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旭珊
尋夢
兒時,我們是玩著泥巴走進校園的。學校是破舊的祠堂改造的,老師也說著一口帶著方言的普通話。可奇怪的是,我們很多女孩子,因此戀上了講臺,戀上了粉筆,直接地說,是戀上了老師。
那時,分科目不分老師,分年級也不分老師。鄭老師是我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她教我們唱《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念泥巴做成的拼音字母,做不太標準的廣播體操,打各種不同的球類……
還記得一次班會課,鄭老師問我們:“長大后,你想成為什么?為什么呢?”
“警察!因為可以抓壞人?!?/p>
“科學家!因為可以預知未來?!?/p>
“做生意??梢再嵈箦X,把學校裝修得新一點?!?/p>
……
大致那時都很天真,我心直口快說出了真心話:“我想成為老師,因為老師有說不完的話,講不完的知識。”
小學階段,我成為鄭老師的得力助手,像個小跟班兒。有時候甚至偷拿老師的粉筆,回家了把弟弟妹妹當做學生,把墻壁當做黑板,復述老師講的內容,在“黑板”上玩各種涂鴉。那時候的校園生活帶著淳樸的鄉(xiāng)土氣息,帶著對外面世界的無限憧憬,帶著對未來的無數遐想。
追夢
上大學那年,和母親吵得很厲害,因為她希望我可以留下來,不要遠走他鄉(xiāng)。年少不羈的我,卻一心只想出去走走。幾經波折,逃出了輟學的險境。我背上行囊踏上了追夢的旅程。來送行的卻是我的一位初中老師——楊老師。
離開初中后,我們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她像姐姐,和我一起分享喜怒哀樂。
她給我買了一支英雄牌的鋼筆,一些我最喜歡吃的餅干,還有一雙厚厚的襪子,一直把我送到了車站。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想起了魏巍的《我的老師》,想到了我和楊老師初中三年的點點滴滴。我是哭著離開的,楊老師沒有說她為什么如此待我。
其實我是明白的,她小時候也是家境不好,讀完了高中就輟學了,沒有繼續(xù)深造。她求知若渴,卻苦于無門;盼望自由,卻家有千千結。她把我當做自己的希望,于是把她的夢想給了我,讓我?guī)е膲粢黄痫w翔。我很努力,也很上進,因為承載著他們這一代人的夢。
筑夢
我的筑夢之路似乎也不是很順利。那年,臨近畢業(yè)時,我?guī)缀跽煸谕饷姹疾?,參加各種各樣的考試,每每落榜。2011年8月21日,收拾行裝,回到心心念念的故鄉(xiāng),想回去干一番“大事兒”,以便圓了母親不愿兒行千里的夢。機緣巧合,回家第二天就收到了肇慶市端州區(qū)錄取的通知。母親已經知道勸不動我,竟然叫我夤夜趕回肇慶。
第二天,來車站接我的是大學的良師益友盧老師。他像一位父親,解救我于“露宿街頭”之際,幫我搬抬行李,為我解決住宿問題,他們一家人都待我親如女兒。讓我念念不忘的還是他的文學課:每一個文字,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淋漓盡致地訴說著自己的悲歡離合;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個深刻的映射,他常常一步步地引導我們走進作者的世界,體味另一種情感,感受第三種愛。面對現實,他希望我們有赤子之心,希望我們從容面對。他的座右銘是陶行知先生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回到追夢的地方開始筑夢,我不記自己是否抱怨過工作的勞累,但我很感恩,因為我實現了“我們”的夢。
圓夢
從教第五年了,第一個約我去圖書館的學生,是他,第一個邀我去聽詩文朗誦會的學生,是他,第一個請我去廣場散步的學生,也是他。
小盛曾經是我們班上最調皮的學生之一,同學們都畏懼他,把他當做某類不合群的人物。大家親眼目睹他上課隨意離開座位,隨便動手打人,下課破壞學校各種公共設施,做各種惡作劇。一個學期下來,基本都沒有消停過十分鐘,也沒有停止過和老師作斗爭。我用各種溫柔的語言激勵他,用各種幽默的方式諷刺他,用各種強硬的措施對付他,沒有任何成效。我不止一次暗自哭過,不止一次為了他癱坐在地,不止一次內心焦灼。最后我讓小盛當小跟班兒,就像我當年喜歡當鄭老師的小跟班兒一樣,我走到哪里他就必須跟到哪里。時間真是一位良師益友,也是一爐文火,改變了很多“小盛”。
突然有一天,我頓悟,我為何如此眷戀?因為我仍然懷揣著當年小跟班兒的夢想,依然承載著上一代人對理想的熱愛,未忘“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初心,拉扯著許多的“小盛”同學一起成長。我豈能不戀?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