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片呈現(xiàn)了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二元性。強烈的對比、矛盾、沖突在影片中比比皆是。但文化不是固定不變的,文化中的差異會在共性里得以緩和與并存。
關鍵詞:文化中的差異;差異中的共性
作者簡介:程帥帥(1989-),女,山東人,山東藝術學院傳媒學院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2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2-0-01
按照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的經(jīng)典表述,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里獲得的一切能力和習慣。它深深地根植于人們的心中,并對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產(chǎn)生細致入微的影響。這些影響在電影中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
一、文化中的差異
(一)物質層面的差異。在飲食上,第一次吃飯是瑪莎和朱師傅在家吃飯。中國人意識中講求美滿團圓的觀念。中國人還講求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生活狀態(tài)。但是瑪莎作為西方人,由于文化差異,她更希望自己有獨處的時間,不會想到要和朱師傅同在餐桌吃飯。這都展現(xiàn)了都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
(二)行為層面的差異。其一,在美國的法律中,只有兒女是直系親屬。所以瑪莎很難理解自己的丈夫把父親接來與他們同住。而對曉生而言,希望有一天把父親接到美國來享天倫之樂。其二,西方文化造就了西方人直來直往有什么說什么的人格特點,相對而言中國人講求含蓄,無論做事還是情感表達講究的是含而不露。其三,在教育方式上,朱師傅很難理解瑪莎的教育方式,覺得美國動畫全是怪力亂神,不適合孩子看。他看到美國人在教育方式上民主的,而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里孩子是“打出來的”。物質層面和行為層面的東西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沖突中是容易改變的。物質層面的東西是表象,行為層面的東西會影響甚至改變物質層面。
(三)精神層面的差異。其一,在飲食方面朱師傅認為各種食物要調和食用才有助于健康,但對于瑪莎而言,追求開放、求變、簡單、健康的生活方式,對烹飪遠遠沒有中國人那么講究。所以在飲食上不同選擇是與兩者的思想觀念層面息息相關的。其二,西方人講求公平公正和民主,認為人人平等。在教育孩子方面,中國的家長是高高在上的,孩子只有服從。這種講求平等和公平的教育方式是和朱師傅觀念里的中式教育相悖的。其三,時間觀念上,影片展示了太極推手、中國書法以及朱師傅覺得“幾十年之后大家入土為安,沒有什么了不起的”等,都體現(xiàn)了中國人講求慢條斯理的生活。而美國人惜時如金,在他們看來時間是很重要的。其四,關于父親的走失,在曉生的根深蒂固的觀念里,一個人就應該照顧父母,就像父母照顧自己一樣。這是曉生和瑪莎在思想觀念方面的差異,是文化中最難改變的一部分。
中西方文化在物質層面、行為層面以及精神層面的確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尤其精神層面的東西在文化沖突中很難改變。但文化不是固定不變的。文化哲學家馮·皮爾森對于文化法則的認識關鍵在于,“文化中根源于人的支配性沖動的固有性應被根源于人的自由意志的超越性所不斷突破。在這里,固有性指的是認得觀念世界和行為所具有的封閉性、確定性特征,而超越性則是由于人的自由意志對于現(xiàn)存秩序的沖擊,而這種超越最容易在危機狀態(tài)下凸顯?!眲⒅驹凇冻叫耘c固有性的變奏》一文中指出了皮爾森在以文化的固有性和超越性的變奏這一主線來構建文化戰(zhàn)略時的問題,認為所有的文化觀念和文化理想都是為每一個個體的人所持有的,文化的超越性突破其固有性,是由每一個擁有思考能力和價值判斷的個體實現(xiàn)的。而導致觀念轉變的超越性力量,基于個體對生命的敬畏、對家庭的呵護、對社會不義的反抗等的信念之上。這些理論綜合起來可以解釋《推手》中的文化差異中的共性。
二、差異中的共性
(一)文化不是固定不變的。其一,第二次吃飯的時候,曉生分別用筷子和刀叉吃飯。對于曉生而言在美國生活了多年后,他也融入了西方飲食文化中。這說明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其二,中國人在為人做事、情感表達上講究含蓄,當曉生給陳太太家打電話時他說話干脆直接,從而使自己的父親難以接受。此外,曉生和陳怡茜在思想層面是很西化的,他們都看透了老人的心思,就主動想方設法地撮合兩位老人??梢妰扇说乃枷胧呛荛_放的。
(二)對家庭的呵護是導致觀念轉變的超越性力量。關于和父親同住這件事上,中西方是存在很大差異的。但從朱師傅走失事件之后,他為了兒子一家生活的安定幸福,決定不和兒子住在一起。對于不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瑪莎而言,她也似乎理解了丈夫曉生對父親盡孝道、理解了曉生觀念里無法改變的東西。所以影片最后我們看到瑪莎精心的布置朱師傅的房間,還征求曉生的意見?,斏膶φ煞虻睦斫夂娃D變也是為了維護家庭的和睦。
對兩個老人而言,受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的影響,他們覺得一大把年紀了不應該為老不尊,后來羞于來往。影片最后陳太太和朱師傅似乎想明白了什么,繼續(xù)來往。文化沖突又一次得到了和解。影片呈現(xiàn)了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二元性。強烈的對比、矛盾、沖突在影片中存在卻最終得以和解。文化不是固定不變的,文化中的差異會在共性里得以緩和與并存。
參考文獻:
[1][英]愛德華·泰勒:《原始文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2]劉志:《超越性與固有性的變奏》
[ 3 ]百度文庫:ht tp://wenku.baidu.com/view/53a99b84cc22
bcd126ff0c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