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麟
懷鄉(xiāng)是人之常情。其實,不同處境的人,懷鄉(xiāng)的性質往往迥然不同。流民背井離鄉(xiāng),是痛苦的。而對在外做官或是求官的宦游者,思鄉(xiāng)之情就算不得什么了。古語“富貴不還鄉(xiāng),如衣錦夜行”則是飛黃騰達者思舊懷鄉(xiāng)另賦的“新意”。
據(jù)《西京雜記》載,漢高祖劉邦統(tǒng)一中國后,便把老父親接到長安同享富貴。誰知老爺子進宮來卻整天悶悶不樂。劉邦很奇怪,便讓身邊人暗中打探原由。原來,劉邦的父親久居鄉(xiāng)下,“平生所好,皆屠販少年,酤酒賣餅,斗雞蹴鞠,以此為歡,今皆無此,故以不樂”。大意是劉邦的父親平生就喜歡和屠夫小販這類下等人廝混在一起,搞點賣酒小吃的營生,閑時便斗雞踢球,樂此不疲,如今在宮中雖享富貴,但全無鄉(xiāng)下的放肆快樂,老爺子無法適應,所以才快樂不起來。
太上皇得了思鄉(xiāng)病,如何是好?對普通人來說,太簡單了,讓老爺子回老家住就是了。但對皇室就沒那么簡單了。劉邦得天下前,自顧逃命,六親不認,對戰(zhàn)項羽也滿不在乎老父親的生死。但此一時彼一時,一旦統(tǒng)治天下,孝道可不能不尊。常言道,不怕辦不到,就怕想不到。給“以天下為己任”的皇帝解決老爺子的思鄉(xiāng)病,自然辦法多。不知是劉邦自己的主意,還是手下高參的智慧,此后不久,在首都長安附近再造了一個“故鄉(xiāng)”,命名為“新豐”。建好后,劉邦又把家鄉(xiāng)過去的街坊悉數(shù)遷了過來。令人叫絕的是,新豐與劉邦家鄉(xiāng)景物惟妙惟肖,竟到了不僅被遷居的街坊過來后一眼能識別自己的“新家”,就連帶來的雞鴨豬狗都能順利找到家門。原本不愿離鄉(xiāng)卻被迫離鄉(xiāng)的人看到新豐竟和故鄉(xiāng)一模一樣,心中非常寬慰。如此一來,太上皇“平生所好”得以滿足,便樂不思蜀了。眾鄉(xiāng)親為感謝建造新豐的工匠胡寬,爭相饋贈錢物,不過幾月,胡寬獲黃金百兩。若這記載可靠,胡寬也就可能是仿古建筑領域的祖師爺了。
論起對建筑史的貢獻,比方今天的微縮景觀或仿漢仿唐仿宋建筑,恐怕還得添上這一筆。當然,這一切雖源自劉邦老爺子富貴而興趣不移,但就起決定性作用而言,得歸功于劉邦頗通心理學。他不可能為治老父親的思鄉(xiāng)病而遷都故鄉(xiāng),也不能以一己好惡強迫老父親放棄下等人的快樂。由此看來,懷鄉(xiāng)方式的不同,其實往往是遭遇不同處境不同罷了。
選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