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博物館庫房內的文物屬于國家重要的文化遺產類型,不但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重要見證,同時也促使大眾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然和歷史。因此必須做好對博物館文物庫房的管理工作,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工作方式已經很難真正有效的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步伐,這就必須采取現(xiàn)代化的庫房管理方式對博物館庫房文物實施有效的管理。本文對當前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優(yōu)化措施。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藏品
隨著當今時代的進步發(fā)展,我國的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蓬勃向上,但是隨之而來的內部問題也開始逐漸顯現(xiàn)。其中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工作所存在的問題尤為明顯,這就對博物館文物庫房內的工作人員及相關硬件設施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需要我們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來解決此類問題,這樣才能真正有效的提升博物館文物庫房的管理水平,促使各類寶貴文物能夠發(fā)揮出本應具備的作用及價值。根據(jù)本人在博物館多年的工作經歷,文章在探討了當前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若干改善建議,希望能為同仁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1 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分析
1.1 安全意識不足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博物館文物庫房的建設進入一個高峰發(fā)展階段,大量具備現(xiàn)代化元素的博物館文物庫房紛紛開始建成。但是相關人員在博物館的防控安全意識上顯得比較薄弱,過分地依賴先進技術設備,安全工作的開展也多是停留在先進的監(jiān)控科技設備方面,嚴重缺乏一套完善的安全防控體系,嚴密的博物館文物庫房安全體系必須具備人防、物防及技防這三項相結合的特點,由此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安全隱患,防患于未然。[1]
1.2 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國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相關法律法規(guī)等并不完善,只有關于藏品類管理的相應制度類型和藏品庫房編制格式規(guī)范標準,針對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方面的明確制度仍然極為匱乏。并沒有真正形成一種較為統(tǒng)一化的參考類標準,依然沿用以往所采用的傳統(tǒng)管理制度,然而當前科技水平不斷進步,以往的管理制度更多局限在人力方面。因此,必須充分結合現(xiàn)代管理技術的特點,推出相應的、符合時代發(fā)展特性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國多數(shù)博物館文物庫房內的管理制度都顯得雜亂無章,對于文物藏品的保護而言,起到了非常大的阻礙作用,其制度體系下所存在的漏洞問題非常明顯,因此必須構建一套完善的制度體系來加以解決。
1.3 庫房管理方法落后
在當今時代背景之下,科學技術的進步尤為明顯,一些利用科學技術所進行的文物破壞行為也變得越來越猖獗。這種情況直接促使我們不得不采取相對應的、先進性的科技方法及手段來加強對博物館文物的保護工作。然而,當前我國一些博物館文物庫房仍然處于對文物的保護階段,嚴重的缺乏相應的先進性科技手段,因此直接致使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工作所具備的信息化水平嚴重偏低,直接忽略當今時代科技發(fā)展的動態(tài)變化。[2]比如有的庫房依然沿襲傳統(tǒng)的管理技術,并沒有采取相應的門磁開關和密碼技術,甚至連精準的指紋識別技術也嚴重欠缺。
2 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工作路徑優(yōu)化實踐
2.1 科學制定崗位職責
博物館文物特殊性極為明顯,這就必須針對其崗位職責的配置情況以及相關崗位人員配置的科學性加以強化,并且需要嚴格按照相應的崗位職責劃分實施分離化的操作過程。做好獨立配備,并且采用互為監(jiān)督和制衡的方式來針對單人業(yè)務包辦中可能產生的情況加以防范。同時還必須針對相關業(yè)務的開展實施授權管理的形式,要求授權人必須嚴格依照所被授權的范圍以及業(yè)務流程方面的權限操作來加以明確,由此來嚴格禁止未被授權的相關人員接近文物。同時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強化其安全方面的意識,需切實按照博物館庫房管理的需求來進行管理行為,同時在找出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之后,必須積極地采取相關措施加以解決。
2.2 構建完善文物管理制度
為了能夠切實有效地提升博物館文物管理的效率水平,由此真正有效的防治相關文物資產的流失,就必須由此來保障其相關文物的增值、保值工作。同時為了能夠由此提升文物的展出效率,要求相關機構和部門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并推出相應的文物管理條例,比如類似《文物征集管理辦法》、《文物保管管理辦法》、《文物保護辦法》等制度文件,以此來實現(xiàn)其對文物管理的規(guī)范性,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必循的目標。
2.3 強化科技管理
當今科技時代的發(fā)展進程不斷推進,科技技術水平滲透到各行各業(yè)當中。相應的博物館文物庫房管理工作也可采用先進性的科學技術來對庫房文物實施有效的保護。這就要求博物館方面的管理人員必須時刻注意并關注各類科學技術的動態(tài)發(fā)展情況,保障其能夠在日常的文物庫房管理工作當中,引進先進的科技手段及管理技術。比如,可以在博物館庫房進出的通道上應用先進科學技術,可充分采用多種門磁開關及密碼技術來實現(xiàn),或者直接應當更加精準、有效的指紋識別技術來進行,由此來保障博物館文物庫房的安全性。
而如果文物在運送外出展覽的途中,可以借助GPS定位技術來實現(xiàn)全程跟蹤定位,同時可針對多種文物所流轉的信息進行實時監(jiān)控,防范其在運輸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意外情況。此外,還可充分借助網(wǎng)絡技術,實現(xiàn)對文物資源信息的實時傳達和共享。針對內部檔案管理工作,可由此構建完善的博物館信息專用網(wǎng)絡來實現(xiàn),通過網(wǎng)絡實時監(jiān)控,可以保證工作人員及時有效的獲取一手現(xiàn)場信息情況。
2.4 做好風險控制工作
這就要求相應的文物管理部門必須嚴格執(zhí)行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針對實物登記的有效方式加以完善處理,同時對各項博物館文物從征集、入庫到最后的展覽過程都必須實施相應的全程管理措施。通過強化對博物館文物的日常監(jiān)督管理,并實施定期及不定期的盤點清查,有效預防博物館文物的流失狀況。博物館庫房是保管文物的重要場所,為了保障文物的安全,要求博物館文物收藏單位文物庫房的建設必須符合文物庫房的標準建設要求。而為了有效防治博物館文物產生自然損壞的情況,需要博物館結合館內藏品文物的特性做好相應的定期保養(yǎng)工作。此外,為了能夠切實保證博物館文物保養(yǎng)工作能夠及時到位,要求文物收藏單位,應當由此構建出完善的管理體制,結合所藏文物的性質、保養(yǎng)方法、時限期以及責任人等加以明確規(guī)定。
3 結語
為了能夠切實提升博物館內文物庫房的管理效率及水平,要求博物館方面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的發(fā)展理念,并由此采取多種有效的管理措施。這就必須針對博物館的管理環(huán)境加以完善,以此為其營造出良好、和諧的發(fā)展環(huán)境,并真正推出發(fā)展更為廣闊的空間。同時,對于文物單位的要求也非常明顯,要求其應當針對相應的文物治理環(huán)境加以優(yōu)化,這樣才能真正吸納高素質水平的管理類人才,從而保障文物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為我國博物館文物發(fā)展事業(yè)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王建華.略談基層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和人才隊伍建設[J].黑龍江史志,2013(02):80-81+85.
[2] 鄭喜淑.民族文物整理的困境與保護路徑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文物藏品為例[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6(01):106-109.
作者簡介:鄭紅紅(1972—),女,山東濰坊人,大專,山東濰坊十笏園博物館館員,研究方向:文物庫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