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順英
【摘要】日語中的“あります”和“います”是表示存在意義的動詞,兩者不管存在的是人、動物、非動物,在中文里都可以用「有」或“在”來表示,但在日文中截然分為兩個動詞。表示人在內(nèi)的一切有意志的動物時用「います」,表示植物和一切天生物在內(nèi)的無意志的非動物時用「あります」。本文將通過對“あります”和“います”各自的主要用法等方面分別進行說明,之后通過舉例來分析它們在句子中互換使用時所表示的意義。
【關鍵詞】あります います 區(qū)別 用法 意義
通常我們提到日語中的“存在”表現(xiàn)時,首先就會想到表示存在意義的動詞做謂語的存在句的表達方式“あります”和“います”?!挨ⅳ辘蓼埂焙汀挨い蓼埂倍际亲詣釉~,單獨使用時通?!挨ⅳ辘蓼埂北硎緹o意志(生命)事物的存在,“います”表示有意志(生命)事物的存在。“あります”和“います”在現(xiàn)代敬語中經(jīng)常使用“おります”。一般地來說,日語的存在句的表達方式如下:
1.在日語中,表達“某物(某人、動物)在某處”的時候,使用“……は……に あります”或“……は……に います”這一句型。“あります”和“います”相當于漢語的“在”,它的否定式為“ありません”、“いません”相當于漢語的「不在」。
例:(1) 機は 教室に あります。(桌子在教室里。)
(2)機は教室に ありません。(桌子不在教室里。)
(3)吉田さんは 庭に います。(吉田先生在院子里。)
(4)子供は 公園に いません。(孩子不在公園。)
2.在日語中,表達“某處有某物(某人、動物)”的時候,使用“……に……が あります”或“……に……が います ”這一句型。這種表示事物存在的句子稱做存在句。“あります”、“います”相當于漢語的「有」。它的否定式為“ありません”、“いません”。
例:(5) 部屋 に 機 が あります。(房間里有桌子。)
(6)部屋 に 機 が ありません。(房間里沒有桌子。)
(7)公園 に 子供 が います。(公園里有孩子。)
(8)公園 に 子供 が いません。(公園沒里有孩子。)
3.存在句出現(xiàn)疑問詞的情況下,表示全面否定。即疑問詞+“も”+動詞的否定。
例:(9)ここ に 何もありません。(這里什么都沒有。)
(10) 部屋 に だれもいません。(房間里誰都不在。)
4.存在句的疑問句中肯定回答時表示“是”用“はい”,否定回答時表示“不是”用“いいえ”來回答。其中,(1)和(3)的前面加“はい”的話,在疑問句中表示肯定回答,即表示在哪有什么,(2)和(4)的前面加“いいえ”的話,在疑問句中表示否定回答,即表示某物不在哪里。所舉的這些句子作為常見的存在句表現(xiàn)形式,即使是初學日語者也能熟練地掌握和使用。
學習日語的人都知道存在動詞“あります”和“います”的漢語意思相同,都表示“有”或“在”,然而上例(1)(2)(5)(6)(9)卻不能同時用“あります”和“います”。也就是說我們只能“本は ここに あります?!眳s不能說“本は ここに います?!敝荒苷f“公園に 子供が います?!倍荒苷f,“公園 に 子供 が あります?!逼湓蚓驮谟凇挨ⅳ辘蓼埂北硎緹o生命物(無意志)主體的存在,這就是區(qū)別“あります”和“います”的基本原則。所以例(1)、(5)中的“本”“ 機”為無生命物(無意志),用“あります”;例(3)、(4)中的“吉田”“ 子供”為有生命物(有意志),用“います”。但日語中常有這樣的表達方式:例如
(13)魚がいます。(有魚。)
(14)魚があります。(有魚。)
讀了這兩個例句第一反應可能認為語法上有誤,但加上地點狀語“魚屋に”或“川に”這個條件的話就很容易理解了。“池に”無疑都是活蹦亂跳的魚,但也不能說魚店里就都是死魚所以才用“あります”、而是作為商品它已經(jīng)遠離了其作為生物個體的特性,而是視為一種概念化、抽象化的商品來談的。又例如:
(15) 社長には息子が二人あります。(社長有兩個兒子。)
(16) 社長には太郎と次郎がいます。(社長有太郎、次郎兩個兒子。)
兩句話存在主體同為“人”作為日語表達很自然,但為什么一個是“あります”,而另一個是“います”呢?例(15)中“息子”自然是“有生命物”,但在這句話中,說話人并未把著眼點放在有意志,有精神的個體,而是選擇了一個模糊的人稱概念,也就是說像“孩子、朋友、老師、愛人”等等的“人稱名詞”,往往帶給人一種“概念化”的理性認識,忽略了其作為有生命物的存在特性。例(16)將“息子”換為“太郎と次郎”情況就有所不同。具體的人名“太郎/次郎”才更具感性,其或活潑或淘氣的樣子閃現(xiàn)于聽者和說者的眼前,此時其作為有生命物的種種特性。
以上是對“あります” 和“います”二者的區(qū)別進行了簡單的說明。加深對“有、無生命物(意志)”的了解,可以幫助我們從一個新的角度采分析存在句中,“あります” 和“います”的區(qū)別,這種“存在句”的確是日語“存在表現(xiàn)”的極重要的部分,從而更準確地使用它們。
通過對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學習、分析與研究,豐富了日語的表現(xiàn)力,改變了定向思維模式,對日語學習者應是極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
[1]皮細庚.新編日語語法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2]朱萬青.新日本語語法[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