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維娜
今天的世界,無網不在,網絡學習已經向每一位學習者敞開懷抱。在傳統課堂與在線教育的激烈角斗中,混合式學習應運而生。它不僅突破了傳統課堂的時空局限,也彌補了純粹在線學習中師生情感交流的不足。探究小學英語混合學習模式,在實現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變革的同時,也讓學生最大程度地體驗了個性化學習。
時代呼喚未來公民,混合學習勢在必行
我國實行全民英語教育以來,“啞巴英語”“書本英語”仍然廣受詬病。這與匱乏的語言環(huán)境、有限的英語課時、師資的良莠不齊都有關系。小學英語普遍存在的“大班教學、多班授課、跨級備課”的現狀,部分地區(qū)甚至存在英語師資短缺的問題,這直接導致了傳統面授課堂中,教師容易忽視學生主體、削弱語言表達。
杜威曾說過,“如果今天的方式依然如昨,我們就是剝奪了孩子的明天”。目前小學階段的教育群體都是00后,他們號稱“互聯網原住民”,獲取信息和資源的方式正在不斷延伸。面對日益多樣的個性化需求,教育者要迅速適應網絡學習時代的話語系統,為學生構建一個云平臺之下的“學習場”?;旌鲜綄W習,能讓教師們更多地關注個體,能讓學生更深度地體驗英語探究活動,從而擴大參與面,提高學習效率。
樂享互聯網+教育,遨游英語未來課堂
Tell me, I'll forget. Show me,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I'll understand.(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練。)如何讓學生更深入地參與課堂,體驗英語的魅力呢?“互聯網+”時代為教師打開了新的思路。探究小學英語混合學習方式,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前置學習,主動發(fā)展
傳統英語學習的預習環(huán)節(jié),多為運用字典或網絡詞典查找生詞、聽錄音跟讀、搜索背景資料,而混合式學習則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元的預學方式。
(1)單詞本——突破單詞預學方式,適應分層學習基礎
在外研社出版的Join In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5 Happy birthday一課的預習單詞環(huán)節(jié),大部分學生可借助點讀筆或者網絡詞典,掃清生詞障礙;學有余力者則無需拘泥于教材中幾個固定的生詞,可圍繞主題在單詞主題學習網站自學收集形成單詞本。線上的班級QQ群共享儼然匯集成了一個豐富的聯想記憶單詞庫:“吃貨”們分享了美味的食物單詞;“數字控”積累了月份、數字單詞;還有的“玩家”則送上了許多玩具禮物單詞。而線下的課堂預學匯報,可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分享成果的意識。
(2)微課程——紙質文本變立體素材,統一化內容變自主化選擇
在學習六年級上冊Unit 3 Festival這一單元前,學生可以在“慧話寶”學習平臺上聽讀有聲同步教材,或根據個人基礎在“網易云課堂”選擇若干次的自學微課。文本、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資源融合的立體素材,相較于傳統課堂中單薄的錄音、文本顯然更有沖擊力?;谛W生的跳躍性思維,英語微課程實現了碎片化學習方式。同時,也給家長關注孩子的英語學習提供了便利,使他們在家也可以和孩子們一起觀看、一同參與。
(3)任務單——趨向多元化設計,注重個性化體驗
在前置學習環(huán)節(jié)最重要的“自主學習任務單”的設計中,筆者在常規(guī)的新詞積累、好句摘抄、閱讀預測等項目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搜索網絡資源、了解背景文化。同樣在執(zhí)教Festival這一單元時,在武漢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班級教育云空間”中可以看到:有的學生運用“唱吧”學會了圣誕頌歌并上傳歌曲作品;有的推薦了萬圣節(jié)專題網站;有的分享了“感恩節(jié)由來”的英文動畫視頻鏈接。圍繞課程主題,學生根據個人特長積累了不同形式的話題資源,而網絡空間的分享與線下的課前匯報,則讓學生們在一個個“自主品牌”資源庫中經歷了一次次頭腦風暴,吸取各自所需的精華。
2.課堂互動,合作探究
(1)教學對象——面向全體,關注個體
加入大量信息元素的“混合式教學”,使傳統的教學流程發(fā)生了根本性改變。因為傳統教學的對象群體化,進度不得不整齊劃一。因此,有很多接受能力不高的學生,因趕不上教師的進度,會逐漸產生畏難甚至厭學情緒。而基于“互聯網+”的混合式英語課堂,為學生開拓了課前預學、課后延伸的網絡渠道。在電子書包及智能教室的支持下,混合式學習可充分考慮到多元智能個體,以便讓師生在課堂上更多體驗情感互動、質疑解惑。
(2)學習資源——單元整合,合理利用
拉夫爾·泰勒認為,“學生的學習取決于他自己想學什么,而不是教師要教什么”。筆者所使用的外研社出版的Join In六年級英語教材包含了大量閱讀素材和文化滲透,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進行海量閱讀呢?基于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理念,搭載武漢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筆者整合了相關主題下的分層學習資源。學生在平臺中合理篩選,選擇適合的內容開展英語學習。
3.教學方式——課堂合作,協同學習
在注重學生個性化體驗的同時,筆者也著力于推廣合作探究,促進協作式學習。例如,在外研社出版的Join In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2 Big cities這一單元,學生將學習Beijing、London、Washington DC、Sydney等各個大都市。根據旅游經歷或者心之所向,每位學生自主選擇在班級內動態(tài)形成同質學習小組,共同探究如何做該城市的“形象代言人”(小組匯報)。學生從隸屬國家、地理分布、城市規(guī)模、名勝古跡、特色食物等維度出發(fā),借助Mind mapper應用制作各個城市的思維導圖(如上圖),形成抓取關鍵信息的閱讀策略。
學生在電子書包“討論區(qū)”,體驗人機互動:發(fā)表留言、推薦分享,彰顯了線上交流的便捷之處。而課堂中的線下交流,在生生互動的參與中,彼此分享學習方法,習得其他平行信息。學生因為“喜歡”而非“必需”聚合在一起學習,線上、線下的合作探究,也促進了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學習。混合式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突破有限的課堂時間,最大程度地實現互動。學生以面對面學習與網絡學習、個性化學習與協作學習的混合學習方式,凸顯差異化教學,實現了課堂“翻轉”。
4.課程延伸,自我實現
(1)英語學習軟件——合理選擇APP,英語學習so easy
線上線下相結合,學習時空不受限。網絡學習的介入,將使未來的英語課堂呈現“時空異步”的特點,一節(jié)課的結束則標志著后續(xù)學習的開始。針對傳統英語課后難以跟蹤輔導的聽與說,混合式學習有效實現了聽說可測。例如,“一起作業(yè)”APP將游戲的元素應用于英語學習領域:炫酷界面、角色扮演、闖關升級、游戲獎章等,創(chuàng)設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開放探索式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翱谡Z100”APP解決了大班上課教師不能一對一糾正語音的弊端,學生邊讀邊錄音,系統自動評分并顯示存在的問題。這樣一對一的口語訓練真正做到了面向全體、人人參與。
而運用“英語趣配音”APP進行的“班級原聲電影配音秀”中,則是每個月學生們最期待的英語線上活動。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Unit 5 Animals in danger一課時,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營造人與自然的和諧氛圍,筆者推薦學生觀看了與動物主題相關的原聲電影。在“英語趣配音”客戶端,每個參與者無需注冊賬號,運用QQ、微信、微博等第三方登錄就可分享個人作品。學生自主選擇了如Kung Fu Panda(《功夫熊貓》)、Lion King(《獅子王》)、Ice Age(《冰河世紀》)等經典片段,在練習配音的過程中感受原汁原味的語音語調、習得純正的英語發(fā)音。在上傳配音作品后,教師、家長、同學、網友都可觀看視頻,參與點贊,平臺會不斷更新“本篇排行”,并推薦“相關課程”。學生在體驗APP等新技術給英語學習帶來便利的同時,實現了學習過程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
(2)英語學習網站——大數據分析,科學化評價
除了聽讀練習,小學英語高年段的寫作訓練也是不容忽視的。傳統教學的面授效果較好,但因為相當耗時,教師無法保證每次作業(yè)都能給學生詳盡的個人指導?!熬淇崤木W”的使用,能完整地記錄每位學生每一次作文的修改與完善,并形成軌跡曲線。網站自動生成的量化評價和分析報告,為教師進行集中性問題反饋、針對性個別輔導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
未來將會有更多的英語教育網站和學習軟件出現。在互聯網這個動態(tài)互通的平臺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體驗“玩中學”的過程中,盡可能地拓展英語課程的深度和廣度。
解析混合模式困惑,聚焦英語核心素養(yǎng)
混合式學習,使得英語課程不再是每節(jié)40分鐘課時的疊加,而是由“前置學習—課堂互動—課程延伸”構成的一個個主題式學習活動。筆者探索的小學英語混合學習方式,只要有網絡、有設備,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開展私人訂制的學習計劃。當然,在近兩年的整合實踐中,筆者有這樣一些困惑和問題。
①基于英語學科工具性的特點,口語表達能力至關重要。學生在搜索資源的過程中,是否會因為過多觀看視頻和文字輸入,而忽略了口語表達?
②混合式學習的效果依賴于師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如果師生的信息技術操作不熟練,可能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度。
③網絡時代的學習方式,雖然便利,但同樣也引起了家長的擔憂:小學生的自控能力不足,是否會沉迷于英語游戲而未能真正聚焦學習活動?是否會因為過度依賴網絡,而疏于深度思考?過多使用電子媒介是否會影響學生視力?
混合式學習作為教育新紀元出現的一個新興概念,將是未來一段時期內極具前景的教育模式之一。然而,無論采取哪種學習方式,教育者都將秉持“以人為中心,以學習任務本身為焦點”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樹立學生的未來意識,把學生的視野從課本引向廣袤的社會、無限的網絡,讓學生也成為資源的生產者和傳播者。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型社會?!边@與筆者在小學英語混合式學習中嘗試的4A學習方式(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相得益彰。讓我們一起體悟“互聯網+”的奧妙,共同迎接未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