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簡子問于成摶(tuán):“吾聞夫羊殖者,賢大夫也。是行奚然?”對曰:“臣摶不知也?!焙喿釉唬骸拔崧勚?,子與友親;子而不知,何也?”摶曰:“其為人也數(shù)變:其十五年也,廉以不匿其過;其二十也,仁以喜義;其三十也,為晉中軍尉,勇以喜仁;其年五十也,為邊城將,遠(yuǎn)者復(fù)親。今臣不見五年矣,恐其變,是以不敢知。”簡子曰:“果賢大夫也,每變益上矣!”
趙簡子是春秋末年晉國的卿。有一次,他問大夫成摶:“我聽說羊殖是賢大夫,他的品行到底如何呢?”
成摶回答說:“我不知道。”
趙簡子說:“我聽說你和他關(guān)系很親密,你卻不知道他的品行,為什么呢?”
成摶說:“羊殖的為人多次變化:他十五歲時,廉正不隱瞞自己的過錯; 二十歲時,仁厚愛正義;三十歲時,做晉國的中軍尉,勇敢又富有仁愛之心;五十歲時,做駐守邊城的將領(lǐng),讓已經(jīng)和晉國遠(yuǎn)離的邊民又重新親近了。如今我已經(jīng)和他五年沒見面了,我恐怕他有變化,所以不敢說了解他?!?/p>
趙簡子說:“羊殖真是個賢大夫啊,他的每一次變化都是向好的方面發(fā)展!”
人隨著境遇的改變都會有一些變化,但多數(shù)人并不能始終保持向上,始終向好的方面變化,羊殖做到了這一點,所以,無論一個人目前品行如何,只要一直是在變好,就是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