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暉
〔摘 要〕 中國結藝術以其深厚的文化內涵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精神。本文從符號學的視角首先闡釋了中國結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其次,探討了中國結作為民俗符號的特性,并用符號學的原理來解讀中國結這一獨特的民俗文化;最后,探析了中國結在設計信息中做為圖形符號的屬性。
〔關鍵詞〕中國結 民俗符號 符號學 圖形符號
中國結經過了幾千年時間的傳承,已從一種實用繩結技藝演變成為現(xiàn)代各種精致華美的藝術品;它不僅具有造型、色彩的美,而且它的命名都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濃郁的宗教色彩,體現(xiàn)著人們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今天的中國結已經成為一種民俗符號,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
一、中國結的民俗符號特性
民俗是一種文化符號,是在人類社會長期發(fā)展中形成的。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禮儀、信仰、風尚、娛樂等民間風俗習慣的總和,是經社會約定俗成并流行、傳承的民間文化模式,是一種文化的積淀。中國結作為一種特殊的民俗符號,始于上古先民的結繩記事,并作為一種裝飾藝術興于唐宋,明清時期,人們開始給結命名,為它賦予了豐富的內涵,結藝在那時達到鼎盛。漫長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國結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純粹的文化精髓,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蘊?!兑住は缔o》中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可見在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先民們彼此傳遞信息、表述思維、幫助記憶,都是用繩子打結。先民們根據(jù)事情的大小,重點與否有所區(qū)別,“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比绱丝磥恚敃r的繩結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備用品,同時還具有記載歷史的重要功用,也可以說是文字的前身。
二、符號學下的民俗符號分析
符號學作為興起于二十世紀初的一門人文學科,它研究人類社會中使用符號的各種規(guī)律,并成為一種方法論來研究這個社會的文化、文學藝術和其它各個方面。著名符號學家皮爾士對符號的定義是:能夠被用來在某方面代表其它的任何物象。可見,符號涉及的范圍是相當寬泛的,凡是人類所承認的一切有意義的事物均可構成符號。
對民俗符號系統(tǒng)的符號學分析,并不是把符號學的所有方法機械地、任意地運用于民俗現(xiàn)象的研究,而是用符號學方法揭示鮮活生動的民俗現(xiàn)象所固有的結構原則。正如索緒爾所強調的,符號的科學結構是受規(guī)律支配的,民俗符號也有一定的較為固定的結構,遵循著一定的規(guī)律。民俗符號是在民俗信息的交流過程中,以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民俗事物做代表,而逐漸形成的。中國結以其獨特的形式承載著文化的傳播,在民俗信息的交流過程中即民俗的符號化過程中,作為一種具有象征性的文化符號,傳遞符號與所指,表達豐富的吉祥寓意。所以,對中國結這一民俗符號的符號學分析,就是用符號學的方法來解讀中國結獨特的民俗文化現(xiàn)象。
三、中國結的符號解讀
1、中國結的“能指與所指”。中國結作為非言語符號是視覺形象能感知的具象的東西。能指即符號的表達面,所指即符號的意義面,能指與所指就象一張紙的兩面一樣不可分割。在民俗的符號化過程中,當人們接到某種民俗信息時,立即會經過聽覺、視覺或其它感官接收到一個直觀的、形象的、具體的東西,這便是民俗符號的“能指”。“能指”只是完成了符號傳送信息的一半任務。那一個個被推知、被理解或被聯(lián)想到的民俗含義或概念,則是民俗符號的“所指”,也就是人們賦予民俗的內涵和外延?!八浮憋@示出民俗符號所有密碼中屬于民俗含義或概念的那一部分,正因為有了民俗符號的“所指”,才最后完成了傳送民俗信息另一半的重要任務。民俗符號的“能指”和“所指”關系便是符號的形式和內容的關系,便是對符號的意義分析。比如:“吉字結”、“馨結”、“魚結”結合就成為“吉慶有余”的結飾品,以“蝙蝠結”加上“金錢結”,可組成“福在眼前”等。以此類推又延伸出了“長壽安康”、“財物豐盛”、“團圓美滿”、“幸福吉祥”、“喜慶歡樂”等祈福的內涵,被作為民間祝禱的符號,成為世代相傳的吉祥飾物。用結繩藝術做指符,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愿望,成為中國民俗象征體系中最具特色的民俗指符是民俗符號的表現(xiàn)體。
中國結不僅僅是作為一種具有時尚美感的裝飾物的層面上人們能夠用它來點綴生活,更重要的是因為它所揭示吉祥含義已經深深根植于中國人的生活和思想之中,并成為一種吉祥象征,這種象征不僅表現(xiàn)它們本身的形象上,也表現(xiàn)在語言上。費迪南德·萊森說:“中國人的象征語言,以一種語言的第二種形式,貫穿于中國人的信息交流之中;由于它是第二層的交流,所以它比一般語言有更深入的效果,表達意義的細微差別以及隱含的東西更加豐富?!痹跐h語的信息交流中,“結”字的象征意義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無論是結緣、結交、結合,還是結發(fā)夫妻、永結同心,“結”這個字眼所傳達的都是一種團結,甜蜜,溫暖的心理感受。這也就使中國結這一民俗飾物在人們生活中傳達了它隱含的吉祥意蘊。
2、中國結的“隱喻與轉喻”。符號的本性在于對其意義的表達,民俗符號作為民俗表現(xiàn)體,是用某一個民俗事物做代表,并在相應的背景中代表著一定的象征意義。中國結作為特殊的民俗符號所代表的某種吉祥含義就是一種在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背景中代表著吉祥的象征意義。雅克布遜認為符號的意義不論在哪個層面上運作,其表達意義的手段是隱喻和轉喻的其中之一,那些用隱喻象征出來的東西,不僅表現(xiàn)出它們本身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表現(xiàn)了它們所隱喻出來的東西。通過隱喻象征出來的中國結,并不是繩子或由繩子這個自然物本身,但是卻能在人們的意識中清楚地顯現(xiàn)出來,人們通過中國結來寄托祝福,即使是這樣,在中國結隱喻象征的吉祥寓意里還是有許多信念是人們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所以,對中國結這一特殊民俗符號的解讀不但是解讀它的藝術美感,更重要的是能從中國結中體會到它所隱含的吉祥信息。例如,在新婚的帖鉤上,裝飾一個“盤長結”,因為它結形曲繞,編時需來回穿壓,象征連綿長久不斷。人們常在新婚的帳鉤裝飾上它,寓意一對相愛的人永遠相隨相依,永不分離;人們常常把玉和中國結編織在一起組成一個“如意結”,就是依照心意引申為稱心如意,萬事如意;甚至人們在本命年里為了驅病除災,用紅繩扎于腰際等等,所有這些都是用“結”這種無聲的語言來寄寓吉祥。
3、中國結的“編碼與解碼”。民俗符號作為文化信息的載體,它的文化意蘊傳播就是從表達到理解的過程,也就是從編碼到解碼的過程。編碼位于傳播者一端,是指將信息轉化成便于媒介載送或受眾接受的符號或代碼。解碼位于受傳者一端,指的是將接收到的符號或代碼還原為傳播者所傳達的那種信息或意義。編碼與解碼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簡單的傳播過程。中國結蘊含著深厚的吉祥寓意,在文化意蘊的傳播中,從上古先民們的結繩記事開始,先民們根據(jù)事情的大小,打不同大小的結來表示。到明清時期,人們開始給中國結命名,這些都是編碼的過程,中國結的制作與命名者,將想要傳達的信息和吉祥寓意附與在便于受眾接受的結繩上,用以寄托人們對祥瑞、美好的期盼。人們對于已經成為傳統(tǒng)吉祥符號的中國結進行解碼并不困難,中國結代表著吉祥這一美好寓意已深入人心,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手鏈,大都是由平結編成的,它是一種最古老、最通俗、最實用的結?!捌健?可代表平等,即高低相等、不相上下。人們將“平”的吉祥寓意附與在手鏈上,就是一種編碼的過程,人們把平結編成的手鏈轉化成為一種承載著吉祥的符號,通過中國語言中的諧音將編好的不同形狀的結繩組合在一起,形成中國結特有的吉祥語言,當人們佩戴在手上,祝福自己富貴平安、平步青云等,這就是說,受眾很好地接收到了作為吉祥符號的手鏈為傳播者所傳達的吉祥寓意。
今天,我們在設計中運用傳統(tǒng)符號不僅是基于符號有形式的美,更重要的是看到了這些傳統(tǒng)符號在人們頭腦中共鳴所引起的“精神”上的美,吉祥圖形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運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文化多元化的現(xiàn)代設計中,中國的設計想要屹立于世界設計之林,更應該深度挖掘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意識到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設計發(fā)展中的啟示作用。
參考文獻:
[1] 羅蘭·巴特著,李幼蒸譯. 符號學原理[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 李幼蒸. 理論符號學導論[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3] 李立紡. 繩結藝術[M].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4] 白麗梅. 民俗的符號學詮釋[J]. 光明日報,2004-08-17
[5] 袁燕. 淺談“中國結”應用裝飾及象征意義[J]. 鄭州紡織工學院學報, 2001
[6] W·愛伯哈德著,陳建憲譯 中國文化象征詞典[M]. 湖南文藝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