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總統(tǒng)善于雄辯,演講通常很有影響力。歷任44位總統(tǒng)中,25位曾是職業(yè)辯手——律師。美國史上較有影響力的總統(tǒng),林肯、富蘭克林·羅斯福、約翰·肯尼迪、里根都有雄辯之名。戰(zhàn)爭年代,給慌亂的人民注入信心和力量,和平時期,他們解說政府的方略,取信于民,他們是做群眾思想工作的高手。
1933年,美國經(jīng)濟崩潰。1300萬人失業(yè),企業(yè)開工只有50%,銀行倒閉,農(nóng)場破產(chǎn)……人民陷入深深的恐懼。當此之際,羅斯??偨y(tǒng)發(fā)表就職演說:“在此緊要關(guān)頭,我們必須說出真相,必須明確地、大膽地說出全部真相。我們偉大的國家,雖將再次歷經(jīng)苦難,但也必將榮獲振興和繁榮。請讓我表達自己內(nèi)心堅定的信念:我們唯一需要恐懼的,是恐懼本身!”這篇鼓舞人心的講稿,只有1883詞,持續(xù)約20分鐘,通過廣播,傳遍大街小巷。一名婦女說:“危難之際,一個男人說出這樣的話,值得美國人全力以赴地支持!”第二天,羅斯福召集特別會議,宣布所有銀行放假四天。第五天“緊急銀行法案”出臺,羅斯?!鞍偃招抡遍_始了。
美國總統(tǒng)勇于雄辯,但不敢夸夸其談,因為四年內(nèi),記者們盯著他,政敵們盯著他,四年后,選民們決定他。
到群眾中演講
現(xiàn)任總統(tǒng)奧巴馬,被評為1933年以來,美國史上第三位最雄辯的總統(tǒng),名列肯尼迪和富蘭克林·羅斯福之后,里根和克林頓之前。2008年大選之前,他只是普通的聯(lián)邦參議員,年僅47歲,且無行政首長履歷。憑著激情萬丈的演講,一夜成名。此后如野馬脫韁,勢不可擋。
因為選票在群眾手中,總統(tǒng)候選人必須讓人民信服你。政治家們必須深入基層,面對群眾,聽取選民意見,接受群眾再教育。他們一方面頻頻在各大電視臺亮相,推銷自己的政策,同時必須深入到大學的講臺,工廠的車間,環(huán)保組織的會場……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在群眾中演講,而不是開干部大會。總統(tǒng)競選人的講演,通常在三十分鐘左右,不敢長篇大論。1863年,林肯發(fā)表的著名葛底斯堡演講,只有272個字。1963年,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我有一個夢”,只有1667個字。
美國早期的選舉,由于受財產(chǎn)、身份等限制,選民富有教養(yǎng)。早期的總統(tǒng),如華盛頓、麥迪遜等,措詞典雅,好像針對博士在發(fā)言。隨著民主化的推進,選民更加普羅大眾化,政治家們使用的語言,趨于低俗。一項總統(tǒng)競選人使用的語言研究,揭示了幾位總統(tǒng)發(fā)表演講使用語言的水準:奧巴馬2011年國情咨文,7年級生;老布什告別演講,8年級生;小布什入職演講,5年級生。
政治家要擊中人民的淚點,贏得選民的共鳴,不敢自說自話,照本宣科。2008年,奧巴馬在新罕布什爾的競選演講:“我們一定行!”語言節(jié)奏,如同詩歌。著名嘻哈樂團“黑眼豆豆”,據(jù)此創(chuàng)作了MV《我們一定行》。斯嘉麗·約翰遜、約翰·萊杰德等明星,不遺余力傾情出演,呼喚選民站出來,改變命運。MV一放上YouTube,一周內(nèi)瀏覽量超過370萬。
崇尚憲法和祖先
美國總統(tǒng)多名校畢業(yè),44任總統(tǒng)中,以第一學歷論,哈佛5人,威廉瑪麗學院4人,普林斯頓3人,耶魯3人,斯坦福和哥倫比亞各1人。即使?jié)M腹經(jīng)綸,他們演講時也很少引經(jīng)據(jù)典。他們不會說亞里士多德如何,亞當·斯密如何。如要訴諸權(quán)威,他們多訴諸本國的先賢,華盛頓、杰斐遜、林肯……而不訴諸外國的哲人。多訴諸本國憲法人人生而平等,很少訴諸國外教條。本國憲法和先賢,是政治家與美國人民共同的神,共同的根。政治家演講,不能忘本。
2009年,奧巴馬在就職演講說:“所有觀看今天入職典禮的人和政府,無論來自偉大的首都,還是來自我父親誕生的小山村,都知道這樣的事實:美國是每個追尋和平、尊嚴的人們的至朋好友?!边@段言論,讓黑人兄弟感念不已。一位黑人專欄作家評論說:“奧巴馬是最偉大的英雄,不僅因為他的智慧,他的哈佛學歷,他的財富,而是因為他從不忘本。”
2012年,民主黨提名奧巴馬為總統(tǒng)候選人時,前總統(tǒng)克林頓發(fā)表演說,為奧巴馬助陣。這位耶魯法學院的高材生,深入淺出地進行民主教育:“我很高興地看到,希拉里與奧巴馬之間,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他們在向全世界傳播一個信息,民主的進程,不必然要流血,不必然是充滿血腥的搏殺,民主可以是非常值得尊敬的、提高公共福祉的事業(yè)?!?/p>
美國政治家,也會聘請寫手。在演說中,他們幾乎都脫稿,如此才能激情澎湃,飛流直下。政治家們的競選演講,能集合幾十萬人。他們風趣幽默又不失大雅,可謂“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
(摘自《騰訊·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