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偉偉
摘要 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一體化的重大改革。改變了以往大學所通常使用的教務和學生各管一塊的傳統(tǒng)做法,改善了學生管理相對獨立及松散的格局?!笆钇谌锣l(xiāng)”作為直接面向學生,引領學生了解社會、服務學生增長才干、培養(yǎng)學生塑造健康人格的活動載體,更應該通過有效的實踐思想、實施路徑、有效辦法,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調動教師授業(yè)解惑的能動性,努力整合“育人以學生為本”和“辦學以人才為本”教與學兩大功能,全面協(xié)調地促進學風提升。
[關鍵詞]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教學一體化
“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利用暑期將自己所學知識與農(nóng)村經(jīng)濟、文化、教育、科技衛(wèi)生建設結合起來,對農(nóng)村進行服務的一種社會實踐方式?!叭锣l(xiāng)”對于大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認知的和梳理,對當前社會的認識和觀察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過去的幾年這項活動只是極少數(shù)學生在參與,無論是從知識層面的介入,還是看待問題的角度,步入社會的態(tài)度都是相對薄弱的。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一體化機制給校團委敲響了警鐘,我們更應該利用好這一契機,真正的讓學生從“三下鄉(xiāng)”中受益,獲得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社會觀察力的提高。
1 當前存在的問題
(1)認識不到位。大部分學生之所以參加是因為學院要求或是為了個人榮譽,全校參與“三下鄉(xiāng)”者不超過3%,相當于一個班級當中超不過2名。使得整個活動偏離了原始的出發(fā)點,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時間不充分。由于團省委關于暑期社會實踐的統(tǒng)一部署,在每年的六月底下達,所以從校團委到分團委作為組織機構,對活動主題、實踐步驟、活動行程的安排等等,往往準備不充分。給流于形式創(chuàng)造了機會。
(3)缺乏理論指導。歷年的暑期社會實踐項目都存在一定的專業(yè)性,這些專業(yè)性較強的實踐主題,團委老師在理論指導方面有力不從心之感。進而造成學生對實踐活動的認識也大多流于表面,對實踐目的、活動方式都存在困惑。
(4)形式大于內(nèi)容,實踐成果欠佳。由于前期理論準備的不足,團委雖在活動形式不斷創(chuàng)新,但是在理論指導、專業(yè)指導方面都存在欠缺。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能有的放矢的開展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存在流于形式,形式大于內(nèi)容等情況,導致在總結階段成果的轉化和實踐報告的寫作存在難度,后期拼湊、流水賬、無理論深度、無現(xiàn)實意義等問題普遍存在。
2 改革的目標方向
為解決上述問題,改變瓶頸,校團委大膽嘗試,在未來的社會實踐項目中,將社科部、科研處、教務處作為指導機構,由二級學院團委具體負責,組織調動各學院專業(yè)教師、博士生作為指導教師,結合其專業(yè)課題、研究方向、教師研究課題,確定三下鄉(xiāng)實踐主題,使社會實踐成為教師理論研究的實踐平臺。在暑期實踐中,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不同層次的需要,通過按需立項,按項組隊的方式,把社會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與專業(yè)實習相結合、與科研項目和科研開發(fā)相結合、與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相結合、與校市校企合作相結合,使社會實踐活動提升了內(nèi)涵,增強社會實踐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層次性,從而也增強了實踐活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保持了鮮活特色,同時也縮短了學生走向社會就業(yè)的適應過程。通過社會實踐把當代大學生成長與社會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好地走向社會”。
2.1 打造一目標二合作三支持的體驗式德育教育新范式
在2004年國務院下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提到,要將社會實踐作為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江澤民同志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的時候指出“要健康成長,不僅要學習書本知識,而且要向社會實踐學習,自覺地投身于火熱的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知識更新和發(fā)展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試金石,也是青年鍛煉成長的有效途徑。青年人要立志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條件艱苦的地方去,鍛煉意志,砥礪品格,把學到的知識用于實踐,在實踐中繼續(xù)學習提高。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這是古往今來許多人成就一番事業(yè)的經(jīng)驗總結。”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yǎng)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應將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打造成一目標二合作三支持的體驗式德育教育新范式:一個目標即提升我校學生的整體科研水平,共促學風向上;二合作即老師和學生緊密合作、聯(lián)席會議部門的合作;三支持即得力于科研處、社科部、教務處全力支持。校團委在今后的實踐活動中可以與科研處、社科部、教務處進行有效溝通交流,將社會實踐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變抽象的思政課理論教學模式變?yōu)樾蜗蟮捏w驗式德育教育新范式。在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積極參加社會調查、生產(chǎn)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fā)明和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提高社會實踐的質量和效果,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增強社會責任感。
2.2 搭建暑期社會實踐與專業(yè)課堂教學“教與學”共贏的平臺
我校校長指出的堅持質量工程的規(guī)范化建設并努力探索追求永恒質量與組織動力及活力的關系。這應成為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三亞學院“311”課程體系的設置,力圖實現(xiàn)培養(yǎng)有專業(yè)知識技能的人才。為實現(xiàn)這一教育目的,需要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兩條線的有機配合。暑期社會實踐作為實踐載體,作為素質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有機融合。由校團委、社科部、科研處、教務處、分院專業(yè)教師相配合,實現(xiàn)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一體化機制的有效探索之一。
2.3 培養(yǎng)提升我校學生對專業(yè)知識梳理整理及靈活運用的水平
暑假社會實踐與科研、教研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帶著教師的科研、教研課題步入社會,參與學習、調研、實踐,收集整理第一手資料,以獲取社會效應與科研效應的雙豐收,從而提升我校師生的學術理論水平,讓科研導航暑期“三下鄉(xiāng)”,提升我校學生整體科研水平。
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既是學生管理的常規(guī)工作內(nèi)容,也是學校實踐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獨特性可以作為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一體化的嘗試。由原來的學生盲目課外實踐變?yōu)榻處熆蒲辛㈨梼?nèi)的社會調研,由原來的學生“走過場”短期實踐變?yōu)榻處熼L期課題項目內(nèi)的扎實調研,由原來的學生“突擊拼湊”實踐報告變?yōu)閷I(yè)教師指導下的高質量撰寫和知識梳理。
3 改革的基本對策
構建常態(tài)化是改革的根本出發(fā)點,是將教與學相互糅合的必然過程。暑期“三下鄉(xiāng)”由以往的兩周-四周的短暫性階段性,轉變?yōu)橐粚W期甚至一學年。整個社會實踐貫穿于整個學期或學年,具體在二級學院實施開展,主要經(jīng)歷課題申報--->課題評審--->課題組隊--->課題實踐--->項目總結表彰五個階段。
3.1 課題申報階段
各學院通過教學相結合加大宣傳力度,鼓勵本院師生積極參與調研課題的申報工作,組織各個專業(yè)老師申報多個調研課題。調研課題的設計根據(jù)按需設項,按項組團,雙向受益,自愿參加的原則,要緊密圍繞我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特點,結合我省旅游發(fā)展、城市建設和農(nóng)村進步,設計主題明確,易于操作。
3.2 課題評審階段
為增加各學院在暑期“三下鄉(xiāng)“前期準備及實踐過程中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各學院審核申報的調研課題。對申報的社會調研課題由各個學院自行組織專家、學者進行充分評審、論證。對于選題新穎、調研主題明確、可操作性強、具有較好的實踐價值和應用價值的課題,各學院應作為重點課題予以扶持。
3.3 課題組隊階段
各學院根據(jù)選題的實際情況,組織動員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來,組織開社會實踐的專題培訓,做好“三下鄉(xiāng)”服務團隊的組建工作。組隊采取學生主動報名與學院推薦相結合。各學院根據(jù)課題需要組建團隊,所需成員可由申報課題的老師根據(jù)專業(yè)、能力等方面要求進行挑選,可以以各種形式建立團隊,如學院組隊、班團組隊、社團組隊、寢室組隊、黨員組隊、城鄉(xiāng)組隊等,鼓勵同學跨學院、跨學科、跨社團組隊,以形成優(yōu)勢互補的高質量、高效率的學習型團隊。申報課題的老師應當以書面材料的形式說明課題調研的內(nèi)容、方式、效果等方面。各團隊需有指導老師,鼓勵老師隨行。
前三個階段主要是工作籌備階段,課題實踐是二級學院在整個實踐活動中的重中之重部分,各學院根據(jù)前期準備進行各具風格和專業(yè)特色的實踐,樹立學生管理與教學管理一體化的實踐模式,爭創(chuàng)教學一體化品牌。
為深入貫徹我校學生管理與教學管理一體化的宗旨,切實改善當前不良狀況,著力通過大學生社會實踐增強我校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調研能力、分析能力和社會觀察力,提高老師對學生專業(yè)知識及第二課堂育人的授業(yè)解惑力度,根據(jù)我校實際情況,繪制了基本操作流程圖,如圖1。
結語
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一體化機制不僅僅是句口號,其目的在于切實落實好“育人”的功能,一切從學生出發(fā),讓學校每一塊工作都直接對學生負責。我們要努力通過當前我校發(fā)展進程中的教與學的契合點,真正尋找其內(nèi)在的相通相連相互作用的關鍵點,從實質上實現(xiàn)一體化。
“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自身的改革與完善是必要的,但是真正要實現(xiàn)教學管理一體化,還必須建立諸多與之相適應的運行載體和制度。目前,新改革方案已經(jīng)形成,我們也將在改革的道路上積極謹慎的推進此工作的進行,真正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需求的社會人才、國際人才,不斷提升我校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樹立我校陽光學子的形象。
作者單位
三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