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建輝
【摘要】言語交際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這一目的性制約著人們的交際行為,對交際產(chǎn)生重要影響,決定著它的成功與否。本文嘗試將言語交際的目的性原則應用與中職英語的口語教學,探討目的性對交際中的話題選擇、語言結(jié)構(gòu)及交際策略的影響。
【關(guān)鍵詞】交際 目的性 中職口語教學
一、引言
自然性與社會性是人的兩個基本屬性,任何人都不可能離開社會群體而單獨生存,因此,與他人交際自然成了人類的一種社會行為和生存能力?!拔疑?,我交際,我交際,我生存?!苯浑H是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lǐng)域,交際語言產(chǎn)生認識過程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其具體作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要接受語言使用的(或者交際的)目的限制。故從本質(zhì)上說,人類的交際是目的驅(qū)使下的交際,是追求特定目的的交際。迄今為止,學者們對交際的目的及限制來源做了相當可觀的研究,使我們對言語交際的限制因素有了越來越清楚的認識和把握。這一研究的中心問題是交際目的究竟是否具有跨越語言處理層級效應,是否影響言語交際中的話題選擇、句子結(jié)構(gòu)及篇章策略等。因此,如何將交際的目的性原則應用于中職英語口語教學已成為教師思考的問題。
二、言語交際的目的性
交際中的言語有一定的目的性,并且只有在其發(fā)生的語境中才能真正明白說話者表達的意思,請看下面的對話:
A: How are you?(你好嗎?)
B: Im fine,thank you,and you? (我很好,你呢?)
A: Im fine too,thank you. (我也很好,謝謝。)
這個對話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再熟悉不過,但是當別人問“How are you?”時,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要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更多時候這其實不是一個真正的問題,只是兩個人見面時的寒暄而已,人類學功能學派創(chuàng)始人馬林諾夫斯基(Malinowski)認為寒暄語主要不是用來表達意義的,僅僅是出于禮節(jié)的需要(胡壯麟,2008)。因此對于這樣的“問題”只需回答,“Im fine,thank you.”如果再加上“and you?”,反而顯得啰嗦。但在另外情境中,如你身體不適或需幫助時,則對方的問話是關(guān)心的意思,因此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回答,不能照本宣科。
在言語目的性研究方面,英國語言哲學家奧斯?。ˋustin)提出了言語行為的觀點,他認為說話乃做事,言語亦行為,并開創(chuàng)了言語行為理論。馬林諾夫斯基和韓禮德(Halliday)均認為說話就是行事。我國學者顧曰國在20世紀90年代將目的作為話語分析的參數(shù),華中師范大學廖美珍在本世紀初以法庭審批實錄為研究內(nèi)容提出了語言的“目的原則”,他指出正常的言語行為都是有目的的,說話就是表達目的,說話就是實踐目的,目的性是言語行為的根本屬性。
三、中職口語教學的現(xiàn)狀
口語是中職英語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中職英語教學大綱》對中職學校的英語口語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學生能夠詢問解決交際中的疑惑,能夠就日常生活及相關(guān)職業(yè)話題進行交流。但由于各種原因所致,當前的中職英語口語教學情況和收效不容樂觀。特別是因為高職考不考查口語,許多英語教師的教學重點主要以提高筆試成績?yōu)橹?,注重學生完型填空、閱讀理解等題型的答題技巧的培養(yǎng),分配在口語訓練上的時間嚴重不足,這也直接導致了中職學生“啞巴英語”的普遍存在,嚴重違反了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
另外,在中職口語教學方法上也存在諸多問題,較多教師缺乏創(chuàng)新,還是停留在“教教材”的模式,他們以完成課文所提供的對話為目標,先是跟讀對話、劃出重點句子,然后讓學生機械地進行背誦和模仿。這樣的口語教學缺乏言語交際的真實性和靈活性。
然而,中職英語口語教學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于學生的會話缺乏交際性和目的性這一言語的根本屬性。很多時候,學生的英語會話是無事生非,為了對話而對話,失去了交際的真正的功能和目的,因此這樣的交際是無意義的,這樣的口語教學也是無效的。
四、目的性原則在中職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言語交際具有目的性,說話人與聽話人圍繞目的展開互動。交際雙方的目的是否被正確地理解和成功地實現(xiàn)是判斷交際成功或失敗的一個關(guān)鍵的標準。言語交際的目的對交際起著制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話題選擇、句子結(jié)構(gòu)和交際策略等方面,這對中職英語口語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1.精選合適話題,營造交際氣氛。言語交際從話題選擇開始,話題是交際的起點也是雙方言談的支點。恰當?shù)脑掝}在交際中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使之順利開展。話題的選擇要根據(jù)交際的目的而定,為了達到交際的目的,說話者必須精選話題,也只有這樣才能掌握交際的主動權(quán)和控制權(quán)。在話題的選擇上,要注意對象、場合和時機。
言語交際離不開交際對象,在話題選擇上要充分考慮對方的性別、年齡、職業(yè)、文化層次、思想水平、審美情趣以及理解能力等。其次,說話者要根據(jù)不同的場合選擇特定的話題,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边x擇的話題要符合當前的場合氣氛,與氣氛不協(xié)調(diào)的話題要回避,如果非得要說的話,應該要輕描淡寫,點到為止。另外,說話者要注意說話的時機,只有在恰當?shù)臅r間選擇恰當?shù)脑掝}才能到達最佳的交際目的。
2.優(yōu)化語言結(jié)構(gòu),把握交際進程。言語交際的目的決定了話題的選擇,也決定著說話者的語言結(jié)構(gòu)。說話者確定了交際目的并選擇了話題之后,接下來需要建立表達內(nèi)容,組織句子結(jié)構(gòu)并把表達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外部語言,這包括語段計劃、句子計劃和詞語計劃。
語段計劃主要是在確定了目的、內(nèi)容和語體的前提下,對話語的整體結(jié)構(gòu)進行布局以確定它的脈絡(luò)和延伸方向。在口語交際過程中,說話者需選擇用華麗還是樸實的語言,是詳說還是略說,以及用什么樣的順序進行表達。另外在語言的互動中說話者還需考慮如何與對方配合,如何開始和結(jié)束一段對話等。但是,不管采用何種語體及表現(xiàn)方式,交際的目的始終起到?jīng)Q定作用。在句子計劃階段,說話者也需從交際目的出發(fā)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問題:要談?wù)撃男┦挛??如何談?wù)??聽話人的知識結(jié)構(gòu)及理解能力如何?哪些信息是對方已知和未知的?此過程主要明確句子的輪廓及語義內(nèi)容。語言計劃中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就詞語計劃,期間說話者須尋找適當?shù)脑~來表達一個具體的概念。語言計劃的三個步驟在實際的交際中往往是交替進行的,說話者可以根據(jù)交際的目的邊制定邊修改邊執(zhí)行。
3.巧施交際策略,實現(xiàn)交際目的。目的同時意味著策略和手段。當我們確定了自己的交際目的,其實也就意味著要選擇一定的策略和手段,不能把交際的目的和策略截然分開。說話是為了表達目的和實現(xiàn)目的,但從另一角度說也就是在選擇策略。
Farech和Kasper(1983)把交際策略分為成就策略和減縮策略。成就策略包括轉(zhuǎn)述策略(使用同義詞、近義詞、詞義解釋、舉例等)、求助策略(要求對方重復或者做進一步解釋)、拖延策略(使用一些套話如“well”,“you know”等)和非語言策略(借助表情和手勢等)。減縮策略包括話題回避和語言形式回避。語言形式回避指避免使用那些無法用英語表達清楚的語言單位,包括語音、詞匯、句法等。
為了讓中職學生正確使用不同的交際策略,在口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先讓學生熟悉各種交際策略及用法,以便他們能夠有意識地去使用。在具體的英語交際策略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在學生遇到難以回答的問題時教師可以用同義詞、近義詞等對問題進行解釋,讓學生明白轉(zhuǎn)述策略的使用;當學生在表達過程中出現(xiàn)猶豫、停頓時,告訴學生使用拖延策略能夠增加口語表達的流利性,并給自己爭取思考的緩沖時間;鼓勵學生多使用手勢、表情等肢體語言并練習語調(diào)的變化,這不僅能使會話內(nèi)容更加真實生動,提高交際效果,同時能增加學生們說英語的自信心。
五、結(jié)語
綜上所述,言語交際是為了實現(xiàn)特地目的行為,目的既是交際的出發(fā)點也是它的落腳點。交際的目的制約著話題的選擇和說話者的語言結(jié)構(gòu),同時也決定著交際策略的使用。因此,言語交際的目的性原則至關(guān)重要,應成為中職英語口語教學的根本準則。
參考文獻:
[1]胡壯麟.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社會語言學淵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8,(2).
[2]廖美珍.目的原則與交際模式研究[J].外語學刊,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