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軍 吳偉偉
?
關于數字化軍檢的思考
■ 唐 軍 吳偉偉
本文探討了數字化檢驗應用在裝備質量監(jiān)督中的優(yōu)點、存在的問題,并從改進軍代表辦公環(huán)境、注重裝備測試性研究、加強對數字化軍檢運用的探索等三個方面提出了展望。
當前,社會正以空前快速的步伐邁向信息時代,信息時代最大的特征就是幾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被轉化為可被計算機識別和處理的“1”和“0”代碼進行管理。因此,信息時代又被稱為數字化時代。作為武器裝備質量監(jiān)督和檢驗驗收這個技術密集、準確性、規(guī)范性要求極高的行業(yè),充分利用電腦的功能對相關信息進行集成、系統(tǒng)管理,逐步構建裝備數字化檢驗模式,提高檢驗的準確性、規(guī)范性及高效性,已成為軍代表檢驗驗收工作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1.檢驗手段智能化
數字化軍檢與傳統(tǒng)軍檢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其是以數字化信息為主,檢測設備和裝備之間具有數字化的檢測接口,裝備的各種質量特征信息(性能指標、功能指標)能夠直接被檢測設備自動獲取,再通過計算機處理和判別,并將結果上傳至用戶端或數據庫。檢驗人員無須再頻繁操作檢驗儀器和儀表,重復記錄檢測數據。同時,軍檢工作中,軍代表總不可避免地需要了解和掌握某些產品基本信息和質量狀況(如設計圖紙,規(guī)范標準,技術狀態(tài)變更、不合格品處理情況,企業(yè)檢驗結果等)。有時,檢驗現場遇到突發(fā)情況和難以判斷的問題,也需要及時求助于領導和專家。在數字化軍檢中,這些信息均已貯存于數據庫中,可通過網絡適時進行獲取,軍代表在軍檢現場需要了解哪些資料,得到什么樣的幫助,通過網絡可直接獲得,其他人員也可以在網上適時觀察到軍檢現場的情況,掌握檢驗過程和結果。
2.信息處理數字化
由于軍檢信息均實現了數字化處理。檢測記錄一是做到無紙化,所有檢測記錄在形成過程中均是能被相關計算機處理的文檔文件或電子文件,進而被轉化為電子檔案;二是傳輸方便,檢測信息可同時多向傳遞,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如可從軍檢現場直接傳送回辦公室,從檢測設備發(fā)送給數據庫;三是信息檢索使用快捷方便,對以前檢驗檔案進行查閱,只需登錄相關數據庫,輕點鼠標即可。數字化軍檢中,檢驗流程可適時進行控制,軍代表在辦公場所能直接觀察到檢驗現場的情況,進行遠程控制和操作。這對于哪些駐地遠離檢測現場,同時擔負多家企業(yè)、多種裝備檢驗任務的軍代表而言,可以減少辦公室與現場的來回奔波,消除高負荷、高強度地“巡回式”軍檢模式,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企業(yè)質量管理體系和資格保證能力的監(jiān)督上,做好對重點部位、關鍵工序的質量把關。
3.提升了軍檢工作效率和準確性
當前,軍代表檢驗工作中一方面存在著人少事多的矛盾,另一方面檢驗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不高的問題又較為突出。采用數字化軍檢,將軍代表檢驗中原本一些簡單重復的工作采用電腦進行自動處理,智能化的檢測手段和方法將原先多種儀器和設備的檢測功能合并為一種,成倍提高了檢驗速度,減少了軍代表的工作量,可極大地提高檢驗工作效率。如:某型專用電源新型數字檢測儀,將電壓、電流、過欠壓報警、電量檢測等功能合為一體,同時具有自動檢測、記錄和數據打印的能力,一臺檢測儀可取代以前六種儀器,節(jié)省工作量達70%,效率提高了三倍。由于數字化軍檢采用的是智能化、自動化的檢測手段,其檢測的準確性是由儀器、儀表自身的精度所決定的,檢測中只要設備的精度符合要求,其結果無疑是準確可靠的。數字化檢測流程代替人工操作過程,檢測項目一目了然,檢測的方法也統(tǒng)一規(guī)范,避免了人工檢驗中的隨意性和誤操作。軍代表通過對檢測數據的挖掘分析,可準確掌握生產過程中零部件加工和關鍵工序質量保證能力指數,排查出質量薄弱環(huán)節(jié),為確定日常質量監(jiān)督重點和處理質量問題提供了決策依據。
1.軍代表辦公自動化程度離數字化軍檢要求相距甚遠
數字化軍檢是一套復雜的系統(tǒng),它不僅僅是檢測設備和裝備檢測接口的數字化,要想最大地發(fā)揮其功能,軍代表的辦公設施也必須實現自動化,符合數字化軍檢的需求。如:實現辦公電腦與檢測設備的網絡化,辦公電腦可同步采集和處理檢測設備輸出的檢測數據并存入數據庫,檢測設備也可自主調用查閱產品圖紙資料、檢驗規(guī)范等技術文件,實現信息共享;針對裝備不同質量特性開發(fā)專用軍檢軟件,自動控制檢測流程,發(fā)現質量問題能智能化地判斷處理并給予警示性提醒;通過在檢測現場預先安裝攝像探頭,把檢測情況實時傳送到軍代表計算機屏幕上,實現軍代表對檢測現場的遠程監(jiān)控。目前,受工作條件和經費限制,軍代表辦公電腦僅能聯成內部互聯網,也缺乏專用軍檢軟件的支撐,自動化條件還遠達不到開展數字化軍檢的程度。
2.裝備可數字化的測試性不高
要實現數字化軍檢除了檢測設備和儀器要滿足數字化檢測要求外,另一個關鍵點就是被檢測裝備要留有數字化的檢測接口,符合數字測試要求。但在裝備研制過程中,設計師往往只關注功能、性能指標的可達性,對于可靠性、保障性、測試性這樣的指標要求重視不夠,造成裝備自身功能性能指標很好,但沒有留有充足的數據接口,造成裝備內部模塊的性能指標無法采集和輸出,即使有了數字化的的檢測設備也不能發(fā)揮作用。有的裝備具有較好的測試性,但在研制階段沒有同步研制相應的數字化檢測設備,致使其測試性不能充分體現出來。
3.數字化軍檢的概念和標準還不統(tǒng)一
由于數字化軍檢尚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對其概念和應具備的標準還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因此,在實踐中容易造成概念和標準的混亂。久而久之,必然會影響到數字化軍檢的發(fā)展。同時,不同種類的裝備對數字化檢測方式的要求并不一致。如,電子裝備由于其本身的信息化程度較高,在研制過程中只要注重可測試性工作,留有充足的數據輸出輸入接口,采用數字信號,基本能夠滿足數字化軍檢的要求。而彈藥產品,結構簡單,密封程度高,大多屬于一次性使用,在生產和貯存階段采用數字化方法進行檢測較為困難。
1.加快軍代表辦公自動化,使之滿足數字化軍檢要求
隨著軍代表工作的條件日益改善,現代化的辦公設備已基本配套到每個軍代室,辦公網絡化,信息處理自動化已成為常態(tài)。在這種背景下,軍代表辦公自動化建設應考慮到數字化軍檢的需求。加強辦公網絡建設,使軍檢現場、軍代室辦公場所、資料室、企業(yè)相關部門電腦之間可以互聯互通,以實現檢驗信息的共享。軍檢中軍代表通常需要的信息有:制造與驗收規(guī)范、產品標準、圖紙資料、工藝文件、批產品質量狀況等,這些信息量大且十分重要,因此可采用電腦輔助管理,建立專門的信息系統(tǒng)來處理。還可充分利用電腦計算、信息處理等功能對軍檢行為進行控制。如:根據企業(yè)生產計劃和軍檢提交請求,自動審查提交條件,編制軍檢計劃,進行計劃與實際工作監(jiān)控;自動記錄、跟蹤、分析檢驗信息,對照制造與驗收規(guī)范要求對裝備檢驗過程進行動態(tài)管理;建立裝備質量信息庫或專家系統(tǒng)庫,在發(fā)現質量問題或產生爭議時,隨時提供技術支持。
2.注重裝備測試性研究
在裝備研制時充分注重測試性的研究,根據裝備功能和性能指標特點開發(fā)適合數字化檢驗的接口和能力。與裝備同步研制檢測設備,開發(fā)數字化檢測軟件,根據裝備測試性的總要求制定具體的指標,將測試性細化至裝備的組成模塊和部件中,運用系統(tǒng)集成或總線處理技術采集各組件的具體指標數據,并進行數字化轉換。做到總體指標要和關鍵模塊、組件指標數據都能夠采用數字化方式進行檢測。在裝備測試性研制的同時,還要注重測試場所和測試隊伍建設。測試場所是開展數字化軍檢的物質基礎,應按照數字化軍檢的要求安裝圖像采集設備、數據傳輸網絡,配備相應的電腦、掃描儀、數碼相機等。測試隊伍是數字化軍檢的人力資源,要求熟悉并掌握具體裝備數字化檢驗的手段和方法,對檢驗信息進行正確采集和傳輸,處理檢驗中發(fā)現的質量問題。
3.加強對數字化軍檢的研究和運用
數字化軍檢對于傳統(tǒng)的軍代表檢驗而言是一項新生事物,它代表了軍代表檢驗工作的發(fā)展方向,在裝備技術性能日益復雜和質量要求不斷提高的形勢下,對于減輕軍代表工作負擔,提高軍檢效率,滿足檢驗要求具有重要意義。但對于其標準和定義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結論,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和運用??梢愿鶕b備質量發(fā)展趨勢和軍代表檢驗工作的實際需求,制定出裝備數字化軍檢的規(guī)范或標準,為數字化軍檢的發(fā)展及運用提供支撐和指導,如:要求在裝備研制任務書中明確應符合數字化軍檢要求;軍代室在建設中應滿足數字化軍檢的硬件需求;軍代表業(yè)務訓練中開展數字化軍檢研究等。
(作者單位:解放軍駐揚州地區(qū)軍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