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婷
每個人的生命中總能遇見幾個胖子。
這句話用在如今“越來越肉,越來越胖”的中國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在脂肪排名上,中國已經僅次于美國。根據華盛頓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報告,在過去30年,中國的肥胖率以流星掣電的速度迅猛增長,有4600萬成年人屬于肥胖人口,有3億人口屬于超重人口。
近期,《柳葉刀》的一篇醫(yī)學報道詳細分析了188個國家的肥胖趨勢,發(fā)現中國成年男性中,超過28%是肥胖者;而在成年女性中,占到了27%。這里對肥胖的定義是根據身高體重比(BMI)得出的。當BMI在25-29.9間,即可被視為超重;BMI≥30,即可被視為肥胖。
肥胖在中國主要流行于成年人中,但是這個現象在兒童青少年中也是不可忽視的——20歲以下的小胖仔和小胖女分別占23%和14%,這個指數遠超了包括日韓在內的亞洲發(fā)達國家。
英國人保羅·弗倫奇曾寫過一本書《富態(tài):腰圍改變中國》,敘述了中國社會財富增加導致中國人腰圍變粗的故事。弗倫奇在書中指出,中國的肥胖率增高很大程度是拜中國經濟所賜。他說:“正如發(fā)達國家曾經走過的路,經濟日漸富裕,不良習慣也日漸養(yǎng)成。缺乏鍛煉,不健康飲食都是誘發(fā)中國肥胖方面疾病的導火索?!?/p>
計劃生育政策也助推了青少年兒童的肥胖率?!爱斠患乙粚?,孩子就成了父母和外公外婆等的心頭肉,被當做國王一般對待,不良習慣極易被寵出來?!备惼嬲f到。
更為麻煩的是,以往只出現在城市的肥胖癥狀已經蔓延到了中國各個農村。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志用比世界健康組織更嚴苛的BMI標準,對山東農村28000名年齡介于7歲到18歲的學生做了調查研究。他們認定的BMI標準為:BMI在24-27.9屬于超重;BMI≥28,屬于肥胖。結果讓人震驚:男女肥胖率比例分別占43%和34%。
該雜志主編杰森·帕克表示,中國青少年的肥胖情況是就目前自己研究過的國家中最糟糕的,“中國快速增長的經濟和營養(yǎng)轉型導致人們吃的比以前多,而運動比以前少。傳統(tǒng)的中國化飲食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脂,高能量,低纖維的膳食結構”。
調查研究還發(fā)現,中國農村男孩普遍比女孩肥胖,這跟傳統(tǒng)偏見有關。雖說年輕父母都認為生男生女一樣愛,但很多老一輩的傳統(tǒng)思維還是會更偏好生男孩,這種思想在農村地區(qū)尤為普遍。這就意味著,農村地區(qū)的男孩享有一個家族龐大的資源。
帕克建議,要想改善這一局面,還得從多方面下手,包括定期體檢,營養(yǎng)結構的宣傳教育,良好規(guī)律的運動和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等。遏制肥胖現象不單單只圖一個優(yōu)美的身材,肥胖與糖尿病和心臟病緊密相關。中國是世界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因此對于肥胖這個全民公敵,大家都應該正視,從自己做起,遠離肥胖。(選自美國《大西洋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