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紅英
摘 要:《鋪砂圓珠壺》最為突出的美妙之處在于它的壺流,流的造型在以扁圓為基調(diào)的表現(xiàn)形式上,強調(diào)了直立的壺流韻味,讓賞壺者在感受到圓的柔美和諧的同時,也能有一種力度感,壺把圓潤,與壺形相互呼應,達到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境界。壺肩、壺蓋處飾以色泥裝飾,為壺身增添動感,使其五色泥的形象更加豐富多彩。
關鍵詞:鋪砂圓珠壺;工藝手法;形態(tài)
1 前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變的更加豐富多彩,但是工作的緊張、勞累同時也帶了情緒的壓抑,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渴望生活中有一方凈土,安靜、輕松,能帶來暫時的超脫。而紫砂陶以獨特的樸素語言,回應著人們的期盼,讓你找到心靈的慰藉,回歸自然,簡約設計相應時代的召喚,是時尚的風格,更是生活的需要。
2 《鋪砂圓珠壺》的創(chuàng)作與裝飾
壺有千種,味具萬象。紫砂壺沒有酒器的濃烈,又不似飯碗的平俗,有的只是淡淡的清香和內(nèi)斂的深味。做人,就要像紫砂壺那樣,裝得下內(nèi)斂的苦澀,馥育出淡淡的清香,這就是“壺味人生”。在品茶之余,不覺為壺所思、為壺所想。如果人這一生能夠像紫砂壺那樣,或許才能算得上完美吧。紫砂壺有的借物抒情,有的敘事說理,言簡意深、寓莊于諧,讓人在趣味盎然的談笑聲中感受到藝術美。
《鋪砂圓珠壺》工藝手法極其洗練,富有節(jié)奏感,尤其是壺的流嘴,如云之輕,如水之柔,有著與眾不同的鮮明特色。壺體光澤瑩潤,胎薄輕巧,線條圓轉流暢。這件作品采用了圓器造型,整體上轉折圓潤、雋永耐看,呈現(xiàn)出藝術造型的風韻。設計此壺時,力求作品線條豐富,虛實、陰陽結合恰到好處,圓潤柔美之中體現(xiàn)著陽剛、大度,而于陽剛之中又有一絲淡淡的柔情蜜意,形神兼?zhèn)?,使人回味無窮。
《鋪砂圓珠壺》最為突出之處在于它的壺流,流的造型在整體以扁圓為基調(diào)的表現(xiàn)形式上,強調(diào)了直立的壺流韻味,讓賞壺者在感受到圓的柔美與和諧的同時,也能有一種力度感,壺把圓潤,與壺形相互呼應,達到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境界。壺肩、壺蓋處飾以色泥裝飾,為壺身增添動感,使其五色泥的形象更加豐富多彩。
紫砂壺形態(tài)美的產(chǎn)生,主要來源于構成形態(tài)美的基本元素,即點、線、面、空間等所產(chǎn)生的生理與心理反映,以及對它們形式意蘊的理解。具體的講,就是壺體、足、蓋、嘴、鈕、把以及由此形成的虛實空間等等。其中,線是最活躍、最富有情感的要素。面與面的交接過渡中,平面上的形與空間中的形態(tài),其跳躍與靜謐、繁雜與單純、安定與輕巧、嚴肅與活躍等情感性質(zhì),無不與線密切相關。顧景舟大師講的好:“在每件器形的結構中,根據(jù)造型藝術的理論和法則,多是由點、線、面組成的主體與附件,如壺的嘴、口、底、足、蓋、的子等等的配置關系,各個方面的比例適當與否,外輪廓線的結構上的緩沖過渡,明暗面的技法處理,空間與實體所形成的虛實對比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無窮的推敲,使對象蘊含著豐富的美感”。
一把紫砂壺的摶就,是手與心的靈光乍現(xiàn),是泥與窯火的曠世傳奇。浴火而生后靜靜地等著能夠讀懂它的有緣人,帶它穿越時空,譜寫一出又一出新奇雋永、耐人尋味的詩篇。讓我們抑制不住想去走近那一個個與紫砂有著不解之緣的人,他們或許是賦予了紫砂生命的手工藝人,或許是閱寶無數(shù)的收藏家,有的已經(jīng)功成名就,有的還在紫砂這條路上默默耕耘,但他們都熱愛紫砂,都能在方圓寸土之間找到自己的樂趣。
3 結語
作為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紫砂藝術在全國乃至世界擁有眾多的愛好者。紫砂裝飾是在造型藝術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歷代藝人薪火嬗遞,代有創(chuàng)新,在傳承中賦予紫砂文化新的內(nèi)涵,推動了紫砂文化的發(fā)展。紫砂陶沒有瓷的驚艷,沒有玉的富貴。不見軟玉浮香,不聆瑟瑟琵琶。但它質(zhì)地古樸淳厚,有三分清高文人氣質(zhì)。風雅之士或撰壺銘,或書款識,刻之花卉,印蓋鈐章,托物寓意,匠心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