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琴
(通許縣人民醫(yī)院 兒內科 河南 開封 475400)
?
新生兒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68例臨床分析
宋愛琴
(通許縣人民醫(yī)院 兒內科河南 開封475400)
【摘要】目的探討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特征及其治療方法。方法隨機選取通許縣人民醫(yī)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重度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68例,根據(jù)轉歸將患兒分為死亡組與存活組。對所有患兒的胸部X線特點、診斷方法、呼吸機應用參數(shù)和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54例患兒順利治愈,14例患兒死亡,死亡率為20.59%;絕大部分患兒胸片檢查可見雙肺存在斑片狀陰影,部分顯示為彌漫性浸潤影;心臟彩超檢查顯示高達83.82%的患兒合并PPHN;存活組患兒的PaO2水平明顯高于死亡組,F(xiàn)iO2水平明顯低于死亡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以呼吸機輔助通氣為主的綜合治療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新生兒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呼吸癥狀,其中入院血氣參數(shù)評估有利于對患兒的預后進行判斷。
【關鍵詞】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診斷;治療;回顧性分析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是一種常見的肺部彌漫性損害疾病,致病原因復雜,患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彌漫性滲出、肺順應性下降、呼吸窘迫和頑固性低氧血癥等特征[1]。有研究指出,約50%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在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的情況下死亡[2],本次研究為探討此類患兒的臨床特征、診斷及治療方法,隨機選取通許縣人民醫(yī)院近年來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68例,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將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通許縣人民醫(yī)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重度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68例,男性42例,女性26例,胎齡分布為34~42周,平均(37.4±1.3)周;包括46例剖宮產,22例順產;其中19例出生后存在重度窒息史,18例胎膜早破,26例新生兒肺炎,5例新生兒敗血癥。
1.2診斷標準①胎齡≥34周;②發(fā)病距出生時間≥6 h;③存在嚴重原發(fā)病,如胎糞吸入、感染、窒息等,在原發(fā)病開始后1~3 d內出現(xiàn)進行性呼吸困難;④動脈血氧分壓/吸入氧體積分數(shù)在100 mm Hg以下,且持續(xù)氣道正壓在5 cm H2O以上;⑤胸片示患兒雙肺存在浸潤影且肺水腫改變;⑥超聲心動圖檢查未發(fā)現(xiàn)左房高壓。排除顱內出血、遺傳性疾病、先天性呼吸系統(tǒng)發(fā)育畸形、氣胸及先天性心臟病所致呼吸窘迫[3-4]。
1.3治療方法①患兒入院后,對其進行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首選模式為SIMV模式,將FiO2設定為40%~100%,呼吸頻率為35~45次/min,PEEP為5~6 cm H2O,吸氣峰壓設定為20~35 cm H2O。②將液體量控制在60~80 ml/(kg·d)。③給予患兒適量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藥物,二者的起始劑量均控制在5 μg/(kg·min),并視患兒病情對藥量進行調整。④及早應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質,40~70 mg/(kg·次),可根據(jù)患兒病情重復使用2~4次。⑤對于合并持續(xù)肺動脈高壓者,給予西地那非0.5~1.0 mg/kg。⑥對堿化血液進行糾正,維持血pH于7.40~7.50。⑦抗生素抗感染治療。⑧其他對癥治療,包括護腦、護肝、護心、血糖維持等。
2結果
2.1臨床表現(xiàn)54例(存活組)患兒順利治愈,14例(死亡組)患兒死亡,死亡率為20.59%;絕大部分患兒胸片檢查可見雙肺存在斑片狀陰影,部分顯示為彌漫性浸潤影;心臟彩超檢查顯示高達83.82%的患兒合并PPHN。見表1。
2.2治療及轉歸存活組患兒的PaO2水平明顯高于死亡組,F(xiàn)iO2水平明顯低于死亡組(P<0.05)。見表2。
表1 68例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臨床表現(xiàn)(n,%)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后血氣分析參數(shù)比較±s)
3討論
臨床研究指出,同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相比,新生兒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多發(fā)生于肺炎、敗血癥、圍生期窒息之后[3]。對于輕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目前臨床上普遍采用鼻塞持續(xù)氣道正壓實施呼吸支持,對于重度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而言,呼吸機輔助通氣仍是其重要的治療基礎。但是在如何選擇通氣模式方面,目前臨床對于高頻或常頻通氣兩種模式的效果尚無統(tǒng)一定論。本次研究顯示,胸片檢查結果重度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普遍存在較為嚴重的間質性肺水腫和肺泡損害,患兒肺泡腔中存在大量炎性滲出,在胸片上可見彌漫性浸潤影或斑片狀陰影。即重度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普遍存在繼發(fā)性PS不足現(xiàn)象[4]。存活組患兒的PaO2水平明顯高于死亡組,F(xiàn)iO2水平明顯低于死亡組(P<0.05)。表明在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入院時,若檢查顯示患兒存在PaO2偏低、FiO2偏高的情況,應加強臨床觀察及監(jiān)測,防止呼吸狀況持續(xù)惡化危及生命安全,此外,提示發(fā)病初期的血氣參數(shù)分析結果可作為患兒預后判斷的有效依據(jù)。
綜上所述,以呼吸機輔助通氣為主的綜合治療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新生兒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呼吸癥狀,其中入院血氣參數(shù)評估有利于對患兒的預后進行判斷。
參考文獻
[1]楊梅,鄭平,李晶,等.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足月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療效觀察[J].臨床兒科雜志,2012,30(9):850-853.
[2]顏慧梅,王小虎.高頻振蕩通氣治療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23例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3):1976-1978.
[3]閆偉玲,李長青.高頻振蕩通氣治療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2015,22(6):50-51.
[4]王娜,佐日汗,王琳,等.足月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特征[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6):5947-5949.
(收稿日期:2015-10-14)
【中圖分類號】R 725.6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