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華
【摘 要】 目的 研究合理的防控對于降低 H7N9 禽流感的發(fā)生率以及防止其傳播的功效。 方法向廣大人民群眾以及衛(wèi)生單位的工作人員宣傳 H7N9 禽流感的相關知識以及防治辦法,加強對于疫情的監(jiān)測力度,指導人們注意發(fā)病的源頭、重視消毒與感冒的治療等。 結果 通過實施 H7N9 禽流感的合理預防與控制的措施,該地區(qū)的人群中沒有產生 H7N9 禽流感的病例,在衛(wèi)生單位以及禽類養(yǎng)殖場所中也沒有發(fā)現禽流感H7N9 病毒的感染情況。 結論 合理的防控措施能夠降低 H7N9 禽流感的發(fā)生率以及防止該病的廣泛傳播。
【關鍵詞】 禽流感 預防 控制
禽流感全稱是禽類的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是因一類禽甲型流感病毒發(fā)生變異而導致的發(fā)病于人體內的急性呼吸系統的傳染性疾病[1]。其典型的臨床特征是鼻塞、咽痛、惡心以及肌肉酸痛等[2]。而禽流感H7N9 則是因感染 A 型流感病毒而導致的自呼吸系統的疾病至重癥的敗血癥等一類綜合的疾病[3]。在我國禽流感 H7N9的發(fā)病情況較多,且該病的發(fā)病率較高,死亡率較低,但是如果人體感染了高致病能力的病毒,則其發(fā)病率與死亡率都能夠達到百分之百[4]。因此,研究 H7N9 禽流感的合理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本文對本地區(qū)的人群實施合理的 H7N9 禽流感的防控宣傳,分析其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選擇本地區(qū)的廣大人民群眾以及衛(wèi)生單位等相關場所的工作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向他們宣傳 H7N9 禽流感的相關知識以及防治辦法,加強對于 H7N9 禽流感疫情的監(jiān)測力度,指導人們注意發(fā)病的源頭、重視消毒與感冒的治療等[5],具體方法如下。第一,加強對于 H7N9 禽流感疫情的監(jiān)測力度,定期監(jiān)察本地區(qū)的衛(wèi)生單位與畜牧養(yǎng)殖場所的感染情況,提高畜牧業(yè)部門的檢疫力度,如果有禽類感染禽流感病毒,則遵守“動物檢疫法”的規(guī)章制度實施嚴格處理,立即隔離患病的禽群和養(yǎng)殖場[6],將患病的禽群殺滅銷毀,養(yǎng)殖場所實施全面徹底地清潔消毒處理,避免病情擴散和感染人類。衛(wèi)生單位應密切注意患有流感的病人,一旦發(fā)現有嚴重的咽痛、惡心以及肌肉酸痛的癥狀的患者,則需馬上進行人員隔離,還應立即上報并開展病毒研究。第二,加強H7N9 禽流感的相關知識以及防治辦法的宣傳,可采取發(fā)放宣傳手冊,張貼形象生動的宣傳海報,以及在醫(yī)院等公共場所播放宣傳短片等方法,向人們介紹 H7N9 禽流感的病因、臨床癥狀、傳播的途徑、可能的并發(fā)癥以及有效的預防措施等知識。鼓勵人們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飲食的衛(wèi)生,勤洗手消毒。人們還需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調整生物鐘,規(guī)律睡眠,保證營養(yǎng)供應,提高身體素質。每日需進行一段時間的開窗通風,改善空氣的質量。第三,從發(fā)病的源頭進行預防,即降低和禽類以及其分泌物的接觸機會,養(yǎng)殖場所購入禽類需要選擇正規(guī)的渠道,食用禽類時需要煮透,徹底殺滅流感病毒。第四,重視消毒, H7N9 禽流感病毒不能耐受高熱,因此 100℃維持2分鐘即能夠成功滅活,還應定期對生活用具以及餐具加熱煮沸。第五,加強對感冒的重視,一旦出現感冒的癥狀則應及時到醫(yī)院接受治療,治療時需告知醫(yī)生在發(fā)病之前是否接觸過禽類,積極配合治療。
2 結果
通過實施 H7N9 禽流感的合理預防與控制的措施,人們大多數能夠掌握禽流感防治的相關知識,該地區(qū)的人群中沒有產生 H7N9 禽流感的病例,在衛(wèi)生單位以及禽類養(yǎng)殖場所中也沒有發(fā)現禽流感H7N9 病毒的感染情況。
3 討論
引發(fā)禽流感的甲型流感病毒可由呼吸系統以及接觸感染禽類的分泌物與排泄物進行傳播。而 H7N9 型的禽流感病毒能夠感染人類,死亡率較高。因此,需要高度地重視 H7N9 型禽流感的防控,清楚其流行規(guī)律,使得防控更加及時有效。經 H7N9 禽流感的合理預防與控制的大力宣傳,本地區(qū)的人民群眾以及衛(wèi)生單位的相關人員能夠逐漸了解禽流感的相關知識,禽流感的發(fā)病率大大降低,防止該病的廣泛傳播。增強對于 H7N9 禽流感疫情的監(jiān)測力度,爭取能夠在源頭上杜絕禽流感的發(fā)生,一旦發(fā)現類似流感的臨床癥狀則需要立即進行診斷,隔離,并接受有效的治療,切斷該病的傳播途徑。在該地區(qū)的人群中開展 H7N9 禽流感知識的宣傳,加深人們對于 H7N9 禽流感的知曉情況,增強人們的身體素質,增強人們的抵抗能力 。
參考文獻
[1] 柳洋, 魯恩潔, 王玉林等. 廣州市禽類從業(yè)人群禽流感病毒感染特征分析[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9, 30 (11): 1111 – 1113.
[2] 李忠云, 李發(fā)興. 禽流感與人流感流行的相關性及應對策略研究[J]. 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 2004, 20 (6): 643 - 645.
[3] 肖東樓. 中國流感與人禽流感預防控制[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5, 26 (11): 837 - 838.
[4] Shi Jixin,Li Yindong,Chen Dongni,et al. Awareness and behavior situation on H7N9 avian influenza among general population in Shun yi District of Bei jing[J].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2015(1):39-42,59.
[5] Yu Weiwen,Du Pengcheng,Chen chen,et al. Investigation of geographic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er's market with live birds and human infections with avian influenza A (H7N9)
virus based on internet data analysis[J]. 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4,35(3):266-270. [6] Kageyama T, Fujisaki S, Takashita E,et al. Genetic analysis of novel avian A(H7N9) influenza viruses isolated from patients in China, February to April 2013 [J]. Euro Surveillance: Bulletin Europeen Sur Les Maladies Transmissibles european Communicable Disease Bulletin,2013,18(15):2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