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華 韓艷英 王美琳
[摘要]:
中華紅葉楊側枝多、樹冠大,發(fā)芽早、落葉晚,雄樹無飛絮,生長速度快,特別適應園林工程建設用樹要求,易于快速育成大規(guī)格工程苗。因此為進一步豐富我場園林綠化樹種,加強經(jīng)濟創(chuàng)收能力,我場引進中華紅葉楊種條,進行引種育苗試驗。重點研究中華紅葉楊對本地土壤、氣候的適應性,為我場園林綠化樹種的多樣性育苗積累儲備技術。
[關鍵詞]:中華紅葉楊 試驗 育苗技術
1、試驗地概況
1.1地理位置
試驗地位于甘肅省武威市與民勤縣交界處武威市石羊河林業(yè)總場扎子溝分場苗圃地。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北部,南依武威,石羊河流域下游,平均海拔高度1400米,地貌為沙丘和平原。
1.2自然條件
該地屬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區(qū),東西北三面被騰格里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包圍,大陸性沙漠氣候特征十分明顯,冬冷夏熱、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均降水量110毫米,蒸發(fā)量高達2644毫米,晝夜溫差25.2℃,年均氣溫7.8℃,日照時數(shù)為3073.5小時,無霜期162天,特別適宜農(nóng)作物生長。試驗土壤為沙性土壤,灌溉方便,水源充足。
2、試驗材料與方法
2.1材料來源:供試種條150根,于2012年春季從蘭州市引進。
2.2試驗方法
2.2.1土壤處理
將苗圃地深翻25cm。耕地前施入底肥,畝施入磷二銨20㎏,尿素20kg,深耕后耙平,噴施除草劑后覆膜升溫。
2.2.2種條處理
種條浸水24小時補足水分后沙藏(種條在運輸過程中失水)。育苗前20天左右將種條剪成18cm的插穗,50根/捆,挖50cm深的貯藏坑,插穗整齊倒置,覆沙30cm冷床催根處理。
2.2.3 扦插育苗
時間:4月上中旬,氣溫穩(wěn)定在20℃以上。本次扦插試驗時間為4月8日。
扦插方法:覆膜升溫7-10天后開始扦插育苗。株行距40×80cm,每膜2行直接扦插,插穗露出地面1cm,灌水落實。
2.2.4、苗期管理
種條發(fā)芽后待苗高20-30cm時定枝,去弱留壯每株留一個健壯枝條。及時灌水,生長期共灌水7~8次。結合澆水追施氮肥2~3次,每次追施氮肥10kg。8月停止追肥,控制灌水量,防止苗木徒長,促進木質化。育苗地保持土壤疏松和無雜草,全年松土除草4次。
3、中華紅葉楊物候期及生長量記載
(1)中華紅葉楊對本地氣候、土壤等條件有較強的適應性,生物特性明顯,生長良好。在疏松肥沃的壤土生長迅速,沙質土壤上生長較慢,喜光喜水喜肥。
(2)在本地4月初開始展葉生長,從6月份進入速生期直至8月底進入封頂期,當年扦插苗生長高度可達3米,地徑2.7cm,生長迅速。
(3)中華紅葉楊特異性突出,具有以下特點:①葉片初始為紅色,從展葉至5月中旬葉面顏色為紫紅色,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逐漸變?yōu)闇\紅色、紫綠色、暗綠色,但葉柄、葉脈和嫩梢始終為紫紅色。②雄性無飛絮,不污染環(huán)境,。③ 樹干直,生長速度快, 幼苗當年可達3米,地徑粗度達3.0厘米。④發(fā)芽早、落葉晚。
(4)中華紅葉楊在本地不能自然落葉,遇低溫被迫休眠。
(5)當年扦插1320株,成活率92%,現(xiàn)存有1088株苗木,保存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