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小良
【摘要】形體操多感覺協(xié)調律動以大腦皮層功能定位說以及運動知覺理論為基礎,通過多感覺通道任務系統(tǒng)化練習,提高視覺、聽覺、動覺、平衡覺等知覺通道相應大腦皮層功能區(qū)的神經效能,擴大人腦信息加工的容量,提高大學生感知覺敏感性,從而促進優(yōu)化大腦的功能。
【關鍵詞】形體操;多感覺;律動;大腦功能;促進作用
一、概論
形體操多感覺協(xié)調律動以身體感受音樂的速度、力度、時值等變化,在音樂、肢體運動、迅速反應的大腦之間建立起一種密切聯(lián)系,促進學生視覺、聽覺和動覺的感知能力;形體操協(xié)調律動首先要對其模仿的動作節(jié)奏進行觀察(視覺和聽覺),然后根據本體的感知與外部輸入的偏差,不斷調整動作,準確及時地反饋各種動覺信息,達到情感與思想、本能與控制之間的協(xié)調發(fā)展。
二、形體操多感覺協(xié)調律動對大腦功能的作用
1.國外相關研究
庫姆斯和理查茲(Combs&Richards)早在1976年也指出,如果行為是知覺的產物,那么人類的潛力就會隨著個人知覺的豐富性、廣泛性和有效性的發(fā)展而被開發(fā)出來[1];可見感知敏感性是神經知覺的必備成分,感知敏感性高的個體對外部世界具有更強的適應能力,進而影響著個體的信息辨別能力。人們通常利用多種感覺通道的信息對周圍世界進行感知,如視覺、聽覺、嗅覺、前庭感覺和本體感覺信息;大腦作為一個復雜的認知系統(tǒng),有著靈活的協(xié)同功能,能根據外界信息的特征,重組各腦區(qū)之間的聯(lián)系和功能,以達到完整認識對象的目的,這就是大腦神經知覺的優(yōu)化整合功能。
2.形體操多感覺協(xié)調律動對神經知覺的優(yōu)化發(fā)展作用
神經知覺的優(yōu)化發(fā)展是指由長期練習所引起的大腦對外界環(huán)境反應能力的一種改變,形體操律動練習中機體各種感受器官(視覺、聽覺、動覺、平衡覺等)受到相應的刺激,提高了機體的激活水平,使大腦皮層處于適宜的喚醒水平,引起大腦皮層各個神經中樞的神經細胞興奮性提高,從而使神經中樞神經細胞工作能力得到增強,對自身和外界物體運動的知覺能力大幅度的提高。研究表明,人在學習感知外界事物時開放的感知通道越多、調動的感覺器官越多,就越能全面、深入地把握好認識對象;感知敏感性影響著信息加工的能力;感知過程的速度、精度和準確度的差異可導致個體所輸入的信息產生量或質的差異,從而影響著個體神經系統(tǒng)發(fā)展的差異;這表明感知能力敏銳與大腦神經功能優(yōu)化之間存在密切關系。
3.形體操多感覺協(xié)調律動對動覺、視覺、聽覺的優(yōu)化發(fā)展作用
形體操多感覺協(xié)調律動同時給予動覺、視覺、聽覺三個感知覺通道任務,需要學生有較好的肢體協(xié)調性與感覺敏銳性,能夠擴大個體的認知加工容量,提高神經效能。通常個體對外界的多樣化刺激同一時間難以處理所有的信息,而必須有選擇地加工其中部分信息。Kahneman(1973)等人認為,個體的認知注意在一定時間內有一個固定的總容量;當個體同時操作兩個以上的任務時,一旦所需容量超過了總容量,將導致其中的一個任務成績下降或幾個任務成績同時下降,個體必須在任務之間進行認知資源的調整分配,并且快速進行轉移。
一套形體操動作的完成,都是各功能區(qū)協(xié)調作用的結果;形體操多感覺協(xié)調律動練習時不同的感覺通道有不同的任務,在完成過程中需要有效地分配、控制和靈活轉換自己認知的廣度和指向性,因此提高了各相應大腦皮層區(qū)域加工水平,促使個體的認知資源和容量潛能的充分開發(fā)。長期練習后,能提高多感知覺通道任務相應大腦皮層功能分區(qū)的精細知覺,能對肢體、場地、音樂以及動作的時間、空間特性等做出敏銳、精確的識別和覺察;促使大腦中視覺、聽覺、動覺、平衡覺等多種感覺神經傳導速度縮短,從而提高大腦信息加工效率和神經行為效率。
總之,形體操協(xié)調律動長期練習能使人的視覺、聽覺、本體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和神經過程的靈活性大大提高;一個人的反應速度與其思維能力存在密切的相關性;有效提高神經系統(tǒng)的反應能力,身體就能夠更好地適應外界環(huán)境,更好地完成工作或學習任務。這表明形體操多感覺協(xié)調律動練習可以促進神經系統(tǒng)功能的提高,有利于促進學生大腦功能發(fā)展的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美]陸哥J O,赫胥勒G L.生活心理學[M].符仁方,等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7
[2]徐本力,梁洪波,熊斗寅等.全腦型體育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強化左側肢體體育訓練的教育學、社會學和體育學基礎[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2),86-91
[3][李鳴杲,李心天,兒童利手形成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通訊,1984,(2)
[4]徐本力,高學民,粱洪波,李浩堅.全腦體育教育與人的第二大腦———雙手運動潛能的全面開發(fā)[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4)
[5]劉江南.運動技能兩側性遷移及其機制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4
[6]翟群,曾蘋.對左右利手者的視簡單反應時及空間方向識別能力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學,1991,(5)[6]托馬斯·R·布萊克斯利.右腦與創(chuàng)造[M].傅世俠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7]奈德·赫曼.全腦革命[M].宋偉航譯.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8
[8]朱輝,錢永領.體育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開發(fā)[J].海軍院校教育,2003,(6)
[9]傅正軍,范輝,徐本力等.開發(fā)小學學齡兒童運動和智力潛能的實驗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