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宏
“給我一片藍天一輪初升的太陽,給我一片綠草綿延向遠方,給我一片白云一朵潔白的想象,給我一陣清風吹開百花香……”耳邊飄著一首《套馬桿》,心中便有一片草原、一匹駿馬,一顆不羈的心把我的遐思拉向天邊。
馬在天上。兒時聽奶奶講神話故事,就提到過天馬?!段饔斡洝分袑O悟空在天庭官封弼馬溫,干的就是喂馬、遛馬的活兒。傳說中的天馬有雙翅,可以地上跑、水中游、天上飛,真可謂集陸、海、空于一身的“兵種”。它本可以在玉帝殿前做一匹御馬,干到退休,偏偏恃寵而驕,難免糊涂,溜出天宮硬闖龍宮,踢死了守門的神龜。東海龍王一怒告到玉帝那,天馬被削去雙翅,鎮(zhèn)壓在昆侖山下。后來,人類始祖經(jīng)過,救了它一命。為了報恩,它留在人間,生生世世為人效勞,平時耕地拉車,戰(zhàn)時披甲上陣,成為人形影不離的好伙伴。
馬在人間。聽姥姥說,母馬懷胎11個月才生小馬駒,而且每胎只生一個,比人還金貴。爺爺講過許多良馬救主的故事,他叼著煙袋深情地說:“馬通人性?。∨c馬相處越久就越能感到馬的善良和忠誠。話說那西楚霸王項羽,身陷絕境不肯過江東,卻讓來人帶走他的坐騎。但烏騅馬回頭一看主人沒跟上船,便縱身一躍,落入烏江之中……”古人將馬作為“六畜之首”,農民管馬叫“大牲口”,就是敬重它的高貴和靈性。
馬在心田。作家蔣子龍在一篇文章中寫過,美國科羅拉多州監(jiān)獄用馬來幫助改造犯人。犯人疑心大、戒心強,對獄警懷有抵觸情緒;對馬則不同,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再壞也是人,總比畜類要高一點。于是,監(jiān)獄讓犯人馴服野馬。犯人們白天馴馬,晚上閱讀馴馬的書籍,看有關馴馬的錄像資料,簡直入了迷。漸漸地,馬走入了他們的心田,喚醒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與馬交流,犯人學會了耐心與溝通,慢慢也馴服了自己。
馬走到紙上便有了價值連城的名畫,走到筆下便有了千古不衰的詩句,走上賽場便有了“田忌賽馬”的智慧,走下云端便有了“白馬王子”的愛情……馬,入畫入詩入理入心。
如果有來生,我愿做一匹馬:給予很多,索取很少,吃的是青草,想的是奔跑。
點評
馬的故事很多,話題也不少。本文抓住了馬的特點進行描寫,擷取了三個角度:傳說中的馬張狂任性、現(xiàn)實中的馬重情重義、心靈上的馬大愛無言,通過優(yōu)美動人的故事,展現(xiàn)出馬的高貴與靈性。本文以歌曲《套馬桿》起筆,優(yōu)美的歌詞為馬的出場鋪墊了情境,文中引入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名家講述,文章內容飽滿充實,最后以來生為馬的心愿收尾,可謂水到渠成。結構上巧妙設置段首句“馬在天上”“馬在人間”“馬在心田”,顯得清晰自然。多樣化的修辭增加了語言的美感,耐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