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進一年輕教師,校長語重心長地對他說:考100分的學生你要對他好,以后他會成為科學家;考80分的學生你要對他好,他可能和你做同事;考試不及格的學生你要對他好,以后他會捐錢給學校的;考試作弊的你也要對他好,他將來會成你的上司的;中途退學的同學,你也要對他好,他會成為比爾·蓋茨或喬布斯……雖然只是戲言,但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條條大路通羅馬,人人皆有成功的可能性。
說起“好”學生和“差”學生這耳熟能詳?shù)念^銜,同學們可能都是愛恨交加。也許,學生本就不該分“好”和“差”。但是教育工作者普遍認為,評價體系在學校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成長過程中應不斷給予適合的評價,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而此時,多一把尺子就能多出一批好學生……那么,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學生究竟有哪些優(yōu)點和煩惱,那些曾經(jīng)的“差”學生又是憑借哪些特質逆襲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