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松
在高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對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合理的設計,并且要鼓勵學生展開對于很多問題的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究。
下面以“動能的改變”的教學為例對高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分析。
一、探究主題的有效引出
在探究式課堂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要進行的是探究主題的引入環(huán)節(jié),這是奠定課堂教學的基礎與氛圍的一個過程。探究主題的引入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切入點。教師可以選取那些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躍學生思維的問題引入方式。教師可以將教學知識點融入到一些生活場景或者是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與問題中,透過生活化的思考問題的引出來有效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迅速融入到探究氛圍中。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容易受到學生的喜愛,也是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實踐的過程所在。例如,在引入“動能的變化”的探究主題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保齡球撞擊球瓶的做功運動,在保齡球撞擊球瓶的過程中,保齡球的速度慢慢減慢,動能慢慢減少。在闡明這樣的現(xiàn)象之后,讓學生對保齡球動能減弱的原因進行分析,進而可以引出一系列的問題:如果做功的物體受到外力的影響,那么這個物體的動能是否會增加?如果做功的物體向外做功,那么這個物體的動能是否會減少?“做功”和“動能”之間的關系究竟是怎樣的?這些思考問題,不僅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而且能夠讓學生迅速融入到探究的氛圍中,使學生對于課堂教學主題的思考更加深入。
二、透過實驗展開對于問題的探究
探究主題以及相應的思考問題得以引出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透過實驗來展開對于問題的深入探究,這是探究式教學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上面看到的視頻,以及教師提出的一些思考問題來進行分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探討要想驗證或者說明相應的主題可以有的實驗方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相應的探究主題來展開對于實驗過程的設計。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夠凸顯學生的教學主體性,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例如,不少學習小組都想到用繩子遷移小車運動的實驗驗證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設計的實驗來進行相關思考,引導學生解決以下問題:這個動力探究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需要的物理量有哪些?在實驗的過程中小車受到的力有哪些?如果要將細線的拉力變成合力,那么對于其他的力要進行怎樣的處理?在實驗過程中,如何保持摩擦力的平衡,這個平衡要維持到什么程度,對于這個平衡度要通過什么樣的方式進行驗證?在實驗過程中,影響小車做功的因素有哪些?對于這些問題有了較好的分析后,學生的實驗過程更有針對性,從而提高探究實驗效果。
三、對于理論的總結與提煉
在完成小組實驗后,最后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對于實驗結果進行有效的歸納總結,并且最終提煉出相應的實驗結論。這不僅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與實驗操作技能,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與歸納能力。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反思與總結,讓學生在問題的伴隨下來有效歸納相應的實驗結論,從而提高實驗效果。例如,在學生對于實驗結果進行歸納與提煉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兩個問題:(1)如果運動做功的物體會受到力的作用,那么在動能定理中W代表的是什么?(2)我們在恒力作用下、物體直線運動的前提下推導出了動能定理,那么在變力作用、曲線運動的前提下動能定理是否依然成立?對于這兩個問題的思考,能夠為學生的實驗結果的產生提供有價值的引導,這是教師在學生的自主探究中應給予學生的有效啟發(fā)。教師要對于學生自主探究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更加合理的設計,并且要扮演好自身的教學組織者與引導者的角色,這樣才能夠保障物理課程的探究式教學收獲更好的效果??傊诟咧形锢硖骄渴浇虒W過程中,教師要對于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更加合理的設計。首先需要進行的是探究主題的引入環(huán)節(jié),這是奠定課堂教學的基礎與氛圍的一個過程。探究主題以及相應的思考問題得以引出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透過實驗來展開對于問題的深入探究。在完成小組實驗后,最后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對實驗結果進行有效的歸納總結,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反思與總結。這樣,能夠讓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收獲更好的效果。
(本文是鹽城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課題《高效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