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摘要:樁基礎技術在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中運用十分廣泛,可以有效解決存在于地基施工中的各種施工問題。由于建筑工程的質量要求和安全要求不斷提升,樁基礎技術可以在建筑工程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不斷強化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建筑質量穩(wěn)定。
關鍵詞:建筑工程;樁基礎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TU75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6)05—62—02
前言
樁基是通過一定的連接方式,使樁基和柱頂?shù)某信_進行連接,所構成的一種深基礎,目前這種施工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建筑工程高層及超高層建筑施工中。尤其是在建筑場地地基淺或地基土質構成較為松散、存有極大質量問題施工場地中,采用這種地基施工方式可以極大地改善建筑工程的強度等,同時可能滿足那些在穩(wěn)定性和變形方面都與建筑物基礎不符合的施工建筑。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大量應用基樁處理技術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增強建筑物的承載力及減少地層沉降量,這項技術與淺基礎技術在地基加固方面效果更加突出。
1建筑工程中樁基礎的意義和技術條件
1.1建筑工程中樁基礎的意義
樁基礎就是指基樁和樁頂承臺一同構成的整體。如果樁身全部處于地下,承臺底面和土面直接形成接觸,這種樁基稱之為低承臺樁基。
如果樁身有部分超出地面,承臺底面沒有和地面形成接觸,這種樁基稱之為高承臺樁基。樁基礎技術在高層建筑建設過程中使用較多。樁基礎技術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可以大幅提升建筑物的穩(wěn)定性,在遇到重大地質災害的時候可以形成有效的抵御。比如,在唐山大地震中,采用了樁基技術的建筑物,其受到損害的程度普遍低于普通樁技術的建筑物。這一實例也證明了樁基礎技術具有提升建筑物穩(wěn)定性的效果,在外力沖擊下,發(fā)生變形的概率和程度都較小,是提升建筑物地基性能和減輕地震災害破壞的有效手段。
1.2建筑工程中樁基礎的技術條件
樁基礎按照不同的方式有不同分類。按照受力原理,可以分為端承樁和摩擦樁。端承樁就是坐落在承載層上的基樁,其具有承載構造物的能力;摩擦樁主要是通過基樁和地層之間存在的摩擦力來實現(xiàn)承載構造物的基樁,可以分為拉力樁和壓力樁,一般用于堅硬承載層或較深承載層。
按照施工方式不同又可以劃分為灌注樁和預制樁。灌注樁就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場地,利用鉆孔設備進行鉆孔,在成孔之后放入預制的鋼筋籠,然后進行混凝土澆筑。灌注樁技術的優(yōu)點是難度低,便于施工,可以同時對多處樁基進行施工;缺點是耗費材料較多,承載力比較低。預制樁就是提前進行樁基預制,然后使用打樁機將預制樁直接打入施工地下。預制樁的優(yōu)點是樁基強度很高、節(jié)省材料;缺點是施工時間比較長、施工難度比較高。
2樁基礎常用技術的概述
2.1鉆孔灌注樁
鉆孔灌注樁技術是樁基礎技術中最為常用的一種施工形式,在建筑工程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在灌注樁施工過程中,常常需要使用泥漿護壁進行泥漿護壁灌注樁施工。根據實際施工情況來說,泥漿灌注樁施工技術主要包括了場地平整、制備泥漿、預埋護筒、鋪設工作臺、安裝鉆機、鉆孔、清孔、鋼筋籠防止、混凝土灌注和取出護筒等環(huán)節(jié)。
場地平整主要是對建筑工程施工場地進行清理,清空周邊的各類雜物,最大程度排除可能存在的建筑施工干擾源,保證施工過程安全。
制備泥漿需要結合施工場地的實際地質情況和鉆孔方式進行制備,對水、粘土和外加劑的比例進行精確計算,確保泥漿的PH值、比重以及泥漿黏度能夠符合建筑工程施工需求。
預埋護筒的主要作用是對鉆孔過程形成保護,避免鉆孔在鉆孔過程中發(fā)生坍孔。不僅如此,護筒還可以對樁孔進行定位,最大程度提升成孔效果。
安裝鉆機的關鍵在于兩個方面,一是定位,二是安裝。定位環(huán)節(jié)需要根據建筑設計方案確定鉆孔位置,在確定鉆孔位置后進行鉆機安裝,安裝過程需要利用鉛垂儀等儀器對鉆進進行安裝定位,確保鉆頭和鉆孔保持較高的同心度。
在鉆進安裝完成之后,就需要進行鉆孔。鉆孔過程需要根據相關技術標準嚴格進行。在鉆進過程中,要壓好護筒、對齊中線,對成孔進行實時監(jiān)測,確保在鉆進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偏差。
在鉆孔完成后,需要對孔內殘留的泥渣進行清理,還需要對孔位、孔徑、孔深以及孔形等基本技術參數(shù)進行完整測量。在成孔后,需要進行鋼筋籠防止和混凝土灌注兩個步驟。鋼筋籠放置需要先對鋼筋籠進行定位并且加固,避免在灌注過程鋼筋籠出現(xiàn)上浮?;炷凉嘧⑦^程需要使用導管進行灌注,灌注速度維持穩(wěn)定,灌注過程一蹴而就,確保灌注樁完整。
2.2挖孔樁
目前很多建筑單位在進行樁基施工時,挖孔樁技術了成為了應用較為普遍的技術之一,其原因就在于這種施工技術不僅成本低、可操作性強,而且施工時間短,施工完成后其承載力也較為突出,正是這些優(yōu)勢使挖孔樁技術能保障樁基施工的質量。
采用挖孔樁技術,關鍵是在于挖孔,在這之前首先就清理地表松軟的土層,保證地面能夠在平整度上滿足施工的要求。做好清理工作后,就需要確定挖孔的位置,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十字交叉法,利用這種方法一方面可以確定每個挖孔的坐標,另一方面則可以將龍門樁所在的位置固定好。最后一步就是開挖線位置的確定,其決定因素在于樁徑大小,因此樁徑知道后就可以開始進行挖孔樁施工。挖孔的深度大約在1m左右,同時為了確保孔樁的穩(wěn)定性,應將混凝土澆筑在高出地面20cm的井圈,澆筑厚度大概10cm左右。
2.3靜壓樁技術
隨著環(huán)保理念深入到建筑領域,靜壓樁技術也應運而生。該技術的最大特點就是振動弱且噪音小,這在城市建筑施工中環(huán)保作用非常突出,也體現(xiàn)出了現(xiàn)代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先進性。靜壓樁技術的主要原理就是通過壓裝模板產生的靜壓力將樁打入地基,其施工前需要利用抽線標記打樁的位置,然后在樁的中心用一根鋼筋作標記。該技術具體應用時先要利用抽線的橫向線使樁尖能夠與樁心對好,同時還要對垂直度進行校正。之后再利用夾持油缸發(fā)靜壓樁的壓力作用,而壓力大小取決于樁在地基中深度。
3建筑工程中樁基礎技術的應用
3.1實施因地制宜
建筑工程是依托于土地而開展的建設工程,那么地質條件的差
異就對工程有著很大的關系,比如土壤成分、地質結構、地下水位、周圍環(huán)境等,這些因素都是樁基施工中采用何種技術需要考慮到的因素,因地制宜就自然成為了樁基技術應用的關鍵。因此,在充分考量施工現(xiàn)場的土地環(huán)境后,就需要根據工程的地質條件選擇不同樁的結構,根據結構采用對應的樁基礎技術,并合理設置其指標與參數(shù)。
3.2控制荷載量
荷載量是衡量樁基工程質量的首要指標,選擇應用什么樁基礎技術的確定因素之一,其重要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建筑工程施工開始前,就需要采用科學的計算方法確定建筑上層所需要的基礎荷載量,這樣樁基礎技術的應用才具有針對性與合理性,否則在沒有控制荷載量的情況下,就先確定樁基礎技術,很有可能導致選擇的技術無法滿足建筑荷載量的要去。
3.3控制工程進度
工程進度實際上就是指工程的施工效率,一般建筑工程都會被分為不同的施工環(huán)節(jié),而每個環(huán)節(jié)又是相互關聯(lián),有些環(huán)節(jié)甚至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只要完成這樣項環(huán)節(jié)之后才能進行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施工。樁基礎作為建筑工程中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其工程進度直接決定了整個工程的進度情況。目前建筑工程中,控制工程進度與保證工程質量是最大的難點,為了使兩者能夠達到最佳的情況,就要針對性選擇樁基礎技術。工期短而環(huán)境又允許的條件下,就可以選擇靜壓樁技術,發(fā)揮其工速快的優(yōu)勢;工程進度不是很緊張,條件要求也不高的條件下,就可以運用挖孔樁技術,發(fā)揮其應用范圍廣而速度又快的優(yōu)勢。
4結束語
總而言之,作為影響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為推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必須重視建筑工程基礎建設,加大投資力度。在建筑工程建設施工中,施工企業(yè)應與施工現(xiàn)場具體情況相結合,重視施工技術選擇,如樁基施工技術,該技術具有良好的施工效果,為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