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顯榮
【摘 要】文言知識是高考的重要考點之一,近幾年高考中,文言分值占20分左右,所以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要把文言文教學做一個重點、難點去對待。從題型上看,大多數省市高考主要考查文言實詞、虛詞的讀音、解義與用法;對文本的解讀理解;重要句子翻譯。本文主要從高考題型解讀文言實詞虛詞教學。
【關鍵詞】高考題型 文言實詞 文言虛詞
文言知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點,特別是在近幾年高考中,分值占20分左右,所以,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要把文言文教學作為一個重點、難點。從題型上看,大多省市高考試題以考查文言實詞、虛詞的讀音、解義與用法;對文意的理解、斷句;翻譯三大題型為主。本文從高考題型出發(fā),主要分析如何進行文言實詞、虛詞教學。
一、文言實詞教學
要加強對人教版語文文言考綱的解讀??季V指出,能力測試為理解B級,教學大綱規(guī)定中學階段要掌握120個常見文言實詞,掌握它們的常見解義,或假字,或古今異義,或活用,或一詞多義,或偏義復詞等。
高考題型一般為考查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如:
(2014·新課標I卷)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自幼好學,善屬文 屬文:撰寫文章
B.值祿山構難,肅宗踐祚 踐祚:帝王即位
C.肅宗自鳳翔還京,勵精聽受 勵精:專心致志
D.時中原蕩覆,典章殆盡 蕩覆:動蕩傾覆
(2014·全國大綱卷)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罷仁壽令,豪縱,數犯法 數:屢次
B.交通貴戚,吏莫敢繩 繩:制裁
C.湊按治,杖殺之,遠近稱伏 伏:認罪
D.忤宗楚客,出為貝州刺史 忤:觸犯
縱觀各省市的高考文言試題,我們發(fā)現,掌握了120個文言實詞還遠遠不夠,以上考題中,“踐祚”“繩”“忤”等詞,并沒有在120個實詞范疇內。實詞的義項比較多,常有古今詞義的差異現象、一詞多義現象、詞類活用現象、通假現象等,這往往就給學生的學習帶來較大的障礙,記憶起來比較困難。除了死記硬背以外,更要注重在語境中學習,聯系語境去記,推導解義大都從詞的本義或古代最常見的意義出發(fā),要特別注意與現代文差別較大的詞義。因此,在文言詩詞教學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一詞多義、詞的活用等是以本義為基礎的。要掌握一個詞的本義,其他意義都是在本義上衍生出來的,或引申義,或比喻義,或假借義,這些義項與本義都會有一定的關系。
其次,了解漢字構造。我們將漢字的造字方法歸納為六種,總稱“六書”。找到字的間架結構與筆畫,發(fā)掘它們的構成要件,理解起來就比較方便,而且容易記憶。比如,“繩”,《說文》中解釋為“繩,索也”,與索有關,繩索就有捆綁之意,引申為束縛。
最后,假借也有規(guī)律可循。假借的幾種現象要記清楚,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表,所以,音同音近就是規(guī)律。這種跟借用的字的形義完全不合的字就稱為假借字。一是本無其字的假借,有些詞原本并沒有為它專門造字,但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一些現象,現有的字還不能較好地表達某個意思,人們就從現有的文字中選取某些同音字來記錄,充當這個字的角色。二是本有其字的通假,有些詞原先已為它造過專用字,但由于種種原因,如交通的限制,公文不能下發(fā),造成某些不能被使用者了解掌握,書寫者沒使用到本字,就臨時另找一個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代替它。例如:“高祖有天下,三邊外畔。”(《史記·律書》)句中將“背叛”的“叛”寫為“畔”。
實詞的各種義項構建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系,為了記憶方便,我們還要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聯系語境去記憶,這樣更容易理解掌握。
二、文言虛詞教學
常見的文言虛詞有20個,考綱要求掌握的有18個。古漢語的虛詞和現代漢語虛詞是有區(qū)別的,現代漢語虛詞在語句中起著調節(jié)各種語言關系的作用,在口語尤其是書面語中使用頻繁。高考中做虛詞題目,需要語感,但更需要理性的分析。文言虛詞往往是獨立存在的,雖然一些虛詞在句中與它旁邊的實詞結構緊密,但更多的是構成一個虛詞性短語,然后在句子中共同參與句意的表達,如介賓短語、承接短語。如:
(2014·上海卷)對下列兩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①故其理財以愛民為先 ②以河流湍悍
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詞
B.①中的“以”是連詞,②中的“以”是介詞
C.①②中的“以”都是連詞
D.①中的“以”是介詞,②中的“以”是連詞
(2014·江西卷)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 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B.雞,禽于家者也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C.而陳氏寓之于我群焉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
D.客雞義勇超乎群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
以上考察的就是虛詞的用法。虛詞分為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代詞七類。
首先,文言虛詞可以作一般虛詞的詞性和作用,一部分和現代漢語虛詞作用一樣。如:“而”可作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聯關系。
其次,一部分虛詞的用法和現代漢語虛詞作用相同,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虛詞是現代漢語虛詞不具備的詞性和用法。比如:“之”作代詞時,它是一個不定代詞,是代詞的總稱。而現代漢語代詞是一定的,沒有不確定性;“之”還可作動詞,現代漢語動詞都是實詞,可在古漢語當中,“之”是虛詞,解義為動詞。
最后,還要注意現代漢語中的一些詞是由古漢語虛化而來,動詞語法化為介詞,或者虛化為副詞,如拿、在、依靠等等,學習過程中要分辨清楚,掌握規(guī)律,靈活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