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帆
摘 要:現如今電影產業(yè)蓬勃發(fā)展的狀況有目共睹,小成本喜劇電影大行其道,制作精良的優(yōu)秀電影卻鮮少進入人們的視野?!秾堅E》作為一部票房和大眾口碑雙豐收的電影,雖取得成功,但在低碳美學的角度來講,仍是一部充滿高碳性的作品。本文從低碳美學的角度出發(fā),對《尋龍訣》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題思想三方面入手,在美的本質角度對其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以此為例,對未來電影產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積極的構想和期待。
關鍵詞:尋龍訣;低碳美學;高碳性;自由情感
中圖分類號:J8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8-0114-02
一、《尋龍訣》的概況
改編自天下霸唱同名小說的電影《尋龍訣》上映于2015年底,上映期間共斬下15.4億的票房,位列中國影史總票房第五位。這樣的成績在這個票房至上的年代對于一部商業(yè)電影來說無疑是成功的標志。2015年是公認的國產電影爆發(fā)年,票房捷報頻傳,紀錄一破再破。但是,鮮少有佳作出現、佳作贏得口碑卻無法贏得票房的狀況卻不容忽視?!陡蹏濉?、《夏洛特煩惱》、《煎餅俠》等小成本喜劇“速食電影”漸漸有占據電影市場主流的趨勢,這對于用心制作電影的導演可謂是一種打擊。近幾年的國產電影以《老炮兒》、《心迷宮》、《大圣歸來》等為例,也不乏具有精神氣質的優(yōu)秀作品,這些電影的票房往往不溫不火。究其原因無非是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導致人們心浮氣躁,無法沉下心去欣賞一部具有深刻內涵和豐富精神積淀的電影作品。
《尋龍訣》作為近年來少有的大制作影片,取得成功的原因可以歸結于精彩的視覺特效和盜墓題材。宏大的場面與精良的動畫往往會使觀眾忽略了故事情節(jié)的單一和人物形象的單薄。從山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馬立新教授所建構的自由情感美學理念的角度來講,這種以外在形式刺激審美主體生理感官而產生的淺表性的精神愉悅,屬于一種感官型自由情感的表現,可以將其稱為一種“快餐美”。這種表現形式對審美主體所產生的影響在于適量的接觸有助于主體緩解精神壓力,但對心靈的滋養(yǎng)價值就顯得較為不足。與之相對應的分別是表現為審美客體以特殊的內在形式刺激主體的心理和生理官能而產生的具有致癮性質的較強精神愉悅,對主體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同程度損害作用的沉浸性自由情感,簡稱“高碳美”和表現為審美客體以特定的內容價值刺激主體的心靈官能所產生的對主體心靈和情感具有陶冶和凈化作用的自由情感,簡稱為“低碳美”。作為構成電影的三大重要元素,《尋龍訣》這部影片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題思想都多少顯露出了一種“快餐美”甚至“高碳美”的傾向。
二、《尋龍訣》美學特質的具體分析
(一)故事情節(jié)
電影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末,胡八一、王凱旋和Shirley楊三位叱咤風云的摸金校尉金盆洗手后淪為街頭小販,被移民局追得滿街跑。在胡八一與Shirley楊的婚禮前夕發(fā)現胡八一二十年前死在“百眼窟”的初戀女友丁思甜當時念念不忘的彼岸花居然再次出現,三人組再入草原古墓探尋彼岸花真相的故事?;蛟S是為了契合電影的時長限制,劇本的改編略顯單薄和蒼白,情節(jié)設置乏善可陳。具體來講,開頭的夢境作為影片的第一槍打得還是不錯,以緊湊的節(jié)奏和驚艷的視覺特效成功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之后在美國的劇情就略顯啰嗦、拖沓,沒有特技和驚悚氣氛的支撐,導演對于節(jié)奏就失去了把握,產生了缺少代入感和連貫性的問題。最終,摸金校尉三人組來到墓中,形成了摸金三人組對抗彼岸花和摸金三人組對抗邪教組織的兩個矛盾。然而導演對這兩個矛盾的描寫表現出幾點不嚴謹,例如弱化了反派邪教組織的目的性描,使得他們的一些行為顯得有些突兀,有為了反派而反派的嫌疑;在對于彼岸花的描寫上,為了規(guī)避內地電影審查制度的門檻,導演在處理彼岸花這個點時對它令人產生幻覺的原因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反而令很多情節(jié)的發(fā)展顯得莫名其妙,本來在原著中可以歸結為怪力亂神的原因,在電影中就只能往心理學的角度進行靠攏,這些“不科學”,令劇情的說服力下降。此外,《尋龍訣》對于喜劇元素的運用也順應了當下的電影大環(huán)境。雖然在處理上比較自然、柔軟和內斂,但仍略顯突兀。
以視覺特效作為招牌的電影,通常會以削弱故事性作為代價??煽葱院凸适滦缘拿埽賰?yōu)秀的導演、再巧妙的編劇都無法輕易消除?!秾堅E》的故事情節(jié)并不符合低碳美學的要求:乏味俗套的敘事、缺少連貫性的展開、缺乏代入感,阻礙了觀影者自由情感的產生。觀影者在觀看的過程中很容易被視聽等感官刺激所影響,從而失去了對電影情節(jié)本身的思考和關注。敘事美學要基于歷史的真實和真實的生活邏輯,這樣的敘事方式才能使觀影者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產生基于人生、人性、社會甚至世界的哲思和共鳴,《尋龍訣》所做的恰恰與低碳美學倡導的理念背道而馳。喜劇元素的加入和處理,也體現出了當下各種類型片創(chuàng)作的不成熟,反映出了電影創(chuàng)作浮躁、從眾的不良現象。觀眾欣賞這類作品所喚起的自由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源于其對人的獵奇媚俗心理的挑逗、刺激、蠱惑和迎合,挑逗和迎合的同樣是人的生理感官,所以這類情感對觀眾身心健康的損害性要遠遠大于自然景觀的觀瞻所體驗到的那種自由情感。這些都體現出《尋龍訣》在美學角度的強烈高碳性。
(二)人物形象塑造
《尋龍訣》這部電影主要塑造了胡八一、王凱旋和Shirley楊摸金三人組的的形象。胡八一始終對古人的遺跡充滿敬仰與尊重,既相信現代科學的合理解釋,又對神秘事物保持敬重,不斷磨練意志力、建立信念、修正對古代文明的認知和理解。Shirley楊是一名美籍華人,她堅信科學的力量,對古文明有一定了解,行事縝密而理性,代表著美國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善于運用科技知識和先進裝備。王凱旋的形象則是男女主角的反襯和補充,是中國文革后形成的具有典型時代特征的代表性人物,魯莽而無畏,為達目的而不計后果。對古代文明不了解、不尊重,有著強烈的階級立場,思想單純,沒有明確的價值觀,對物質過分貪求。
導演對于三名主角的形象塑造在縱向上相對完整,各自顯示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人生價值追求,但相比之下,人物形象的寬度即飽滿程度相對欠缺。胡八一雖然屬于純粹的正面形象,但他的追求是淺表性、缺乏真實性的,體現在他探尋古墓的目的在于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對于尋龍訣這部古書的驗證;王凱旋對于金錢和社會地位的追求則更加膚淺,屬于潛伏在追求正面價值取向的負面人物;Shirley楊在影片中表現出了一種對于胡八一正面價值追求的輕蔑和對于穩(wěn)定生活和愛情的單純向往,去古墓中也只是為了保護胡八一的安全,這樣不功不過的形象樹立則顯得十分平淡。三人雖然各自表現出了不同精神訴求,指引了三種不同的追求幸福和人生價值的導向,可惜卻沒有一個人能完全契合“低碳人”的尺度和標準。人生的“低碳標志”在于個體主題的身心雙重健康,尤其是精神健康。優(yōu)秀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應當給人以此方面的警示和導向作用,從而指引人們反觀自身,重新審視自我的價值取向,從而為追求人類永恒的追問和人類生存必須關切和回答的終極命題而求索。
(三)主題思想
要挖掘一個故事的主題思想,就必須先搞清楚故事中的核心沖突。影片的核心問題在于進入草原古墓的目的。從正面人物的角度來看,Shirley楊進入古墓是為了幫助胡八一,胡八一是為了幫助王凱旋,王凱旋是為了幫助初戀丁思甜完成遺愿,而丁思甜只是迷戀彼岸花盛開時的美好。歸根到底,影片中所謂正面人物的終極目的竟然是彼岸花的美。丁思甜對于彼岸花的向往牽動了影片中全部主角的行動,這樣膚淺和單純的行動目的顯得毫無內涵,表現出極弱的目的性。反而,影片中反派探尋彼岸花奧秘的應彩虹率領的邪教組織所追求的長生不老就顯得相對更加“低碳”了,至少他們是在追求生命的永恒,這不失為一種諷刺。
影片所傳遞出來的自由情感價值可以說是一種“高碳”的形態(tài)。導演十分努力地在迎合大眾的審美與期待,片面地滿足了觀眾淺表感官的需求、獵奇心理的作祟和不健康審美心理的誘惑。藝術的深層魅力所能展現的美有很多,無論是自然山水所蘊含的人物底蘊和哲理情思的領悟,還是對各種藝術作品深層人性內蘊和人生況味的共鳴與沉思,都可以詩人體驗到深沉、恒久、酣暢的自由情感,才能讓普通的社會大眾提升思想深度,緩解精神焦慮、洞悉人性奧秘、反觀生命本質,從而促進主體的身心健康。從電影類型的角度來考慮,無論什么樣的題材和形式都能在主題思想上展現出積極向上的一面。舉例來講,《這個殺手不太冷》通過描寫巨大年齡差距的兩人似愛情似友情的超越世俗和文化的情感而溫暖和柔軟了觀眾的心、《陽光燦爛的日子》通過對于部隊大院孩子們荒誕的行為進行反諷表征了文革時期病態(tài)的社會從而引發(fā)了人們的思考、《星際穿越》同樣作為科幻電影卻以地球生態(tài)和人類生存作為大背景展現了一幅詩一般美妙畫卷的基于深刻哲思的故事。也就是說,無論什么樣的題材和內容,都可以展現出低碳美給人們所帶來的陶冶型和凈化型的自由情感,引發(fā)觀影者超越歷史、超越社會、超越文化、超越種族等方面的全人類的共鳴。只有觀看這樣的電影,我們才能在鑒賞的過程中獲得來自身心的雙重滋養(yǎng),促進身心健康的發(fā)展,距離人類所追求的永恒價值才更近一步。
三、低碳美學原理之于電影的意義
低碳這一詞匯的提出最早應用在生態(tài)領域,馬立新教授借鑒這個詞匯,建構起低碳美學原理的概念,以作為美的本質的自由情感作為切入點,形成了低碳美學這一當代新功利主義的美學理念。這一理念的創(chuàng)立無疑對于當代美學的研究是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促進了各門類藝術形式的發(fā)展,電影行業(yè)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和觸動。這給電影的制作者帶來大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如何在數字藝術生產、傳播和消費的過程中避免低俗化、致癮化、泛自由化、虛假化等高碳現象的出現成為了每個電影從業(yè)者所必須面對的課題。馬立新教授的低碳美學概念仿佛冬日里的一絲暖流,為電影制作的從業(yè)者提供了極好的解決途徑。低碳藝術理念所倡導的陶冶型自由情感針對的是欣賞者在鑒賞藝術作品時所產生的苦樂多樣化,越是好的藝術作品就越能激發(fā)欣賞者的自由情感,這種自由情感越強烈就越能對欣賞者的心靈起到凈化、陶冶和啟迪作用。只要遵循這一理念的方向,電影制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通過踐行低碳美學原理制作出優(yōu)秀的電影作品。
參考文獻:
[1]馬立新.自由情感美學與低碳美學論要[J].理論學刊,2014(01).
[2]李鈞,徐璐.數字藝術哲學研究的里程碑[J].青年記者,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