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龍
[摘 要]
隨著知識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與信息技術的普及,計算機作為主要物質承擔者已經(jīng)成為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的重要工具。高中信息技術課是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方式。本文通過對影響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發(fā)展瓶頸的分析,提出一些解決對策,以求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教學模式;對策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已被列入中學生的文化素質體系中。作為一名高中生,更應學好信息技術知識,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教師也要大膽創(chuàng)新,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并應用到實踐中。
一、影響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發(fā)展的瓶頸
(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般的傳統(tǒng)信息技術課堂主要是以老師講授和學生被動地接收知識為主,往往一堂課下來學生更多地關注結論記憶,而缺少實踐技能和創(chuàng)新精神,這就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在信息化高度發(fā)展的今天,計算機早已經(jīng)走入千家萬戶,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計算機、手機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產品,計算機對他們來說早已不屬于新鮮事物。如果此時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講授方式的教學模式,是很難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也就無法得到真正的提升。
(二)作為非高考科目,高中信息技術課不受重視
高中生學習任務重,升學壓力大,校方、教師和學生都不重視信息技術課程。很多學校分配給信息技術的課程每周也就一節(jié),尤其是在高三的時候只重視參加高考的課程,基本不安排信息技術課。而且高一、高二時也是理論教學多,學生真正上機的時間非常少,不能滿足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要求。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信息技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較差。
(三)信息技術教學設施落后,影響學生學習效果
當前信息技術課程雖已普及,但是仍然有一些高中的信息技術設備老舊,數(shù)量不足。學生使用的計算機性能指標不能達到教學要求,軟件不能及時更新。很多新的信息技術無法在教學中演示,導致學生不能及時接收最新的信息技術知識,嚴重影響信息技術教學的進行。
(四)信息技術教師專業(yè)水平有限,影響教學發(fā)展
計算機教學在高中普及較早,很多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年齡偏大,對新設備、新技術的掌握程度還有待提高。而剛走入工作崗位的教師,一般都是大學畢業(yè)后直接從事教學工作,理論基礎雖然比較扎實,但是缺乏實踐教學經(jīng)驗。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自身也處在學習和探索階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都比較單一,對信息技術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也不是很準確。在這樣的情況下,信息技術教學的發(fā)展自然會受到影響。
二、突破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瓶頸的對策
(一)更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情和思維特點,改變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利用“微課”進行情境教學,營造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根據(jù)所教授知識點自己開發(fā)設計微視頻,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接近生活實際的真實情境,把學生的認知活動和現(xiàn)實情境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主動地加入到學習的過程中來,幫助學生迅速理解學習內容,從而促進學生認知的發(fā)展、知識的構建。
2.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實踐中學習。課前教師將教學資源(視頻、課件、軟件等)上傳到網(wǎng)上,讓學生自主學習。上課時教師通過溝通互動方式,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做出評價并及時查缺補漏。這種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顛覆了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使學生養(yǎng)成主動學習,熱愛學習的好習慣。
3.教師可以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面進行嘗試。任務驅動式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有鮮明的計劃,教師將一個完整的任務層層劃分為一個個小的任務來布置,每個小的任務都讓學生分析、完成,不斷地向總任務一步一步靠近。教師將課程的內容作為任務的基礎,盡量設計直觀、富于趣味性的任務來推進學生學習的進程,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的信息技術課應設計開放性的任務,教師為學生提供完成任務的線索,引導他們獨立分析任務并完成任務。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基礎,有針對性地布置任務,使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選擇性,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又有利于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分層教學和彈性教學。
(二)提高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
在當前大數(shù)據(jù)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已經(jīng)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信息技術已是當今時代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F(xiàn)在信息技術雖然不是高考科目,但是國家對信息技術課程非常重視。2016年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修訂版即將發(fā)布,我們在期待新的課程標準到來的同時,一定要加強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學校在進行課程安排時,要適當增加信息技術的課時量。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多開設一些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校本課程,或者是開展“微課設計大賽”、“創(chuàng)客大賽”等相關課外活動,建立信息技術工作室、學生社團,讓更多的新技術、新理念走進學校和課堂。
(三)改善學校信息技術的整體環(huán)境
學校應根據(jù)自身情況,在努力爭取上級撥款的同時,采取自助研發(fā)、校企聯(lián)合、募集善款等方式,努力開通校園網(wǎng)并形成以電子圖書館、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等為主的校園網(wǎng)主干路線,營造良好的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環(huán)境;及時對信息技術設備進行更新和維護,加強信息技術相關實驗室的管理。使學生不會因為設備的軟硬件問題而影響對信息技術理論的學習和實踐能力鍛煉,保證信息技術教學能夠正常進行,最大限度地利用計算機資源增強教學效果。
(四)優(yōu)化信息技術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
要提高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yè)素質。學校不但要定期組織教師集體備課、教學比賽等校內提高教師專業(yè)素質的活動,還應該增加外出培訓學習、交流研討的機會,使他們開闊眼界,創(chuàng)新思路,不斷提高自己。平時也一定要密切關注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及教學水平,樹立典型,發(fā)揮輻射作用。學校還要根據(jù)自己師資隊伍的特點,大力引進人才,做好教師隊伍的梯隊建設,增強信息技術教學活力,更好的促進信息技術課程在學校的良好開展。
毋庸置疑,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能力已經(jīng)成為當代人必不可少的一種生存能力。因此,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應該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教師要突破信息技術教學中現(xiàn)存的瓶頸問題,全面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能力,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整體教學水平。
[參 考 文 獻]
[1]趙瑩.探究高中計算機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1).
[2]何顯平.論當前高中計算機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中學英語之友(高二版),2010(7).
[3]倪同浩.談高中計算機課的教學[J].成功(教育),2008(11).
(責任編輯:張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