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錫高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甲狀腺腺瘤行超低位頸前小切口手術的可行性及優(yōu)點。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甲狀腺腺瘤患者96例作為研究對象,結合研究需要,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48例對照組患者運用傳統(tǒng)的腺瘤切除術治療,對48例觀察組患者則采用超低位頸前小切口手術治療,對兩組術中失血量、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手術、住院時間及術后引流量、切口美容評分等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經我院研究得出,在對甲狀腺腺瘤患者的治療方面,相比于傳統(tǒng)的手術治療方法,超低位頸前小切口手術具備了術中失血量和手術及住院時間少、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等諸多優(yōu)點,療效更好,利于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具有高度的可行性,應當推薦使用。
關鍵詞:超低位;小切口手術;甲狀腺腺瘤;頸前
作為常見的有濾泡分化、完整包膜良性腫瘤,甲狀腺腺瘤有著較高的發(fā)生率,約占甲狀腺腫瘤的70%~80%,男女患病率之比約為1∶6,可發(fā)生在各個年齡段,綜合以往的治療情況看來,常采取手術切除治療方式,但往往會出現(xiàn)出血量多、切口大及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等問題,且手術時間較長,術后頸前會留下明顯的瘢痕,顯然不利于患者的美觀[1],針對此,我院選取96例甲狀腺腺瘤患者,分組進行了不同方式下的治療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甲狀腺腺瘤患者96例,結合研究的需要,將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8例患者中,男14例,女34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29.8±6.0)歲,22例為右葉腫瘤,22例為左葉腫瘤,4例為峽部腫瘤,腫瘤最長直徑(2.7±0.7)cm,觀察組的48例患者中,男12例,女36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0.4±5.8)歲,24例為右葉腫瘤,20例為左葉腫瘤,4例為峽部腫瘤,腫瘤最長直徑 (2.8±0.7)cm,且兩組在性別等一般資料的對比方面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此次研究中,對于48例對照組患者,我院實施傳統(tǒng)的腺瘤切除術手術,具體實施中,用頸叢阻滯麻醉,弧形切口則取于頸前胸鎖關節(jié)上方約2 cm處橫向處,借助于高頻電刀沿頸前筋膜間隙和頸闊肌的疏松結締組織完成分離,下達胸骨切際,上達舌骨水平,左右牽拉頸前肌從而使得甲狀腺充分暴露出來,縱行切開頸白線,游離甲狀腺葉,切除瘤體后續(xù)做好止血措施,并將硅膠引流管置于切口下進行引流,完善上述的基礎上,縫合切口,略加壓包扎。對于48例觀察組想患者,我院對其采用超低位頸前小切口手術。具體操作中,用頸叢強化局部麻醉,繼而使患者頭部后仰 30°拉伸頸部,取平躺仰臥位,弧形小切口作于胸骨切際上方 2~3 cm 處的皮膚橫紋,大小規(guī)格為2~3 cm,在此基礎上,將皮膚、皮下組織、頸闊肌依次切開,并沿頸正中線縱行將頸白線至甲狀腺被膜切開,讓甲狀腺顯露出來,進而采用高頻電刀在甲狀腺腫瘤邊緣0.2~0.5 cm處進行直接切離,后續(xù)需要及時嚴密止血,并將硅膠引流管置于切口下進行引流,逐層縫合切口,對應的皮膚則用4-0不可吸收縫線皮內縫合,后續(xù)略加壓包扎,完善治療[2-5]。
1.3療效標準 此次研究中,治療后患者癥狀體征消失,經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發(fā)現(xiàn)無復發(fā)即為治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隨訪發(fā)現(xiàn)治療后3個月內復發(fā)即為好轉;手術過后僅呼吸困難解決,且未分化癌難以手術切除,則視為無效。治愈與好轉的和除以總例數(shù)即為總有效率。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我院在此次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方面運用了SPSS 13.0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的形式表示,用t檢驗,并用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對比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2 結果
2.1組住院及術中情況的對比 結合我院的統(tǒng)計分析看來,在兩組手術及住院時間、術中失血量、引流量的對比方面,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均?。≒<0.05),見表1。
2.2兩組的療效及切口美容評分對比 經我院統(tǒng)計分析,在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方面,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其在切口美容評分方面,觀察組的評分更高(P<0.05),見表2。
3 討論
綜合以往相關研究及臨床治療看來,在甲狀腺腺瘤的治療方面,傳統(tǒng)的切除手術存在這切口較長的弊端,這也導致即使用皮內縫合、可吸收線縫合等整形縫合方式都會不可避免地留下疤痕,一般的為6~8 cm的永久性疤痕,而此病的大多數(shù)患者群體為女性群體,這種治療結果顯然是難以接受的,而當前的微創(chuàng)甲狀腺腺瘤切除術則為此類患者帶來了福音,其根據(jù)患者的普通衣領高度進行對切口位置的設計,具體實施手術時讓患者頭后仰30°,遮掩上限施行手術,讓醫(yī)師有清晰的手術視野,沒必要離斷帶狀肌和分離頸闊肌下平面,手術徹底,操作精細,實為當前該病治療過程中的首選[6-8]。
本次研究中,結合后續(xù)統(tǒng)計分析看來,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經我院研究得出,在對甲狀腺腺瘤患者的治療方面,相比于傳統(tǒng)的手術治療方法,超低位頸前小切口手術具備了術中失血量和手術及住院時間少、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等諸多優(yōu)點,療效更好,利于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具有高度的可行性,應當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羅淵明,黃永安,張超,等.超低位頸前小切口手術治療甲狀腺腺瘤48例臨床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3,02:107-110.
[2]劉大林,南云廣,高峰,等.低位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0,16:86-87.
[3]李章健,趙紅,朱海路,李宏斌,曾平,何洪勇.超低位頸前小切口手術治療甲狀腺腺瘤36例臨床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4,01:21-22.
[4]Boigon M,Moyer D.Solitary thyroid nodules. Separating benign from malignant conditions[J].Postgrad Med,1995,98(2):77-80.
[5]易磊磊,羅淞,冉進寶.傳統(tǒng)手術與低位小切口行甲狀腺瘤切除的臨床對比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2,18:20-21.
[6]王偉.頸前弧形小切口治療甲狀腺腺瘤的臨床分析[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04:122-123.
[7]陳波.超低位頸前小切口手術治療甲狀腺腺瘤58例療效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3,12:2785.
[8]游偉.甲狀腺手術患者應用不同術式的效果對比[J].藥物與人,2014:94-94.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