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宏亮
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在大容量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發(fā)揮到最大化,實現(xiàn)高效課堂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不斷摸索和探求適于學生提高聽課效率的策略,才能真正將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落到實處。
一、巧妙營造課堂氛圍
創(chuàng)造民主、輕松、和諧、濃郁的課堂氛圍,是激發(fā)學習興趣、煥發(fā)課堂活力的前提條件。新課標強調教師由傳授者轉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教師要摒棄“師道尊嚴”的舊觀念,設身處地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一個接納、寬容的課堂氣氛,形成一個互教互學的“學習共同體”,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無拘無束地大膽質疑、發(fā)表見解、與教師爭論。只有這樣民主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才會以愉快的心情鉆研問題、啟動思維、馳騁想象。當課文的基調清新爽朗時,教師應以愉悅歡快的講授心情去感染學生;當課文的基調哀怨悱惻時,教師應以沉郁凄涼的講授心情去影響學生。又如,說明文具有嚴密的科學性和清晰的條理性,教師的心情則應平和、舒快;議論文的思維邏輯嚴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師的心情也必須隨之或嚴肅,或振奮。教師的這些情感借助教材,通過形象的意境語言,傳達給學生,從而使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文本。
二、精心選擇教學內容
高中語文教材內容包羅萬象,一篇課文的字詞句段篇不說,還要直接瞄準高考,為高考做準備,更要承擔提高學生人文情感素養(yǎng)的任務。對此教師沒必要對每一篇課文從頭到尾、面面俱到地講解,而應該對內容進行篩選、刪減,精選最必要的,抓住其精華、要點進行教學,為學生騰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自主參與和理解。許多教師的課堂講解時間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并取得了相當顯著的教學效果。他們的成功經驗就在于教師善于控制知識量,擇其精華要點,突出主要問題,保證了用于學生的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yǎng)的時間,使學生很快形成知識和能力的遷移,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荊軻刺秦王》“易水訣別”一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只設計了兩個大問題:太子及賓客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為什么先“為變徵之聲”再“為慷慨羽聲”?作者是怎樣描寫易水訣別這一場面的?學生很好地體味了課文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采用的突出重點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技巧,不僅在情節(jié)上加深了理解,而且對如何塑造人物也有了深刻體會和認識。
三、著力優(yōu)化教學結構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應把握好三個基本點:一是著眼于提高課堂效率;二是著眼于學生的主動探究和發(fā)展;三是把學生學習過程中暴露的主要矛盾盡量在課內解決。例如《病梅館記》,該篇托物言志,妙語雙關。傳統(tǒng)的教法是先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并告訴學生本文是一篇表面議梅,實際議政的政治雜文,再引導學生對表面的記梅與深層議政進行同步理解。這樣安排教學結構,雖有利于學生破譯梅之喻意,理解作者之意圖,但這充其量是引導學生進行對應式的理解,實在是違背了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也大大降低了本文的教學價值?;谏鲜鏊伎?,筆者是這樣安排《病梅館記》的教學的:第一步,初讀(朗讀):讀準字音,讀清句讀。步驟:方案1:聽讀——自讀——齊讀;方案2:①幻燈展示重要字詞、句讀,找學生讀,以檢查預習效果。最后齊讀一遍。②學生齊讀一遍課文。第二步,再讀:讀懂文字,讀通文意。即:⑴自學探究,標注疑惑;⑵合作交流,質疑解疑。三讀:讀出手法,讀透文旨。問題一:品讀第一段,思考:“而江浙之梅皆病”是哪些人造成的?問題二:通讀全文,同學們覺得本文僅僅是寫“梅”嗎?學生說出是寫“人才”后,接著問“病梅”指什么;“溫故知新”起見,再問“同學們學過運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作品嗎?進而讓學生說出托什么言什么。這樣層層深入,讓學生從學習的一貫陳舊的模式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在閱讀方面真正有所收獲。
四、認真把握關鍵環(huán)節(jié)
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是高效課堂的有機組成部分,導入新課、講解點撥、指導探究、反饋練習等等,都要一絲不茍,深研細究。我重點談談導入和講解。導入:精心設計,引起學習興趣。教學情緒的構建往往取決于課堂教學的起始和導入環(huán)節(jié)。導入的作用就在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學生學好新知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教師要善于根據(jù)教材的重點、難點來質疑,把學生引入問題的情境中,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憤憤、口悱悱的教學情境中。如當學生對學習內容理解得差不多,認為沒什么可想的時候,追問可以加深理解的問題;當學生思考遇到困難寸步難行時,進行點拔,提出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問題;當學生思維產生定勢時,提出可能引起爭議的問題等。
作者單位:甘肅慶陽市寧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