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非 張瑋
作者簡介:陳非(1980-),男,文學碩士,講師,畢業(yè)于西安音樂學院音樂學專業(yè),現(xiàn)任濰坊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前教育學院音樂教師,山東省教育廳“一生一專長”培養(yǎng)方案子課題主持人,主要從《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等方面的研究與實踐。
張瑋(1991-)女,文學學士,畢業(yè)于山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鋼琴專業(yè),現(xiàn)任濰坊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前教育學院鋼琴教師。
摘 要:《樂理》是學前教育專業(yè)音樂理論基礎課。傳統(tǒng)樂理教學存在著諸多誤區(qū)。本文僅從教學理念層面展開討論,試圖探尋適合樂理教學改革的新思路、新見解,以促進本課程的建設與發(fā)展。
關鍵詞:樂理;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F30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2-0151-01
一、存在誤區(qū)
(一)對課程的矛盾主次方面認識不清?!稑防怼肥且婚T音樂理論課程,樂理教學本質上是“音樂教學”,只不過它是以“理論式”的教學模式來傳達“音樂知識”而已。傳統(tǒng)理念將“樂”與“理”本末倒置,過多的強調“理”的作用而忽視了“樂”的價值。
(二)對課程目標的認識單一化、片面化。高職教育區(qū)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其教育目標,即職業(yè)教育力圖通過綜合和具體的職業(yè)技術實踐,使學生獲得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的工作能力。普通高等教育樂理教學目標就是灌輸理論知識,豐富理論知識,弱化了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情感價值的體現(xiàn),對課程目標的認識單一化、片面化,這樣的教學理念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教學模式就勢必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乏味的課堂氣氛和低迷的學習狀態(tài)也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了。究其原因,對課程目標的認識存在單一化和片面化,只單純注重“知識”的傳授(即:“知識目標”),弱化“能力”的培養(yǎng)(能力目標)和“情感價值”的體現(xiàn)(情感價值目標)。
二、解決對策
(一)認清矛盾主次,明確“樂理”的本質,強調音樂的情感功能。“樂理”本質在于“樂”,手段在于“理”,通俗講,樂理教學本質上是以“理”的方式來傳授“樂”, 但怎樣用“理”的方式來傳輸,怎樣合理而且有效的貫穿于“樂”之中,這就涉及到教學方法的問題了,關于這方面,本文暫不探討。但是僅從理念這一層面來說,“樂”在本課程教學中應占主導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認清主次,切不可本末倒置。
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愉悅人的身心。這說明,音樂具備一定的“情感功能”,而這種“情感功能”的價值和作用卻往往被忽視。樂理教學不能單一抓矛盾的次要方——“理”,而應該以矛盾主要方——“樂”為前提,中應注重“音樂”的情感功能,引導學生聆聽、欣賞音樂的同時,補給相應的理論知識。強調和發(fā)揮音樂的教化作用和情感功能,培養(yǎng)學生欣賞音樂、理解音樂、熱愛音樂的能力和情操,使之在愉悅音符和酣暢旋律中補充“理論給養(yǎng)”。
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我們應徹底擯棄“理論一刀切”的教學理念,認清課程的矛盾主次方面,抓住主要矛盾,充分認識到“樂”、“理”的內在關聯(lián)性,使二者達到相對的和諧與統(tǒng)一。
(二)進一步明確并細化教學目標
事實上,本課程教學目標應細化為三個層面:
1.知識目標:認識和了解與音樂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使學生掌握基礎的音樂理論,豐富、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及知識面,豐富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
2.能力目標:在掌握基礎音樂理論的基礎上,能夠將理論轉化為應用實踐的能力,從理論層面完善并指導實踐技能,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實現(xiàn)專業(yè)化成長。強調理論必須能應用于實踐技能,使學生在掌握基礎音樂理論的基礎上,積極的培養(yǎng)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在理論層面完善并指導實踐技能,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實現(xiàn)專業(yè)化成長。
強調理論應用于實踐的重要性,即:“能力”的培養(yǎng),這也是高職教育的一大特色。所謂“能力”,更多的是強調《基本樂理》課程的“使用價值”,就如同一件商品或者一件工具,只有確定它是否“有用”,其內在價值才會得到真正體現(xiàn)?!袄碚摗币彩侨绱?,學生能夠從中提煉其中的“使用價值”,真正的應用于實踐。否則,空談理論,不注重實踐應用,這門課程就會失去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3.情感價值目標: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本課程教學的價值與意義,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熱愛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素質與非專業(yè)素質。“情感價值”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就是對興趣的培養(yǎng),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與其被動去教,不如主動去學。所以,應從教學理念上首先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擺在首要位置,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基本樂理》課是必需的、必要的、具有樂趣的。興趣是學習的前提,能力提高的保證。突出《基本樂理》課程的“能力目標”和“情感價值目標”,學生則樂意去聽,去記,去思考,學習氣氛活躍了,課堂的效率也提高了,《基本樂理》課程的價值和意義也得到相應的體現(xiàn)。
可見,不能僅僅的把“知識目標”放在首位,忽視“能力目標”和“情感價值目標”的地位和作用,而是應該把三者有機的融合,突出課程本身的“能力”和“價值”,這一點必須從理念上加以明確和注重。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基本樂理》課程的建設和發(fā)展,關鍵在于教學理念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應從根本上糾正本課程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中的弊端,既不能默守成規(guī),又不能趨之若鶩;應進一步完善《基本樂理》課程的性質、目標、方法和規(guī)律,拋棄“教條化、本本化”的僵化思想和單純的“為學理論而教理論”的教學理念,做好學科定位,創(chuàng)新思維,嘗試探索“有音化”的教學理念以及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本課程的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
(作者單位:濰坊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前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劉明璽,張秀紅.數(shù)控技術專業(yè)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J].高等職業(yè)教育,2010(12).
[2]王敬良.“高職”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3(3).
[3]汪正貴.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偏向與校正[J].職教論壇,2007(4).
[4]張秋玲.對高職教育本質的反思與追問:高職研究的前沿[J].職教論壇,2007(4).
[5]楊筱彬.幼兒藝術教育的誤區(qū)及對策略論[J].學前教育研究,2004(9).
[6]楊莉芳.復雜理論簡單化,簡單理論實用化[J]. 高等職業(yè)教育,2010(12).
[7]袁枚,周海燕,馬楠.基于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課程開發(fā)探討[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1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