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
〔摘要〕如何在文化大交融、觀念大碰撞、社會大變革的時代條件下,以科學的價值觀引導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發(fā)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性工作。本部分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以湖南藝術職業(yè)院校為樣本,通過設計調查問卷,綜合運用問卷調查、數據統計等方法,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認知、認同與踐行情況進行調查,并對高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路徑的嬗變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路徑
一、引言
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復雜性決定了社會成員特別是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復雜性。改革開放以來,當代大學生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意識,如競爭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效率意識、市場意識、改革意識、開放意識。但是,隨著社會矛盾的不斷凸顯,社會貧富差距加大,部分大學生存在一些不成熟、消極和偏頗的價值觀,由于受到社會不良思想和不良風氣的影響,部分大學生感到迷惑,形成功利化、不務實、追求奢華等價值取向。因此,在當代大學生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意義不言而喻。
二、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現狀分析———以湖南藝術職業(yè)院校為例
(一)問卷調查: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與踐行”
為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有效性,筆者先后走訪了與湖南藝術職業(yè)院校學生工作密切相關的部門,參加了大學生思想狀況調查座談會和輔導員座談會,設計調查問卷,并運用多學科交叉的方法進行問卷調查與問卷分析。為了取得第一手最真實的數據,筆者對于湖南藝術職業(yè)學院藝術專業(yè)學生350名學生發(fā)放了問卷調查表,回收有效問卷300份。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現狀呈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價值取向豐富多樣,但也存在功利主義
在調查問卷中,當問及“誠信是否是為人處世的重要品質”時,87.1%同學表示非常同意,并且在“銀行貸款,你是否會按時還款”的問題上68.5%的同學認為可以做到按時還款,也有13.8%的同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一般等到銀行聯系自己。這說明大多數學生有正確的價值觀,但也還有少部分學生(4.1%)回答是金錢的多少或權力的大小。此外,調查問卷顯示,對于理想與現實關系的問題,有逾20%的大學生選擇“可以先談個人理想再談社會理想”,這些問題說明隨著時代的變化,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存在多元化的特點,同時也存在著一定功利主義的色彩。
2.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但部分學生知而未行
在調查問卷中,當問到“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哪個途徑更具有操作性”的問題時,52.4%的學生選擇了動員全社會參與,從自己做起,有16.3%的學生認為應該發(fā)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12.8%的學生選擇表彰道德楷模,弘揚道德規(guī)范,說明同學們有較強的參與意識和奉獻精神,在問及你認為雷鋒精神在當代是否還具有現實意義時,認為雷鋒精神非常有必要的同學比例占到76.7%,21.9%的同學認為內心想向他學習,但是總是事與愿違,認為過時的只有1.4%。絕大多數同學認為志愿精神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作用非常大,但是參加過志愿活動的同學不足50%,并且部分同學表示以后不會再參加。當問到某地出現特大災難,需要捐款時,有46.1%的學生選擇的是毫不猶豫的捐款,52.2%的學生選擇的是稍加考慮后會捐款,只有1.7%的學生選擇的是不會捐款,總之會捐款的同學比例高達98.3%。在問到是否能做到給老弱病殘孕讓座時,有36.8%的學生回答的是經常讓座,有60.1%的學生回答的是偶爾讓座,剩下的3.1%回答的是不能。結合前一個問題,認為應該讓座的有99.5%,而能做的只有96.9%。他們倡導雷鋒精神,但總是事與愿違;他們認同志愿精神的作用,但卻很少參加志愿活動,這說明當代大學生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但部分學生知而未行。
3.有較強的愛國精神和公德意識,但仍然有待進一步完善
調查問卷顯示,絕大多數同學認為愛國主義應該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并愿意為民族復興而努力。調查問卷中,當被問到“奧運會上,當中國國歌唱響、國旗升起時,你有什么感受”時,將近94%的學生選擇的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會倍感自豪或者比較自豪。在問及是否贊同把民族復興、以天下為己任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時,多數同學選擇了贊同,只有極少數的選擇不贊同或者不了解。在“中國人經歷汶川大地震、雪災冰凍災害后,你的感想是什么”這一問題上,92%的同學同時選擇“為中國人的堅強和勇敢自豪”、“讓自己重新認識逆境,影響巨大”、“體現民族團結的民族精神”三個選項。另外,在問到對于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國外媒體污蔑中國等事件的感受時,絕大部分的學生(96.1%)選擇會感到非常憤怒,這說明當代大學生有很強的愛國精神。
多數大學生集體觀念強,熱愛集體,誠信友愛,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但是依然有部分大學生重自我利益,部分同學的民主法治意識依然有待進一步提高。第一,當代大學生在誠信友愛方面總體上是積極的,但部分學生重自我利益。針對“在為人處世方面,你最看重哪些品質”這一問題,大學生依次選擇為:誠信(91.66%)、平等(73.07%)、寬容(55.12%)、友愛(48.71%)。在調查者中,超過一半(58.8%)的大學生遵循利己的人際交往原則,有29.3%的同學選擇的是先人后己,平衡兼顧,11.9%的大學生選擇的是先人后己,助人為樂,這反映部分大學生重自我利益。第二,部分同學的民主法治意識依然有待提高。在被問到當有親朋好友觸犯法律,你會怎么做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68.8%)選擇的是相信法律,也有一部分學生選擇的是找關系(23.8%)或不知道怎么做(7.4%),這說明大多數大學生具有良好的民主法治意識。
三、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路徑的嬗變
(一)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相互支撐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單純的顯性教育很難完成道德教育任務,表現出自身的局限性:第一,顯性教育本身缺乏對生活的關注,一般在封閉的條件下進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關系也變得復雜多樣,因此,單純的顯性教育很難滿足和培養(yǎng)學生本應具備的處理復雜矛盾和復雜現實社會問題的能力與品質。第二,顯性教育往往把價值觀教育目標而非價值觀教育需要作為出發(fā)點,也很難適應學生的心理變化。價值觀教育不僅是讓人們約束和限制自己,更是人的自我肯定、自我完善和自我發(fā)展。隨著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增強,對新生文化和新生事物更加敏感,參與意識逐漸增長,他們更加偏向價值觀教育的務實,單純的顯性教育也表現出了更多的局限性。隱性教育的作用和特點則使得隱性教育備受關注,日益成為價值觀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的主要方式。
首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通過美的情境陶冶學生情操,通過美的事物使他們形成自我約束,自覺抵制那些不良以及不合乎道德的行為。
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參加紅色革命基地、參加社會調研、社區(qū)服務、義務活動、參觀訪問等多種多樣的實踐形式,促使學生參與其中,了解和領悟核心價值觀,磨練意志,豐富情感,明辨是非,在實踐中成長成才。
(二)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的合理兼顧
首先,要采取說服教育的方法,以理服人。一是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每個學生都具有不一樣的特質,對于不同的學生,也應該有不同的教育內容和目標。因此,我們應該在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基礎上,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途徑,符合他們個體特點,使他們更容易接受,不產生逆反心理;二是說理要充分透徹,應該做到內容講清,實質講透,考究所授課程所講道理的準確性,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用實踐與事實來印證理論,用事實說話,拓展大學生的思維和視野,使大學生在事實面前轉變思想,從而幫助大學生理性的辨別是非。
其次,要關懷體貼大學生,以情感人。必須情真意切,情理結合,讓大學生感受到大愛,才能打動人心,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熟悉和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生活狀況,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實施有效的情感激發(fā)。通過讀書看報、視頻學習等形式新穎的現代化手段,進行形象鮮明的教學;通過詩歌散文創(chuàng)作大賽、歌詠比賽、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大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大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
(三)人文關懷和理論灌輸的有機結合
理論教育法一定要堅持相應的原則,保證理論觀念的正確性和合理性。首先,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根據大學生價值觀的特點開展工作,避免捏造事實等虛假行為,以防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其次,在理論教學中也要營造一種情感交流氛圍,切忌死板、生硬和強迫,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其中,從而產生思想上的共鳴。
人文關懷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他們的切身利益,對學生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人文關懷,就是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建立情感和心靈溝通機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過程中做到理解人、關心人、尊重人、愛護人,耐心細致,積極開通疏導,潛移默化,關注他們的情感、體恤他們的思想,滿足情感發(fā)展的需求。首先,人文關懷需要遵循大學生價值觀形成和發(fā)展特點,通過參觀、調查、啟發(fā)等社會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加深自身認識,使師生在一種積極的情感交流氛圍中形成思想的共鳴。其次,教師要以身作則,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通過良好的品德和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同時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愛的陶冶教育,以自己的德行為學生做好榜樣。再次,設立一個優(yōu)美、整潔、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提供一個多元、民主、自由的軟環(huán)境。
(四)推進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兩進”工程
1.進網絡
高校要抓住機遇,占領網絡輿論陣地,擴大核心價值觀教育覆蓋面,用積極健康的思想占領網絡,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微博、QQ群、E-mail等網絡平臺拓展信息傳播渠道。特別是在點擊率高的學生論壇,應該加強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加強對大學生榜樣的的宣傳,發(fā)揮榜樣的力量,增進大學生的內心認同;開設學生提出問題、反映意見和建議的專門網站和頁面,與大學生形成互動,幫助學生及時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困惑;找準學生的興趣點和關切點,開辟理論宣傳、就業(yè)指導、活動展示、心理在線咨詢等欄目,從而進一步提升核心價值觀的吸引力,加強其弘揚、培育效果;加強網絡管理以及高校論壇的監(jiān)管,通過屏蔽技術和網絡監(jiān)控等高科技手段,營造積極健康的網上精神家園。
2.進社團
大學生社團是大學生活動的主要載體,不僅能使社團參與者在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更有利于社團自身的建設與發(fā)展。學校應該鼓勵大學生成立積極健康、形式新穎的社團,完善社團社長的選拔,選拔真正有人格魅力、有能力的人擔任社長,從而增強其吸引力。鼓勵大學生參與到社團活動中,社團通過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他們的參與熱情,使社員獲得真正的成長;學校應重點扶持理論性社團建設,鼓勵成立學習型理論性社團,建立理論性社團專項資金,保障其日常經費支出,根據社團具體情況,開展創(chuàng)新的、活潑的、健康的社團理論教育活動,通過聘請優(yōu)秀導師擔任社團導師,精心指導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開展名師講座、主題演講、知識競賽,通過參加社團活動,通過參與活動,他們學會寬容與理解,分享與合作;同時學生社團干部的換屆選舉,社團干部和社團成員對日常活動的組織和管理,也鍛煉了學生們的管理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民主意識。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大學生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復雜的具體工程,必須立足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現狀,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統籌兼顧,全面把握,進行科學引導和整體推進,從而不斷完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培育路徑。
(責任編輯:譚博薇)
參考文獻:
[1]余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價值支點———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視角[J].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
[2]原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主體培育中的灌輸[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4(04)
[3]哈勝男.論微博時代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J].學術交流.2014(04)
[4]錢耕耘.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思路———以西安文化核心價值觀的提煉為例[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
[5]吳桂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