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樂群 肖晴
【摘要】 目的:分析探討產科護理中的風險因素與護理措施,以提高產科護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產科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分析產科護理中的風險因素并提出相應的護理措施。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防范措施。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1.8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51%(P<0.05);同時,觀察組的護理差錯率、投訴率、不安全事件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產科護理中的風險因素較多,而通過實施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能夠有效降低護理差錯率、投訴率以及不安全事件發(fā)生率。
【關鍵詞】 產科護理; 風險因素; 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8-0072-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8.040
隨著母嬰安全與健康在社會上關注度的上升,醫(yī)院產科護理工作也相應地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作為醫(yī)院中的一個較為特殊的科室,產科承擔著較高的風險,其中護理風險尤為突出[1]。因此,產科護理需要經有效的手段來提高其護理質量、護理安全及有效性,以此降低母嬰死亡率,減少護理差錯事件與不安全事件。為此,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產科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進行專項研究,探討產科護理中的風險因素并實施了相關的防范措施,取得了較好的護理成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產科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
98例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9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4~45歲,平均(32.7±2.5)歲;其中妊娠高血壓綜合征14例,胎位不正19例,早產16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2~46歲,平均(32.1±2.4)歲;其中妊娠高血壓綜合征16例,胎位不正15例,早產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產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 (1)護理人員方面。①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淡薄。這是造成護理風險的一個重要因素,具體體現為護理人員在書寫文書時不使用規(guī)范的格式,對一些需要記錄的護理行為沒有填寫或者沒有及時填寫在護理記錄表格中,部分護理人員為了省事甚至會提前寫好護理記錄。這些行為均造成護理記錄不具備法律效力,一旦發(fā)生護患糾紛,護理人員將處于弱勢。除此之外,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淡薄還體現在忽視孕產婦的權益,原本應當保護孕產婦的個人隱私,但是實際上卻向外宣揚或者不采取隱私保護措施,直接造成孕產婦的權益受損[2]。②護理人員的業(yè)務技術水平低。產科護理工作實際上需要護理人員具備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及專業(yè)的護理知識與技能,而有些護理人員并不具備這些條件,所以在臨床產科護理過程中容易出現差錯,且不能夠敏感地發(fā)現問題并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③護理人員的職業(yè)風險防范意識差。很多產科護理人員對自身職業(yè)的認識不夠,認為護理對象不是病毒攜帶者,也認為分娩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所以在護理過程中忽視了自我保護以及對孕產婦的保護,造成護理安全隱患[3]。(2)孕產婦方面。①妊娠與分娩過程中的不可預測因素,比如孕產婦及胎兒的生理及病理因素、人為因素、社會因素等,都可能造成孕產婦及其胎兒發(fā)生意外。②孕產婦在妊娠或者分娩期間的心理、生理問題。孕產婦在妊娠期及分娩時,體內的激素水平會發(fā)生比較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對神經系統(tǒng)及內分泌系統(tǒng)產生影響,進而造成心理及生理上的變化。于是孕產婦表現出不穩(wěn)定的情緒及產后并發(fā)癥等。③孕產婦的配合度較低。在妊娠期及分娩期,孕產婦應當嚴格遵守醫(yī)囑,然而部分孕產婦并不能做到這一點,并發(fā)生私自離院等事件,直接造成安全隱患。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防范措施,(1)護理人員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對此,護理人員應加強學習相關的法律文獻知識,正確規(guī)避不必要的護理風險,并能夠學會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此外,護理人員還應養(yǎng)成規(guī)范書寫護理記錄的職業(yè)習慣,以確保護理文書的合法性[4-6]。(2)護理人員加強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為減少各種護理差錯及患者的投訴,護理人員應加強業(yè)務能力,通過各種職業(yè)培訓活動提升專業(yè)知識與技能,而院方則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的考核,考察護理人員的產科護理工作能力。(3)完善護理管理制度。首先,醫(yī)院應以制度先行作為護理管理的基本理念,完善產科護理管理制度,合理配置產科護理人員,并通過實施彈性排班制而使每一位護理人員能夠在工作中勞逸結合,提高工作效率[7]。其次,醫(yī)院應為護理人員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從而使護理人員在高壓工作中得到放松,以更好的狀態(tài)投入護理工作。最后,醫(yī)院應完善對應急事件的管理,以提高搶救成功率。(4)護理人員應為孕產婦創(chuàng)造安全溫馨的住院環(huán)境。針對孕產婦行動不便、容易受傷等特點,護理人員要在孕產婦的病房做一些溫馨的布置。比如,清除病房中的障礙物,對易滑的地方做防滑處理;將產科建設成規(guī)范化的科室,設立待產病房、待產室、分娩室、產后母嬰同室等,從而使孕產婦得到精心的護理;定期檢修各種醫(yī)療器械,確保每一種醫(yī)療器械能夠正常使用,避免醫(yī)療器械給孕產婦帶來損傷[8]。(5)護理人員應與孕產婦多溝通交流,講一些孕產婦感興趣的話題,從而幫助其盡快適應母親的角色。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護理差錯、不安全、投訴情況,并做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表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估,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例數+一般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差錯率、投訴率以及不安全事件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1.8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51%,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4.7805,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產科護理不僅關系到孕產婦及其家庭的幸福,同時也關系到人類后代的繁衍,隨著現代社會對母嬰健康關注度的上升,產科護理工作也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因此,分析產科護理中的風險因素有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對此做了相關的探討,總結出產科護理中的風險因素主要為護理人員方面及孕產婦方面的風險因素,而這兩個方面的因素又細分為幾個小因素。在這些風險因素中,來自護理人員方面的因素大部分為可控因素,即可以通過采取某些措施使之得以消除。比如針對護理人員護理風險意識較淡薄的問題,就可以通過學習法律文獻等方式來解決;針對護理人員的業(yè)務技術水平比較低的問題,可以通過加強職業(yè)技能培訓、提高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及責任心來解決。對于來自孕產婦方面的風險因素,本次研究將其歸納為妊娠與分娩過程中的不可預測因素、孕產婦在妊娠或者分娩期間的心理、生理問題、孕產婦的配合度較低三項。而改變這些因素的途徑主要是加強護理手段,即護理人員通過實施護理干預措施來消除以上不良因素的影響,從而提高孕產婦的安全性。比如護理人員盡量消除病房及醫(yī)院各處的不安全因素,防止產婦滑倒、跌落等意外事件的發(fā)生,為孕產婦創(chuàng)設安全溫馨的住院環(huán)境;或者經常與產婦進行溝通交流,一方面增進產婦與護理人員的親密度,使產婦充分信任護理人員,另一方面給產婦提供一個傾訴的渠道,有利于其緩解心理壓力。從本次研究的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高,護理差錯率、不安全事件發(fā)生率及投訴率均較對照組低(P<0.05)。
綜上所述,對產科護理中的風險因素加以歸納總結并實施相應的護理風險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產科應對此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1]黃曉芹.產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8(3):252-253.
[2]朱婧雅.產科病房護理中的風險因素及護理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21(3):211-212.
[3]林瑞玲.產科病房護理中的風險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2):94-95.
[4]陶麗玲,尹萃等.產科護理中潛在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探討[J].中外醫(yī)療,2014,9(7):157-158.
[5]李超瓊.產科病房中的風險因素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4,12(3):55-56.
[6]李艷芬.產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管理對策[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10(6):207-208.
[7]覃滟涵.淺談基層醫(yī)院產科護理的風險因素及應對措施[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3,12(5):18-19.
[8]王世影.產科護理中的風險因素及護理對策[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3,25(13):31-32.
(收稿日期:201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