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5圈左右以獲取標本,然后將采樣刷取出置于ThinPrep保存液中進行漂洗,然后通過第二代雜交捕獲實驗法對13種高危型HPV進行檢測[3,4]。陽性診斷標準:HPV DNA≥1.0ng/L。③當TCT檢查與HPV檢查為陽性結(jié)果時,即可對患者進行陰道鏡下宮頸組織活檢:于陰道鏡下,首先對患者宮頸表面的情況進行詳細的檢查,再行醋酸試驗與碘試驗,在碘試驗中的未染色區(qū)域中進行取材,對獲取的組織進行檢查。按照宮頸病變的嚴重程度可將檢查結(jié)果依次分為慢性炎癥、CINⅠ、CINⅡ、CINⅢ、SCC等5個級別。陽性標準:CINⅠ及其以上級別[5]。
1.3統(tǒng)計學分析 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處理和分析,對計數(shù)資料采用?字2比較進行分析,單位以率(%)表示,對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進行分析,單位以均值±標準差(x±s)來表示,當顯示P<0.05時,則提示在比較方面差異顯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經(jīng)表1可見,本組400例受檢者中,61例TCT檢查為陽性,總的診斷符合率為(60.66%),且其診斷符合率隨著細胞學分級的提高而逐漸提高;130例經(jīng)HPV檢測為陽性,經(jīng)病理活檢結(jié)果顯示,其中慢性炎癥患者共84例(64.62%),CINⅠ及其以上級別患者共46例(35.38%)??梢奌PV檢測的診斷符合率(35.38%)明顯低于TCT的診斷符合率(P<0.05)。按照患者是否存在HPV感染,將TCT檢測中的ASCUS病例分成兩組,18例患者為HPV陽性,其中CINⅠ及其以上級別患者共12例,診斷符合率為(66.67%);15例患者為HPV陰性,其中INⅠ及其以上級別患者共5例,診斷符合率為(33.33%),見表2。可見HPV陽性患者的診斷符合率明顯高于HPV陰性患者(P<0.05),且其HPV感染率隨著患者病變程度的加重而逐漸提高。
3討論
宮頸癌是婦科臨床上一種非常常見的惡性腫瘤,其在女性惡性腫瘤中的發(fā)病率僅次于乳腺癌。臨床經(jīng)驗表明,可通過人為干預來降低宮頸癌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5,6]。
TCT是臨床上最早出現(xiàn)的宮頸癌篩查技術,其主要是通過對宮頸脫落細胞進行采集[7,8],然后進行固定、染色、閱片,由于其具有經(jīng)濟、無創(chuàng)的特點,在大規(guī)模人群的篩查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8-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TCT檢查的診斷符合率為60.66%,且其診斷符合率隨著細胞學分級的提高而逐漸提高。雖然TCT在宮頸癌篩查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但是其易受閱片者的主觀影響。而由于HPV檢測采用的是標準化試劑盒,不會受到檢查者主觀因素的影響,故其能夠在某些方面彌補TCT檢查的不足之處。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單純HPV檢測的診斷符合率明顯低于TCT,而在TCT檢測中ASCUS病例中,HPV陽性患者的診斷符合率明顯高于HPV陰性患者(P<0.05),且其HPV感染率隨著患者病變程度的加重而逐漸提高。
綜上所述,與HPV檢測相比,TCT檢查在宮頸癌篩查中具有更好應用價值,而HPV檢測可作為輔助TCT檢查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鄭文華,李可瑜,唐璇霓,等.薄層液基細胞學聯(lián)合HPV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J].廣東醫(yī)學,2013,34(14):2189-2191.
[2]李小華,王俊然,冬國友,等.高危型人乳頭瘤樣病毒DNA檢測在宮頸癌早期篩查中的作用[J].重慶醫(yī)學,2013,42(8):939-940.
[3]李貞,毛玲芝,李屹,等.液基細胞學檢測及巴氏涂片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比較[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23):4314-4316.
[4]徐蘭云.HC2-HPV-DNA檢測聯(lián)合液基細胞學在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診斷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11):107-109.
[5]王泉,李玉強,范友誼,等.人乳頭瘤病毒基因分型聯(lián)合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測篩查宮頸病變的臨床應用[J].重慶醫(yī)學,2013,42(20):2398-2399.
[6]孔令華,金力,程雪梅,等.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基因檢測和液基細胞學在宮頸癌篩查中的聯(lián)合應用[J].中國醫(yī)刊,2012,47(5):47-50.
[7]趙章樹.液基細胞學和巴氏涂片在宮頸癌篩查中的對比研究[J].溫州醫(yī)學院學報,2013,43(02):125-127.
[8]劉軍防,王娜,尚延慧,等.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測分級與病理活檢結(jié)果的對應關系研究[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9(04):614-616.
[9]王遠行.人乳頭瘤病毒L1殼蛋白、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測和人乳頭瘤病毒分型聯(lián)合檢測在宮頸癌早期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4,37(30):30-33.
[10]陳國強,韋麗艷.宮頸癌篩查中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與巴氏涂片法的對比研究[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17):1996-1997.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