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桂芝
【摘要】目的 研究在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中對患兒實施風險護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分別采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與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對比兩組中風險發(fā)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差異性。結果 風險發(fā)生率方面,實施了風險管理的觀察組各項風險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滿意度方面,對照組滿意率為86%,觀察組為98%,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 風險管理的實施能夠有效降低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中的各項風險發(fā)生率,提升患兒及家屬對護理滿意度,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輸液;風險管理;滿意度
對于年齡偏小患者而言,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在安全性上更高,更方便在患兒身上固定,因此降低了反復穿刺的痛苦,減輕血管損傷程度[1]。但由于操作及患者年齡因素關系,在輸液過程中仍存在一定風險。本文采用對比方式研究了護理風險管理在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過程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11月期間收治的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患兒共100例,按照隨機原則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組50例。對照組中男患21例,女患29例;平均年齡(5.6±1.3)歲。觀察組中男患22例,女患28例;平均年齡(5.4±1.6)歲。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1.2.1留置針護理
由于患兒在注射或滴注過程中很容易由于疼痛及對打針的恐懼造成強烈哭鬧,哭鬧會造成靜脈壓明顯升高;加上由于疾病造成的血液黏滯性偏高,相對更容易出現(xiàn)靜脈留置針堵塞情況[2]。同時,在對針管的封管操作以及推注速度方面,若不能加強控制則可能引發(fā)留置針堵塞。護理人員應加強對堵塞的預防,正確封管,在推注過程中放緩速度。注射針頭的拔出也應邊推邊退,緩慢拔出,避免拔出速度過快造成回血或引發(fā)留置針堵塞。注射過程中需加強巡視,拉近于患者之間的關系,盡可能減輕其哭鬧程度[3]。
1.2.2安撫情緒
之前提到,患兒會由于打針及注射造成的疼痛感出現(xiàn)嚴重哭鬧、掙扎情況,護理人員需加強對患兒的安撫,促使其情緒穩(wěn)定。一來可以避免情緒不穩(wěn)造成注射危險,二來也可避免其身體動作幅度過大影響輸液安全性[4]。在輸液過程中若患兒動作過大可能造成留置針脫落或針頭回血、液體滲漏風險。若患兒哭鬧較嚴重,可先安撫其情緒,稍后再進行輸液。對于能夠積極配合輸液的患兒,應在病房中大聲鼓勵、表揚,讓其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稍谧⑸涫抑胁シ呕純合矚g的動畫片,轉移其對注射的注意力。
1.2.3注射護理
造成注射過程中出現(xiàn)液體滲漏的原因主要在于留置針脫出以及護理人員穿刺操作兩方面,因此在預防上首先護理人員需提升對輸液的操作技術,盡可能一次穿刺,做到穿刺的快速、準確[5]。注射過程中應不時觀察液體是否存在滲漏情況,若發(fā)現(xiàn)需及時處理。若在輸液過程中出現(xiàn)靜脈留置針脫落,應采用更加牢固的方式將留置針固定。
1.3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組研究對象的臨床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統(tǒng)計工作,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數(shù)據(jù),以t檢驗,若P<0.05,則表示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風險發(fā)生率
統(tǒng)計兩組中各項風險的發(fā)生幾率,包含針頭回血、靜脈炎、液體滲漏、皮下血腫、留置針脫落。結果顯示,對照組各項風險發(fā)生率均明顯高于觀察組,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體對比結果見表一。
2.2滿意度
采用匿名問卷調查方式了解患者對輸液護理的滿意度情況。對比兩組患者總滿意率差異性。結果顯示,對照組總滿意率為86%,觀察組為98%,組間差異顯著(p<0.05),具體對比結果見下表二。
3 討論
對于婦幼保健院而言,每日接觸的患兒數(shù)量較多,在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過程中更應加強護理人員的風險管理,避免一位患兒發(fā)生風險,引發(fā)其他患兒及家屬的不滿,影響護患關系。
根據(jù)本次研究結果,加強了風險管理的觀察組在針頭回血、靜脈炎、液體滲漏、皮下血腫、留置針脫落發(fā)生率上均明顯低于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說明風險管理可有效控制風險。在滿意度方面,觀察組總滿意率達到了98%,由此可見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對輸液過程中的各項風險予以控制。但本次研究中,由于時間及護理能力等關系,風險并未完全根除,在今后的臨床護理中還需加強控制。除此之外,護理人員在風險意識上也應有所提升,應對靜脈留置針輸液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風險準確評估并加以討論,在操作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避免患兒在輸液過程中發(fā)生感染;在溝通上也應加強技巧訓練,包括與患兒的溝通技巧以及與患兒家屬的溝通技巧。
總之,風險管理的實施屬于有針對性地對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實施護理干預,通過預見性護理降低各項危險發(fā)生率,減輕患兒由于輸液造成的額外不適感。
【參考文獻】
[1]劉仁蓮,嚴雪診,梁錦娣. 護理風險管理在患兒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中的應用[J]. 海南醫(yī)學,2012,24(13):152-154.
[2]賴愛萍,朱麗芳,鄒苑媚. 護理風險管理在老年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中應用效果觀察[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17(8): 219-
221.
[3]劉冰梅.對進行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的老年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分析[J]. 當代醫(yī)藥論叢,2016,02(09):58-59.
[4]彭園潔.風險管理在神經外科長期住院外周靜脈留置針輸液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07(12):143
-144.
[5]朱桂華.外周淺靜脈留置針在重型顱腦損傷輸液中的應用及護理[J].中外醫(yī)療,2010,28(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