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浩 鄭黎
上火了如何治療呢?懂得一點保健知識的人都知道,吃去火藥!
吃什么去火藥呢?清熱解毒類的中成藥、中草藥很多,是不是可以隨便選用?
其實治療上焦的火,很有講究,因為用藥不當(dāng),還會加重體內(nèi)的寒,火沒有清掉,寒邪反倒是加重了。
上火的病機(jī)可以歸結(jié)到溫病這一塊,清代溫病學(xué)家葉天士在《外感溫?zé)嵴摗分刑岢龅摹爸紊辖谷缬?,非輕不舉”,就是治療頭面部熱性病的重要指導(dǎo)思想。
根據(jù)“升降浮沉”的理論,藥物的升降浮沉趨向,除了和藥物的氣、味、藥用部分、質(zhì)地輕重有關(guān)外,還與用藥量的大小有關(guān)。
同一味藥,量輕可上達(dá)表,量重可下降走內(nèi)。
比如說,桑菊飲能治療風(fēng)熱外感,對只是咳嗽、不發(fā)燒的人效果最好,它在選藥上就非常講究,不但氣味俱薄,而且方中“菊花一錢,桑葉二錢五分,杏仁二錢,連翹一錢五分,薄荷八分,桔梗二錢,甘草八分,葦根二錢”,都是分量非常輕。又比如桑杏湯,也是治外感的良藥,組方為“杏仁一錢五分,桑葉一錢,沙參二錢,象貝一錢,香豉一錢,梔皮一錢,梨皮一錢”。方中用量最大的也沒超過二錢,足見其量之輕!
輕者,輕如羽毛,飄蕩而上,直達(dá)上焦,因勢利導(dǎo),驅(qū)邪于外,反之若用量重則沉而下降,引邪內(nèi)陷或變生他證。
“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有兩層意思:其一,用量要輕;其二,要選用氣味俱薄的藥材,如桑葉、菊花、蒲公英、薄荷等。
吳鞠通在《溫病條辨》桑杏湯一方后的自注里也說:“輕藥不得重用,重用必過病所?!?/p>
用量多少合適,患者自己是不好掌握的,這時我建議患者服用中成藥,如黃連上清片、牛黃上清片、三黃片等,飯后服用,即可起效。
中成藥一次吃幾片,用量很輕,飯后服用,藥走上焦,也符合“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的原則。
對于經(jīng)常上火的人,除了服藥外,還建議大家平時多用菊花、桑葉等泡茶喝,這些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和預(yù)防作用。
(摘自《萬病從根治 》,廣西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