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高迪
班級合唱的立足點是班級,一個班級有音準、節(jié)奏都好的學生,但也有音樂能力弱的同學;有積極歌唱的學生,也有怠懶應付的學生;有口腔打開押韻的學生,也有不愿張嘴的學生;所以,在班級合唱教學中,我們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保持音準和音色統(tǒng)一。筆者經(jīng)過幾年的實踐教學,在音色調(diào)整方面有了一些拙見,在此列舉常用方法,期待廣大同仁的認同,也歡迎批評指正。
一、找準韻母??焖傺喉?/p>
韻母是統(tǒng)一音色的關鍵。不管是演唱唱名還是歌詞,都要用最快的速度押韻,弱化聲母,強調(diào)韻母。只有正確押韻,才能字正腔圓,從而保持音色的統(tǒng)一。
1.唱準唱名
通過以上表格可以發(fā)現(xiàn),七個唱名歸納起來只有四個韻母。練習時通??梢杂谩皁”的韻母作為開始,對應的音有“5”和“1”,要提醒學生把嘴巴張得圓圓的,保持“o”的口型,避免將“5”演唱成為“色”(se),也避免將“1”演唱成為“的”(de)。嘴巴不肯張大或者無意識的張不大,把韻母“o”演唱成為“e”是學生經(jīng)常會犯的毛病。必須挨個進行糾正,同時提醒學生放松下巴。
然后提醒學生嘴巴繼續(xù)張到最大,演唱以“a”為韻母的兩個音“6”和“4”。告知學生這兩個音是嘴巴張得最大的音,同時要把眉毛抬得高高的,保持高位置演唱。進而可以演唱以“e”為韻母的“2”,張嘴程度與“6”“4”相同,保持高位置演唱。
最后演唱以“i”為韻母的閉口音“3”和“7”,提醒學生口腔內(nèi)部依然保持“o”的圓形,嘴唇并攏留出一條縫,眉毛高抬,保持高位置演唱。
當所有音符的口型教授完畢以后,可以配上《DO RE MI》里面的樂句進行鞏固,強調(diào)每一個唱名的韻母,注意口型的變化:
2.歸到元首
從小老師就教我們“a、e、i、o、u”五個元音,所有的音都可以向這五個元音去靠。那么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五個元音:嘴巴張得最大的是“a”;幾乎相同的是“e”;縮小一點保持圓形的是“o”;保持“o”的大小不變,嘴唇包起來是“u”;最后是閉口音“i”。
演唱每一個歌詞都要用最快的速度去向這五個元音靠攏。尤其是三個音節(jié)組成的音,一定要快速過渡到韻母最后一個音,比如說“天”(tiān)“宣”(xuān)等字。每一個元音都有它的衍生音,歸納起來如下表所示:
二、支撐氣息,喉頭放松
演唱歌曲的時候,腹中必須要有足夠的氣息支撐,擁有足夠的肺活量且合理分配用氣,才能完整地演唱樂句,從而避免出現(xiàn)因為氣息不夠所導致的音色不統(tǒng)一,同時要保證喉頭的絕對放松。常用的氣息練習有:
1.慢吸慢呼
剛開始練習時,可以慢吸10秒,憋氣5秒,慢呼10秒。其中呼氣時發(fā)出“呲”的聲音。最后5秒鐘作漸強。小學生的標準逐漸要提高到慢吸30秒,憋氣5秒,慢呼30秒,甚至更高。要強調(diào)吸氣、呼氣的均勻程度,特別是剛開始慢呼的時候,一定要控制住氣息,不能傾瀉而出。
2.急吸慢呼
口鼻同時吸氣,慢呼10秒,最后五秒鐘作漸強。逐漸提高標準。要強調(diào)急吸一口氣用腹式呼吸,不能僅僅停留在肺部。
3.體能訓練
這個練習非常有必要,要鍛煉學生在劇烈跳躍以后,讓氣息平穩(wěn)均勻地呼出,尤其適合有舞臺動作的合唱歌曲表演。首先讓學生發(fā)出自己能發(fā)出的最低的音,演唱歌詞,并用左右腳分開來跳躍:
教師手指向下方,學生唱出自己能發(fā)出的最低的音,教師手指向上方,學生唱出自己能發(fā)出的最高的音。教師先兩小節(jié)交替,再一小節(jié)交替,最后甚至可以一拍交替。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體能,也讓學生放松喉頭,同時在高低音區(qū)不斷地變化發(fā)聲,而且不斷地交替會讓學生覺得很有樂趣。
當教師喊停的時候,學生一定會大口喘氣。教師要抓住這個短暫的良機。讓學生放松喉頭和下巴,統(tǒng)一演唱一個母音“ma”??梢允且粋€聲部,當然最好是兩個聲部,甚至更多聲部,但必須在同一個和弦內(nèi)。要求學生控制住喘氣欲望,均勻用氣。
三、鍛煉器官。字頭咬準
班級里的學生,口齒靈敏程度不同。教師要通過有意思的活動,讓學生鍛煉口齒,讓口腔里每一個器官都活躍起來。通過鍛煉變得非常靈敏,同時注意每個字的平翹舌必須咬準,從而保持班級的音色統(tǒng)一。訓練的時候可以這樣操作:教師分別伸出1~5個手指表示這五個字頭。伸出1個手指,學生演唱“ma”;伸出5個手指,學生演唱“ka”。教師用另一只手打恒拍,每次演唱之前告知一拍要演唱幾個字頭。提示學生喉頭放松,嘴巴張大歸韻到“a”。這樣的練習,最難的是一拍唱三個以上“ya”或“ka”。但是經(jīng)過不斷地練習,學生的口腔器官會越來越靈敏,從而避免因為器官靈敏度不一所造成的班級音色不能統(tǒng)一。
四、聆聽音色。同伴模仿
可以把一個班級分為兩個聲部,給予同樣的旋律,由一聲部先演唱,二聲部模仿演唱。演唱的過程中,要注意聆聽對方聲部的音色,相互模仿。
一聲部模仿二聲部的音色,二聲部模仿一聲部的音色,經(jīng)過不斷地模仿,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鍛煉學生的聽覺能力,最終實現(xiàn)全班同學的音色統(tǒng)一。
在班級合唱教學中,音色調(diào)整的訓練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執(zhí)教老師要重視此項工作,將調(diào)整音色的訓練納入到常態(tài)教學之中,切實引導學生帶著耳朵來歌唱,讓保持音色統(tǒng)一成為一種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