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楠
【摘要】語用,即語言使用者在具體的語境中使用和理解語言。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習者運用漢語進行得體有效的交際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語音、詞匯、語法等知識,還應注意對學習者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進行語用教學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結合漢語教材內(nèi)容及個人教學經(jīng)歷,淺談了對初級階段漢語學習者的語用教學策略。
【關鍵詞】語用教學;策略;初級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語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語用能力作為交際能力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語用能力缺失可以理解為學生雖然已經(jīng)具備了語言知識,卻不能達到理想的交際效果。初級學生掌握的詞匯和句式很少,如果在學習一開始就沒有理解語用規(guī)則,體會不到語言使用的正確環(huán)境,那么這種負面影響將會延續(xù)整個學習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運用更加靈活而貼近生活的方式,來訓練學生的漢語語用能力。
一、創(chuàng)設真實語境
語言形式的選擇取決于語言使用的環(huán)境。語境對于語言影響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很多初級階段的學生因為沒有搞清楚某個詞語或者句式使用的語境,而會出現(xiàn)一些既正確又錯誤的交際失誤,“正確”是因為這些詞語或句子的使用沒有語法上的錯誤,是正確的,然而卻不應該用在當下的語言環(huán)境,讓與他交流的中國人出現(xiàn)理解上的錯誤。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盡最大努力讓課堂成為學生語言實踐的場所,不只是聽說課或口語會話課,任何技能課型都可以尋找自己的方式來訓練學生的語用能力。將教材上的語言知識融于真實的交際活動中。大量的情景式對話練習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為他們提供能夠自由開口說話的機會,這也是初級水平學生最喜歡的練習方式。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通過角色扮演,創(chuàng)造模擬場景,使學生感覺身臨其境,掌握如何打電話訂飛機票、去醫(yī)院看病、購物等交際用語。這種場景教學在設置時要盡量越逼真越真實越好,在提前溝通好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打真正的客服電話,或者請幾名中國學生“偽裝”成點餐員來和同學們進行對話。這樣真實的交際練習不僅能使學生聯(lián)系興趣高漲,即學即用印象深刻,而且在生活中遇到此類情景也能從容應對,充分鍛煉了學生的語用能力。
此外,教材中的每個課文對話都會固定一個場景,雖然基本能涵蓋初級階段的話題和語言知識,但往往不夠生動靈活,有時還會略顯呆板和老氣。如果學生僅僅記住教材中的情景案例,那么在應對真實生活中的各種變化與突發(fā)狀況則會產(chǎn)生不知如何作答的尷尬,特別對于漢語初學者而言,詞匯的貧乏等原因會使其更加窘迫。比如教材中出現(xiàn)的這個對話:
服務員:“歡迎光臨!請問您幾位?”
客人:“兩位。”
服務員:“里面請!請看看菜單。”
客人:“我們要一個鍋包肉,一個麻婆豆腐,兩碗米飯,兩瓶可樂?!?/p>
服務員:“好的,您稍等?!?/p>
這是去餐館吃飯的一個情境對話設定。我們在操練這個對話時,不能直接照搬、死板的讀來讀去或者簡單替換。我們可以根據(jù)真實生活情境啟發(fā)學生設定對話中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狀況和變化,比如想要的菜沒有了,對菜的口味做法有特殊要求,希望服務員介紹特色菜,服務員態(tài)度不禮貌等等。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列舉出常用的同義詞、同義句等,讓學習者有選擇性地記憶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保證無論發(fā)生何種情況,這一類的交際都能夠順利地進行和完成。
二、重視語氣語調(diào)
作為中國人我們都知道,漢語中同一句話,甚至一個字在對話中使用時,用不同的語氣語調(diào),能夠表達出不同的含義。比如,很簡單的“嗯”字。“嗯?!北硎局?,了解和對說話人的回應?!班??”語氣上揚表示不確定或者驚訝。“嗯!”表示強烈的贊同和肯定等等。音調(diào)是漢語特有的特征,但語氣和語調(diào)對其他語言使用者卻并不陌生,每一種語言都會用語氣和語調(diào)來表達說話者的不同情緒。但遺憾的是語氣和語調(diào)是無法在課本教材中標注顯示的,標點符號也不能完美地表達出每一種語氣,學生習得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視聽材料和教師的課上講解和練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耳口并用,聽說同步,對會話中的語調(diào)要有足夠清晰的意識。在朗讀課文的時候可以先由老師帶領著全體學生朗讀這個句子,然后讓學生來嘗試對這樣同一句話用不同的語氣、語調(diào)進行練習。例如“我不知道?!边@樣很簡單的一個句子,也可以通過改變語調(diào)表達出多種不同的語氣和情緒。陳述語氣,疑問語氣,憤怒的,輕蔑的,委屈的等等。可以多給學生主動發(fā)揮的空間,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習者記憶,還能提高學習者對漢語的感知能力,并且在交際運用中,即使學生的表述在語音語法上不盡完美,但如果能把握好語氣和語調(diào),聽話人也不難從中理解發(fā)話人的會話含義,有利于交際的順利進行。
三、拓展詞匯釋義
漢語詞匯博大精深,用法豐富廣泛。即使是初級水平的學生,也可能接觸到同一個的詞語的不同意義和用法。在對外漢語初級教材中,每課課后詞語表中對于詞匯的解釋包含四個部分:詞語、拼音、詞性和英文釋義,例如“晚安 wǎnān v. Good night.”這樣雖然能夠滿足對詞匯知識的基本展示,方便學生理解和自學,但卻忽略了語用層面上的體現(xiàn)。比如這個詞語是口語還是書面語,詞語的感情色彩如何,適用于什么樣的語體,人群、年齡段或地域,有沒有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哪個詞使用的頻率更高等等。這些語用方面的知識我們無法在教材上做到面面俱到,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現(xiàn)有的水平,給予更加全面的詞匯解釋,這樣使得學生在習得漢語前能夠?qū)λ鶎W詞匯有更全面的把握,在交際中減少語用失誤。拓展詞匯釋義不是要在剛接觸到一個詞的時候就把所有的用法全部傾倒給學生,這樣的做法是不合適的,而是教師不能只講解詞語的基本含義,練習發(fā)音語調(diào),更要注意提示學生這個詞在實際交際中有哪些特殊的御用習慣,避免出現(xiàn)交際中的用詞失誤或者混亂。
比如“姑娘”這個詞,在實際會話中不是每個人都能使用的?!肮媚铩边@個詞帶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年齡段特征和感情色彩,北方人尤其是北京人更愿意使用,這個詞口語化十分強烈。通常是年齡大一點的長輩在稱呼20歲左右的年輕女性時使用的,帶有親切,關愛的色彩。這一類的詞語還有很多,教師在講解時一定要注意加入這樣的解釋,才不會導致學生在交際中錯用亂用,鬧出笑話。
四、結論
初級階段是漢語學習者培養(yǎng)語用能力的黃金時段。在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應運用各種教學策略把語用教學滲透到漢語教學的每一個角落,注意學生每一個語用細節(jié),包括詞匯的運用、語氣語調(diào)的掌握,并還原真實語境。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夠短期速成,更不像語音、語匯和語法,能夠通過具體的考試來檢驗學習成果,語用能力體現(xiàn)于學生的真實交際之中,我們在日后的教學中應該逐漸加強對這一方面的重視。
參考文獻
[1]陳杰.談語用能力和語境與對外漢語教學[J].農(nóng)業(yè)科技與信息,2009(16).
[2]戴黎紅.任務型教學模式下留學生漢語語用能力培養(yǎng)之我見[J].商情,2007(11).
[3]郭憲春.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的文化滲透方法[J].理論界,2008(6).
[4]秦冬梅.論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介入[J].三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1).
[5]王勇.英漢禮貌的語用與文化價值差異[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2).
[6]姚芳.淺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輸入[J].青海社會科學,2009(6).
[7]余甜甜.跨文化交際中的禮貌原則[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2).
[8]趙峰艷.從語用學角度淺談中國人的“言不由衷”[J].河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1).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