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香
【摘要】 目的:觀察分析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出血患者心理及并發(fā)癥的影響。方法:選擇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88例急性腦出血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早期康復護理措施。比較兩組護理后運動功能評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兩組干預前后心理情況,并觀察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jié)果:研究組護理后運動功能評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SAS、SDS評分均改善更加顯著,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3.6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0.91%,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早期康復護理措施可以顯著改善急性腦出血患者的心理狀況,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在臨床上大力推廣的價值。
【關鍵詞】 早期康復護理; 急性腦出血; 焦慮; 抑郁; 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7-0073-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7.039
急性腦出血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常見的疾病,該病具有起病急、進展迅速、病情危重的特點,如果不進行及時搶救,數(shù)小時或是數(shù)分鐘之內(nèi)患者便可死亡,病死率極高,為40%~60%[1]?;颊呒词股嫦聛恚泊蠖嗔粲袊乐氐闹w障礙、失語以及偏癱等,還會帶來肺部感染、壓瘡、尿路感染等嚴重的并發(fā)癥,給患者的心理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也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2-3]。筆者所在科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44例急性腦出血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實施了早期康復護理措施,觀察其對患者心理及并發(fā)癥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88例急性腦出血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次全國腦血管會議的相關診斷標準[4],并均經(jīng)過顱腦CT或MRI進行確診。其中研究組男28例,女16例;年齡45~79歲,平均(65.3±7.2)歲。對照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42~77歲,平均(65.1±6.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早期康復護理措施,具體措施包括,(1)急性期護理?;颊哂捎诩毙云鸩?,患者本人及家屬均沒有護理該病的經(jīng)驗,因此,會導致束手無策,也沒有正確的護理常識,不利于患者的康復。護理人員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指導工作,認真教會他們相應的護理措施,促進患者的康復。可以將患者的床頭抬高15°~30°,每隔1~2 h翻身1次,肢體保持于功能位;由于按摩肌肉可以有效的刺激患肢的感覺,促進患肢的淋巴以及血液循環(huán),有效的防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并且還可以防止營養(yǎng)性或廢用性肌肉萎縮的發(fā)生[5]。因此,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肢進行按摩,動作要輕柔、規(guī)律,每次15~20 min,2次/d;有效促進患側(cè)關節(jié)的運動和感覺功能,幅度由小至大,由近至遠,3~4次/d,每個關節(jié)每次活動3次。(2)恢復期護理?;颊咛幱诨謴推诤?,意識清醒的患者多由于急性發(fā)病、病情危重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語言或肢體功能障礙等,產(chǎn)生緊張、焦慮、恐懼、擔心以及絕望等不良情緒,甚至有的患者不配合或是拒絕治療和護理,對病情和治療造成影響。患者家屬也由于難以接受患者偏癱等病情,出現(xiàn)急躁的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的與患者及其家屬交流、溝通,向其介紹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說明通過后期的康復鍛煉和治療,病情是可以好轉(zhuǎn)的,建立患者及其家屬的信心,使其能夠積極的配合治療和康復訓練,爭取獲得滿意的臨床效果。為了轉(zhuǎn)移患者的注意力,促進患者的休息和康復,可以為患者播放輕柔的音樂,或是指導家屬多于其交流,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關懷,建立良好的心態(tài)。為了早期、有效的恢復肢體功能,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包括翻身、上舉以及床上橋式運動等,5~10 min/次,2次/d;指導并鼓勵患者自己做日常自理活動,包括坐起、翻身、進食、洗漱、入廁以及穿脫衣服等,在日常活動中有效的鍛煉肢體的功能[6]。
1.3 觀察指標
(1)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分別采用Brunnstrom(運動功能評分法)和Barthel指數(shù)評價法進行評價[7],滿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越強。(2)心理狀況。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兩組干預前后心理情況。(3)觀察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較
研究組護理后運動功能評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SAS、SDS評分均改善更加顯著,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3.6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0.9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 討論
急性腦出血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常見的危重癥,病情進展快,由于顱內(nèi)壓的迅速升高,導致腦組織受到壓迫,形成腦疝。由于急性腦出血發(fā)病突然,患者又多遺留有嚴重的肢體功能障礙,導致患者的心理負擔較大,難以配合治療和護理,對患者的康復造成嚴重的影響[8]。因此,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導,使其建立良好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和護理,并給予早期的康復訓練指導,對于患者的康復和預后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9]。大量研究認為,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措施,結(jié)果表明,不但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抑郁、焦慮的不良情緒,還可以明顯的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0]。本次通過對44例急性腦出血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措施,疏導患者的心理,指導其進行早期的康復訓練以及生活自理,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護理后運動功能評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SAS、SDS評分均改善更加顯著(P<0.05);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3.64%,明顯低于對照組40.91%(P<0.05)。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措施可以顯著的改善急性腦出血患者的心理狀況,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在臨床上大力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文世紅,宋樂群.急性腦出血的預見性護理[J].當代護士,2014,21(4):64-65.
[2]林敏,鄒少娜.小量腦出血患者早期康復治療的臨床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4,43(12):1442-1444.
[3]陳肖媚,龐偉茂,王海英,等.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急性腦出血患者抑郁和焦慮癥狀和并發(fā)癥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21):113-116.
[4]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科分會.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精神科雜志,1996,29(6):378-379.
[5]張朝霞,陳玉豐,曾國華,等.腦卒中后抑郁病人實施心理護理及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研究[J].護理研究,2010,24(21):1908-1909.
[6]尹小燕.心理干預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7(3):29-30.
[7]郭志雁.高血壓腦出血35例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5):66-67.
[8]盧精華.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偏癱病人下肢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0,8(3):713-714.
[9]韓紅梅.整體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36):5-7.
[10] Furie K L,Kasner S E,Adams R J,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J].Stroke,2011,42(4):227-276.
(收稿日期:201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