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祺雯
生活中,有些人喜歡自嘲。個子矮,說自己是“濃縮的精華”;禿頂,笑稱自己是“聰明的腦袋不長毛”;長相不好,卻說“我很丑,但我很溫柔”……最近,美國《赫芬頓郵報》刊文稱,自嘲不僅是一種高明的人際交往手段,還是一劑能使自己身心健康的良方。
自嘲不是油嘴滑舌
在蘇州市榮格心理咨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看來,自嘲看似是拿自己“開涮”,博他人一笑,其實是給自己穿上了一層“保護衣”。一方面,人們的心理天平都傾向弱者,因此,自嘲是一種以退為進的大智慧;另一方面,擔心別人嘲笑自己的缺點,先下手為強,自嘲一下,可以變被動為主動,變悲觀為樂觀。
不過,生活中有很多人不喜歡自嘲。復旦大學心理系教授張學新將這部分人分為兩種:一種是“一根筋”的人,他們認為世界非黑即白,不懂得語言藝術;另一種是性格內(nèi)向的人,他們不善于表達,更別提自嘲了。
王國榮分析說,自嘲在一定程度上是性格的“外顯”,這種表達方式并非人人都喜歡,甚至有些人認為這是油嘴滑舌。因為我們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總是強調(diào)“莊重”“含蓄”,這在無形中扼殺了許多人的幽默細胞。
還有一些人很羨慕那些會自嘲的人,自己也想自嘲,但學不會。對此,張學新指出,自嘲語言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造性語言,和天賦、智慧直接相關,但后天也可習得。
自嘲是最高層次的幽默
美國作家赫伯·特魯在他的《幽默的人生》一書中,把自嘲奉為“最高層次的幽默”,認為自嘲不僅給他人帶來了快樂,而且還會給自己帶來意外驚喜,甚至諸多好處。
第一,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國外研究發(fā)現(xiàn),善于自嘲的人,大腦認知能力更強。這是因為在處理自嘲語言時,大腦需要加倍努力思考,因此更能激發(fā)大腦活力。研究還發(fā)現(xiàn),愛自嘲的人抽象思維能力強,在創(chuàng)造力測試中成績更好。
第二,增強免疫力。自嘲不僅能讓自己發(fā)笑,還能逗笑他人。美國洛馬林達大學醫(yī)學院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笑能促進體內(nèi)有益細胞運動,增強免疫力。
第三,給自己減壓。日常生活中,自身的缺陷或者自己犯了錯,很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甚至嘲笑,但若能以自嘲的方式說出來,壓力自然就得到大大緩解。
第四,有助于人際交往。人們都喜歡和善于自嘲的人交朋友,因為他們能夠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氣氛。
第五,化解矛盾。自嘲中所蘊含的幽默能化解矛盾。如擁擠的公交車上,小伙子不小心碰了一下姑娘,姑娘大喊:“瞧你那副德行!”小伙子回答:“不是德行,是慣性。”姑娘笑了起來,避免了沖突。
第六,緩解尷尬。著名主持人楊瀾有一次在香港演出時不小心踩空摔倒,從臺階上滾下來,可她卻自己爬起來并笑著說:“剛才我的獅子滾繡球不太合格,下面的獅子舞會更加精彩。”一句機智的自嘲,不僅緩解了尷尬,還顯示出她作為主持人的現(xiàn)場把控力,贏得了滿堂喝彩。
第七,顯現(xiàn)智慧。二戰(zhàn)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去美國尋求幫助。一天,他正躺在白宮的大浴缸里泡澡,被前來談事的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撞個正著。丘吉爾卻臨陣不亂地說:“英國任何時候都是對美國坦誠相見?!边@句充滿智慧的自嘲,讓英國最終得到了美國援助。
自嘲不能濫用
對于不會自嘲的人而言,可通過后天學習,讓自己變得幽默。那么,怎樣才能學會自嘲呢?生活中,可與幽默的人交朋友;多看一些漫畫或喜劇電影,都有助于培養(yǎng)幽默細胞;要善于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比如脖子長用長頸鹿自嘲,慢慢就會妙語連珠。
雖然自嘲是人際交往的“神器”,但不能濫用,喜歡自嘲的人需要注意:自嘲不能太頻繁,尤其是同樣的話不要說多遍,否則就漸漸失去了吸引力;面對德高望重的長者、弱勢群體以及在談論嚴肅話題時,自嘲應有所收斂,不要沖撞或傷害他人;自嘲時,要對原有事實進行客觀描述,如果太“假”,會讓人覺得做作,喪失自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