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威
【摘要】中國的兒童翻譯讀本呈現(xiàn)著蓬勃向上的生機,兒童讀者對于市場上所提供的兒童讀本有了越來越多的個性化需求。面對市場對譯本的高質(zhì)量,譯者須從譯本細節(jié)上的處理,針對特定年齡目標讀者,組織合情合理的譯文,為兒童奉上喜聞樂見的精神盛宴。
【關(guān)鍵詞】兒童文學翻譯;可讀性;吸引性;《鬼媽媽》
尼爾蓋曼是英國當代著名兒童小說作家,寫作風格異想天開、天馬行空。在眾多作品中,《鬼媽媽》可謂一本讀完之后意猶未盡,思緒頗深的兒童作品。書中最精彩的就是第八章中名叫Coraline的小女孩與鬼媽媽斗智斗勇的描寫,本文集中分析由楊玲玲翻譯的《鬼媽媽》的譯文可讀性與吸引性。
徐德榮(2004)指出:“國有近三億兒童讀者,但他們面對的卻是市場上總體質(zhì)量不高的兒童文學譯本,這種狀況無疑令人擔憂。國內(nèi)文學評論界和翻譯理論界對兒童文學翻譯的忽視是導致這一狀況的原因之一。”
李宏順(2014)認為“目前國內(nèi)的研究水準還是有限的,研究的范圍不夠廣,從事此領(lǐng)域研究的學者也太少,尤其缺少有分量的學者的研究和關(guān)注。”
應承霏(2015)“與國際上兒童文學翻譯研究的進展相比,我國在該領(lǐng)域的研究能力還很弱。在已出版的8部專著和40多篇學術(shù)論文中,只有3篇論文出自大陸和港臺學者之手。一些基礎資料還缺乏系統(tǒng)的梳理、對國際上的先進研究方法認識和消化尚有欠缺、在兒童文學翻譯理論創(chuàng)新方面更是匱乏?!?/p>
由此可見,我國的兒童文學翻譯現(xiàn)階段出現(xiàn)了兩種局面:一是處于譯者不了解當代兒童的真實文學翻譯需求,成品與市場脫節(jié)的問題,忽視新時代兒童真正的需求,停留于過去將低幼化的兒童閱讀材料推廣到現(xiàn)今目標讀者,擺著說教和灌輸?shù)姆椒ā皣鴥?nèi)多數(shù)的少兒讀物插圖質(zhì)量不高,還是通過大段的文字傳達出作者的明確意圖。就像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放棄了對語言美的賞析與品評,慣于闡述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北M管目標讀者對于兒童文學有著需求,“少兒圖書年出4萬種兒童文學占三成”,“目前國內(nèi)兒童文學翻譯仍呈現(xiàn)出外語人才充足但翻譯人才稀缺的狀況,不僅翻譯人才斷層嚴重,而且也較為分散,尤其是少兒圖書翻譯人才更少?!眱和膶W譯者仍是我國圖書翻譯專業(yè)隊伍培養(yǎng)一個亟須加強的環(huán)節(jié)。
一、兒童文學翻譯的標準
翻譯批評的本質(zhì)在于首先翻譯是一種評價活動,作為一部兒童文學翻譯來看,理解與對話是評價與分析兒童文學途徑,理解通過接受度來實現(xiàn),接受程度高自然理解起來就很容易,對話是對文學當中的表達技巧、創(chuàng)作意圖與自身世界觀或是已有的經(jīng)驗的雙向互動。《鬼媽媽》的創(chuàng)作意圖在于作者試圖創(chuàng)造通過一位小女孩的眼光來創(chuàng)造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在現(xiàn)實的世界里永遠是濃霧籠罩,父母對自己的內(nèi)心需求不太在意,埋頭在于自己的工作,對于Coraline的行為并不耐煩,敷衍塞責。然而正是這忽略孩子內(nèi)心的行為促使Coraline探索了另外世界——奇異炫麗卻暗藏殺機,更讓兒童不能抗拒是另外一個“媽媽”有求必應的能力。但從故事內(nèi)容來看,還是與我國當下的父母教育的出現(xiàn)的非常典型的形象:“冷漠型父母”,“父母不能與孩子很好的交流溝通會對孩子產(chǎn)生許多負面影響。交流的忽視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不重視自己,不關(guān)心自己從而不能對自己形成正確的評價;交流忽視也會讓孩子不能很好地融入社會,不利于孩子的社會化,從而也不可能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考慮。”因此,筆者認為尼爾蓋曼所要表達的主題已超越兒童文學“為少年兒童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具有適應少年兒童的年齡、智力和興趣等特點?!钡母拍罘秶?。因此,國內(nèi)出版社(少年兒童出版社)作為翻譯的發(fā)起人(initiator)明確作者的意圖不僅僅是簡單講講兒童故事那么簡單,相反作者是通過兒童角度探討父母與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深層次的含義。從翻譯的價值來說“翻譯批評的根本任務在于促使翻譯在民族交流、文化傳承、社會發(fā)展方面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促進翻譯事業(yè)健康、理性地發(fā)展,保證翻譯的價值得以實現(xiàn),從而實現(xiàn)翻譯批評自身的價值?!?,具體落實到《鬼媽媽》這部作品之上,我們的所探討的翻譯價值聚焦于“社會發(fā)展和保證翻譯價值”,《鬼媽媽》作為幻想作品榮獲2003年雨果獎、星云獎最佳中篇小說獎。作者認為:“我原本打算為我的女兒寫一個5到10頁的短故事,但是故事自己有了生命……孩子們會把它當成一個有趣的冒險,大人看了卻會做噩夢?!币宰约旱臉?gòu)思和想象,將故事娓娓道來。紐約時報曾評論“蓋曼有一支無比靈活的筆,最善于以神話撩撥,刺激讀者,是杰出、風趣的說書人?!币虼?,作者所要創(chuàng)造的價值觀并沒有問題,作者營造的看似光怪陸離的世界:居心叵測的另一個“媽媽”煞費心機地編織一個能讓Coraline深陷其中不可自拔,萬事有求必應的世界:百般呵護的“爸爸”,擁有神奇表演天賦的另一個“福塞伯”、“斯賓克”、“瘋老頭”,還有神秘莫測的黑貓??梢哉f,這個世界是Coraline真實世界的反映,然而在這里萬事如意并不是什么好事,有索取就得有回報,不知不覺中人性惡的一面便會顯露出來。
目標讀者(target reader)不光包含低齡讀者更包括需要在父母教育中角色缺失的中國家長好好考慮,作為目的論的功能,此翻譯除了文學的表意功能之外,更需要翻譯體會出字里行間的作者需要極力表達的意圖。為了集中討論,我們選擇原書第八章并結(jié)合許鈞的《翻譯概論》第九章如何評價翻譯來進行詳細說明。
二、可讀性與吸引性分析
《鬼媽媽》的第九章主要集中講述Coraline為了逃離鬼媽媽的魔爪,找回現(xiàn)實世界中失蹤的父母,拯救被鬼媽媽挖去雙眼囚禁在黑暗的密室里的亡童的經(jīng)歷。
ST 1:Her other mother smiled gently。With one hand she cracked the eggs into a bowl;with the other she whisked them and whirled them。Then she dropped a pat of butter into a frying pan,where it hissed and frizzled and spun as she sliced thin slices of cheese。She poured the melted butter and the cheese into the egg-mixture,and whisked it some more。
她的另一個媽媽溫柔地微笑著。她用一只手把雞蛋打進碗里,用另外一只手輕快地攪動著雞蛋。然后她把一塊黃油丟進平底鍋里,黃油在鍋里嘶嘶作響,越變越小,然后她又切了薄薄的一片奶酪放進鍋里。她把融化的黃油和奶酪放進蛋液里,又快速地攪起來。
徐德榮,江建利提出兒童文學翻譯標準即兒童本位的等效翻譯,所謂兒童本位的兒童觀就是:從兒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發(fā)去解放和發(fā)展兒童,并且在這解放和發(fā)展兒童的過程中,將自身融入其間,以保持和豐富人性中的可貴品質(zhì)(朱自強1997:16)。
按照上述的批評原則來看待源語時,首先對這部兒童文學樹立一個觀念:要翻譯出一位勇敢無畏的小女孩與鬼媽媽正式對抗時的心理活動,鬼媽媽現(xiàn)在志在必得,小女孩現(xiàn)在的行為只不過是垂死掙扎徒勞無益,所以還是輕輕松松地為“女兒”做了頓早餐。所以,作者意圖要表現(xiàn)出鬼媽媽輕松的心態(tài)。作者集中到非常幾件細小的事情上,打雞蛋和炸烤肉,使用了大量的動詞著力于刻畫鬼媽媽的形象。從可讀性上,口語化明顯,語言措辭上簡單明快,“黃油在鍋里嘶嘶作響,越變越小”,很形象寫出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心情。
ST 2:She was hoping the other mother would say something like“Nonsense,theyre the size of ripe onions or suit cases or grandfather clocks,”but the other mother simply smiled,and the tap-tap-tapping of her fingernail against her eye was as steady and relentless as the drip of water droplets from the faucet into the sink。And then,Coraline realized,it was simply the noise of the water,and she was alone in the room。
她原以為她的另一個媽媽會說什么,比如“胡說,它們像成熟的洋蔥那么大,或者是像手提箱那么大,或者是像爺爺?shù)溺娔敲创蟆保硪粋€媽媽只是微笑著,用指甲輕輕地敲打著自己的紐扣眼睛,啪嗒、啪嗒、啪嗒,像從水龍頭落進水槽里的水滴一樣的平穩(wěn)和連綿不絕。接著卡羅琳就發(fā)覺,這的確是水的聲音,廚房里就只有她一個人了。
翻譯的可讀性明顯,措辭上來看比較貼近兒童的口語化,翻譯的語言形式更加活潑、生動,考慮到兒童認知水平和詞匯量,例如“手提箱”與“公文包”的區(qū)別,tap-tap-tapping翻譯為“啪嗒、啪嗒、啪嗒”創(chuàng)造多種感官的形象,身臨其境,同時將進行時用中文重復表達出來,兼具形和神的翻譯意境。翻譯更妙之處在于,將目的語中特有的長短句式結(jié)合起來,讀起來抑揚頓挫,富有節(jié)奏感。同時這一段也是描寫出小女孩那種孤立無助的絕望之感,環(huán)境的烘托引人入勝。
ST3:Its fingernails scraped her skin,but it was too slippery to grip,and Coraline pulled away successfully。And then the eyes opened,four black buttons glinting and staring down at her,and two voices that sounded like one voice that Coraline had ever heard began to speak to her。One of them wailed and whispered,the other buzzed like a fat and angry bluebottle at a window-pane,but the voices said,as one person,“Thief!Give it back!Stop!Thief?!?/p>
它的指甲刮到了她的皮膚,不過怪物的手滑得很難抓住她,所以考羅琳成功地逃脫了。這時,怪物的眼睛睜開了,四只閃閃發(fā)光的黑色紐扣眼睛朝下瞪著她,兩個考羅琳從沒聽到過的聲音開始對她說話了。其中一個聲音又是嚎啕又是低語,另一個聲音像窗玻璃上肥大而憤怒的青蠅,嗡嗡地直叫,不過這兩個聲音都異口同聲地說:“賊!還給我!站住!賊!”
下面來分析篇章的結(jié)構(gòu),原文僅為兩段文字,考慮國內(nèi)兒童的閱讀接受能力,譯者有意將很長段落篇章切分成若干小段,氣氛的渲染性的手段更為多樣,如省略號,長短句的節(jié)奏的運用,語言措辭要更為高超,如:“它的指甲刮到了她的皮膚,不過怪物的手滑得很難抓住她”,采用增譯的手段補充了怪物的手,同時劃和刮的感覺點并不一樣,因此身臨其境的感覺也不一樣。
三、小結(jié)
本文主要通過一定的文學評判標準來分析譯文在不同的目標群體影響效果。上述文章重點分析了譯文的文學影響,但也要重點關(guān)注社會影響力。筆者認為Coraline不僅是一本兒童讀本,更是值得國內(nèi)父母反思幼兒教育的一本獨特的教育文本。譯者的譯文需要提供父母身臨其境的心靈沖擊的文本環(huán)境,同時也更多的愛好兒童翻譯的譯者投身于繁榮我國兒童文學翻譯的事業(yè)來。當然,我們在此討論不僅是具體篇章中翻譯問題,更多是作為一名專業(yè)的翻譯工作者怎樣介入兒童圖書翻譯事業(yè)中去,本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研究:
1、翻譯工作者應具有國際視野,與墻外開花墻內(nèi)香的海外兒童翻譯狀況相比,我國國內(nèi)的兒童書走出去境況不容樂觀,本民族的特色究竟通過書籍、動畫影片還是游戲或游戲周邊帶出去?
2、現(xiàn)在兒童的興趣點究竟體現(xiàn)何處,全民閱讀水平不理想,如果說閱讀要從娃娃抓起,那么兒童圖書引進問題需要好好討論,像“喜羊羊與灰太狼”低幼化的兒童創(chuàng)作顯然不能滿足現(xiàn)代社會兒童個性化的要求。
3、譯者自身翻譯素養(yǎng),英語如今在中國似乎成了全民普及的語言,讀者對譯者的翻譯水平和風格自有自己的評判,這些反饋意見都可以從電子購物網(wǎng)站的評論看得出來,因此除了最基本的語言能力,譯者是不是該形成自己翻譯語言風格特色或者進一步語言品牌?
【參考文獻】
[1] 〔英〕尼爾·蓋曼. 楊玲玲, 譯. 鬼媽媽[M].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 2011.
[2] 徐德榮. 兒童文學翻譯芻議[J]. 中國翻譯, 2004.(6):33.
[3] 李宏順. 國內(nèi)外兒童文學翻譯研究及展望[J]. 外國語, 2014,(5):69.
[4] 兒童文學要少講道理[OL].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http://www.gapp.gov.cn/contents/236/161695.shtml. 2015-9-20.
[5] 少兒圖書年出4萬種兒童文學占三成[OL].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http://www.gapp.gov.cn/news/1670/206077.shtml. 2015-9-20.
[6] 兒童文學翻譯人才培養(yǎng)亟須加[OL].中國新聞出版網(wǎng). 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1/2011-11-07/15778.html. 2015-9-20.
[7] 楊秀飛, 古宇杰, 李偉強. 小學兒童被父母忽視類型與其情感能力的關(guān)系[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5.(7):1096.
[8] 現(xiàn)代漢語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2,6.
[9] 許 鈞. 翻譯概論[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9.
[10] 徐德榮, 江建利. 論兒童文學翻譯批評框架[J]. 外語研究, 2014,(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