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梅
老家
老家是一個人的根,是血脈相連的所在。有老家的人是幸福的,雖然可能在外漂泊已久,但有一個寄托舊情的地方,即使時間過去數十年,身上仍然會有老家的烙印。
相對于老家而言,可能會有個新家,也就是現在的家。那么生活還算穩(wěn)定,雖然是新居民,雖然在內心深處還未找到新家的歸屬感,但已經沒有人會排斥你,沒有人會把你當成外來戶。在新家搭建的過程中,當老家還未成為老家只是久未回去的時候,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心中有無限委屈,這是一個辛苦的過程,是一個奮斗的過程,當然也是一個取得勝利的過程。當新家建立,當遠方的家突然成為老家的時候,也許會有幾分不舍,也許會有幾分傷感,但在心中還是會有取得成績的自豪感。
在一個新地方成家立業(yè)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可能要付出無數的汗水和努力,這些,老家的親人看在眼里,他們都在默默地祝福。人生有許多無奈,將曾經長大的家變?yōu)槔霞揖褪瞧渲械囊环N。老家并非都是父母的家,也不一定是伯伯叔叔或者自家兄弟的家,但老家一定會有親人,雖不一定是血緣至親,但至少是情感上割舍不去的親人,包括兒時的玩伴,包括熟識的鄉(xiāng)鄰。越來越多的人在外建立新家,越來越多的人有了老家,這說明了社會的包容性,人們不再是舊時的被迫背井離鄉(xiāng),而是在尋找更多的發(fā)展機會,選擇更適合于自己的生活。
老家不僅是一段舊時的記憶,一段曾經的經歷,更是永遠的情感寄托。對于老家的記憶,可能永遠也說不完,那些陳舊的趣事,那些已經不存在的老物件,那些或許已經故去的先人,組成了老家最鮮活的場景。過去的事情只是暫時被塵封,只要一個話題就能揭開記憶的蓋子,就能釋放出最真摯的情感。決定人生成敗的不僅有外在條件,不僅有各種難得的機遇,還有老家的氣質,有那種無意間散發(fā)出的鄉(xiāng)土氣息。老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這是老家融入你血液當中的特質,是永遠也抹除不去的家鄉(xiāng)基因。
老家不僅是幾句鄉(xiāng)音,幾聲俚語,更是永遠哼唱的鄉(xiāng)間小調。聽到相熟的鄉(xiāng)音,很多人會心里一怔。聽到并不流行的鄉(xiāng)間俚語,很多人都會忍不住回頭張望,不是我們忘不了曾經的老家生活,而是關于老家的情感實在是刻骨銘心。在旁人看來也許是不足掛齒的小事,但因為關乎老家,就會被放大無數倍,成為難以忘卻的記憶。也許,對居住地的方言已熟練自如,就連當地人都聽不出有外地口音,但自己心中知道,那曾經熟悉的鄉(xiāng)音還是會不經意冒出來,在提醒自己還有一個老家。無人時,哼哼老家的鄉(xiāng)間小調、民間小曲,有時會嚇自己一跳,真不知道啥時學會的,實際上,這也是老家的烙印,是老家流行文化的熏陶。
老家不僅有兒時的玩伴,相熟的老物件,更是一幅永不褪色的老照片。每個人的老家,描繪出來,都會比清明上河圖更加精美,雖然并非每個人都是畫家,但離鄉(xiāng)在外的人經常在腦中描摹老家,那些生動的細節(jié),再高明的畫家也比不上。在老家,肯定有兒時的小伙伴,有曾經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玩伴們都已長大,有的還堅守家鄉(xiāng),有的也流浪四海,即使久未聯系,即使難得再見,但彼此一定會在心里牽掛,因為有著同一個老家。老家那個朗朗上口的地名,在心中念叨了何止千百回,把它用來作為老家那幅記憶中老照片的標題,再恰當不過。人的記憶會不停更新,但關于老家的數據無法刪除,因為老家就是定格在腦海中的老照片,即使色澤泛黃,紙張陳舊,永遠不會褪色。
老家在夢里很清晰,老家在現實中卻漸漸模糊,這是因為久未親近老家的原因。一個人要想新家和老家兼顧,委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許多人在白天為了新家去奮斗,在夜晚把思念都留給了老家,這雖然很辛苦,但并不痛苦,且還有絲絲的甜蜜與得意。一個人對待老家的態(tài)度,很可能就是對待世界的態(tài)度,越是戀舊的人,越會為了新生活而不斷努力。別擔心會沉浸在老家的情愫里走不出來,有了新家的人,自會分清記憶與現實,自然也不會丟了老家的臉。
老屋
記憶中的老屋總是最溫馨的所在,我的很多甜蜜的夢都留在老屋里,等著有一天我回歸故里,等著我打開屋門讓它們重見天日。
老屋也曾年輕過,我在爺爺奶奶的新婚照片上看過老屋年輕時的模樣。雖然不是什么高樓華堂,老屋卻有著鄉(xiāng)村民居的樸實和典雅,青磚青瓦在夕陽的余暉下泛著金色的光澤。那時的爺爺很害羞,那時的奶奶也很害羞,我知道自己經常害羞的根由就是來自于他們。我特別注意到照片上老屋的窗子,那是不大的九格窗,糊著嶄新的窗紙,上面還有龍鳳呈祥的圖案,以后很多年,我一直喜歡古典龍鳳圖案的祥瑞氣氛,原因可能來自于此。
爺爺奶奶都早已作古,而老屋仍然健在,仍然表現出一個家庭根源所應有的那種堅定與堅韌。老屋經歷了上百年的風雨,早已洞明一切世事,早已看破滾滾紅塵,而老屋的心思,在我每次走進屋門的時候,便立即自知。一座房子,所經歷的苦難并不會比人少,在風霜雪雨面前人可以在屋里躲避,用擔憂的眼神看著窗外,而房子責無旁貸迎難而上,擔起保衛(wèi)家人的責任。不管我們在外面受了多少委屈,回到老屋里就會釋懷,不管我們在外面經歷多少挫折,回到老屋就能重拾信心。我在老屋里哭過笑過,也跟父母鬧過,還跟自己較勁過,盡管出門在外我要強作歡顏,回到老屋我就可以肆無忌憚地為所欲為,把喜悅或憤怒的情緒都拋在老屋并不寬敞的空間里。多年以后我重回老屋,我還能感受到當年的那些情緒,還會重溫一件件往事,很多事早已不值一提,卻被老屋默默地收藏起來,只等我回去重現給我看,像一部久違的無聲電影。
人對老屋的情感并不限于記憶,盡管那些記憶歷歷在目,關心老屋的現狀更能讓人堅強,讓人的心里更寬泛。老屋曾經修葺過幾次,每一次都重新煥發(fā)生機,但我仍能感受到老屋內心里的疲乏,畢竟這是經歷百年風雨的老屋,就像一個耄耋老人,雖然健康慈祥,但也是風雨飄搖,令人心疼。這是沒辦法的事,每個人都會老都在老,何況遭受日曬雨淋的房屋,特別是我們成年后都離開了老屋,無人照顧的房屋自有它難以言說的孤寂和落寞,也自然就會老得快,每一次回家看老屋,都會感覺它愈發(fā)蒼老,能感覺到它白發(fā)蒼蒼滿臉皺紋,也會在心里有難以驅散的痛。
老屋已經難以維修,是拆掉它,讓它體面地結束生命,還是任由它自己倒塌,完成房屋完整的一生,我們全家對老屋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拆掉它覺得很殘忍,誰也下不了手,任它自己倒塌,覺得更殘忍,仿佛放棄了一個病重的親人,任其自生自滅。這件事想起來都令我們寢食難安,而具體的處理意見拿不出來,事情也就這樣一天天耽著。終于,在一個秋末冬初的清晨,接到鄰居大叔打來的電話,老屋倒了,倒在黎明時分,當時沒刮風沒下雨更沒有地震,老屋無疾而終,完成了一個民居堅強平凡的一生。
聽到消息,我們兄妹幾個都放下手里的工作趕了回去,還帶著年邁的父母,遠在異鄉(xiāng)的叔叔伯伯們也回來了,只為看老屋最后一眼。以后日子里,我們的記憶再沒有存放的空間,也許會一天天渙散,這是無奈的事情。我們在老屋廢墟前合影留念,我的手里拿著爺爺奶奶當年的照片,盡管已泛黃,但仍然清晰,仍然看得出老屋年輕時的風采。
老街
喜歡老街,喜歡那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喜歡那窄憋而彎曲的街道,喜歡街上那不知傳了多少代的中藥鋪,還喜歡那小得不能再小的茶館。
一個溫暖的午后,端坐在茶館里,喝著粗礪而芳香的茶,看著街上走來走去的人群,就會產生一種時空的錯亂。這是一種特別奇妙的感覺,我不知道自己是一位行走江湖的俠客還是進京趕考的書生,抑或是流落他鄉(xiāng)的生意人,還是尋親不遇的落魄者。這些都不重要,一個孤獨的旅人總有難言的哀愁,也許吟誦一首五言絕句或者隨手勾勒一幅筆法古舊的山水畫,就能恰到好處地做一次古人。街上有衣著破舊的農夫,有行色匆匆的旅客,也有悠閑自得的現代靚女,一下子讓我不知身在何處,是身處現代觀賞老街獨特的風景,還是身處古代看科幻影片。當然,古代是沒有電影的,我愈發(fā)在氣氛獨特的老街迷糊起來。
游覽過很多古鎮(zhèn),行走過很多老街,令人失望的是假的居多。老街并非古董,卻有人在造假,還是那種明目張膽的假,只因要吸引尋訪古跡的游客。很多人并不介意老街的真假,盡管房屋是新的,街道是新的,就連三三兩兩的行人也有著現代人特有的精明與時尚,可他們無所謂,行走在街道上,看每一幢做舊的建筑,看各種仿古的設計,盡管骨子里是現代的,但仍然能體會到盎然古意,這樣就足夠了??晌覅s在埋怨這些騙子行徑,在挑剔著仿古的各種缺陷,仿佛自己真的是來自于古代。我承認,走在做舊的老街上,沒有別人那種滿足感,也許,我也不該太認真,很多陳舊的老街已不合時宜,不妨拆了重建,這樣錯落有致,讓人覺得賞心悅目更重要??墒侨绱耍瑢δ切┱嬲睦辖址路鹗且环N不公平。
真正的老街雖然不多,但也并不難尋,老街上仿佛連空氣都是舊的,散發(fā)著一種線裝書的味道。我喜歡一家一家商店逛過去,不一定買些什么,但一定要和店家攀談幾句。問價時,我會心虛,害怕店家說出要幾兩銀子,這我可沒有。不管如何,我只是一個有點復古的現代人,喜歡住進點著蠟燭的客棧,喜歡坐在方桌旁用餐,喜歡店小二抹桌子的忙碌身影。在老街,很多虛幻變成現實,過去了多少年的時光又再次回流,浮起我這艘擱淺多日的船。其實我不會用毛筆寫字,我也看不懂店家在噼噼啪啪地打著算盤,老街盡管古樸,但也已經不是曾經的歲月。
即使是地處偏僻的老街,也會到處樹立著貼有小廣告的電線桿,屋檐下亂七八糟地拉著電線,古樸典雅的外墻上掛著空調外機,門楣邊貼著”本店wifi開放”的廣告標牌,現代生活已經滲入到老街的每一根毛細血管,這個世界沒有排斥現代文明的必要。我在老街游走,胸前掛著數碼相機,手里拿著智能手機,憑什么要求老街還要像當初一樣古老原始。可能我真的錯了,老街還是老街,只不過更能開放地接受新生事物而已。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老街,可能是多年未回的故鄉(xiāng),可能是向往已久的勝地,但所有的老街都有了嶄新的面貌。與其哀哀怨怨自憐自嘆,倒不如豁達些,像明知是假仍然玩得開心的人們一樣,幸福在當下,讓那些不管真假的老街都能如釋重負,不用再背負著沉重的所謂的歷史使命。
老店
但凡能稱為老店,必有過人之處,否則也不可能長久地傳承與發(fā)展。所有老店,都有一定的技術含量,且不容易被模仿與超越。世間做生意的人,大都喜歡跟風,別人做什么賺錢他也做什么,也不管適不適合自己,這是做生意的忌諱,自然無法長久。
老店自有吸引顧客的秘笈,或稱為絕招。就如一家小小的面館,從面條的選擇,到面湯的熬制,再到輔料的搭配,每一程序都有講究,多年來保持特有的口味,才能讓顧客絡繹不絕。再如普普通通的醫(yī)館,因為醫(yī)生宅心仁厚醫(yī)術高明,對病人的苦痛能夠藥到病除,自然而然可以興旺發(fā)達。而這些老店,都以技術為根本,這是老店的生存絕招,只要技術在,老店就能傳承發(fā)展下去。而對于那些靠販貨賣貨為主的店鋪,雖然也誠信經營熱情服務,但缺少技術優(yōu)勢,太容易被模仿,因而只能曇花一現,很少能成為傳承數十年的老店。
所有老店,都把聲譽看得比生命更重要。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極難。老店的聲譽靠質量和服務來維持,而在質量的背后,需要付出外人所不知道的無數艱辛的努力。小小的一個失誤,就可能有數十倍的反響,所以事無巨細都要做好,而要想數十年如一日,真正不容易。顧客的喜好不同,要求也不一樣,對待大多數顧客好很容易,而要想對待好每一個顧客,更不容易。再說,老店自有老店的準則與底線,對于觸及底線如何處理如何讓顧客仍舊滿意,則是難上加難。
數十上百年的風云變幻,一間小小的老店卻能屹立不倒,自是對顧客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做生意是為了賺錢,而很多老店,并非把賺錢放在第一位,而是在確確實實地方便顧客服務顧客,首先是賺足了口碑,然后才想到賺錢。這樣的店,已經成了顧客的心理依靠,成了顧客的一種生活習慣,做到這樣,想不賺錢都難。世上形形色色的店數不勝數,有賺錢也有虧本,而老店為何能夠在風雨飄搖之中頑強生存下去,真不是幾句話可以說得清的。再說,凡是老店,每家都有每家的生存之道,每家都有每家的發(fā)展訣竅,雖然大多秘而不宣,但道理是可以想象得到的,需要的就是嚴格執(zhí)行與堅持。
當然再好的老店,也不可能吸引所有顧客,無法讓所有人喜歡。顧客與老店,也有一定的緣分,更重要的是雙方結緣以后,這緣分就能永遠持續(xù)下去。也許,來老店的永遠是那批顧客,但只要有足夠的賴以生存的顧客足矣,就是這批忠實的老客,與老店形成了相依為命的友情,這早超越了一般的買賣關系,自然可以支撐著老店生存下去。老店在發(fā)展過程中,會有一代代杰出的掌柜和伙計,或者說是店長與店員。而顧客對于老店的喜愛,也在一代代傳承,從祖輩父輩到自己這一輩,都保持著對老店的信賴與喜愛。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老店,經營得都很成功,都值得信賴和尊敬。盡管我們可能不是生意人,但從其成功的經驗中,卻能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這就是老店帶給我們的財富。
老樹
但凡能稱為老樹的,肯定要比自己年長,二十歲人眼中的老樹和六十歲人眼中的老樹自然不一樣。一棵上了年紀的樹并不少見,不尋常的是老樹所經歷的風風雨雨,老樹所能帶來的歲月深處的故事。
用看待家中老人的態(tài)度去看待老樹,你會發(fā)覺生活中處處都有可敬的長者,即使在無人的野外,因為有老樹的原因,也就不會覺得孤獨與害怕。不管在鄉(xiāng)村還是城市 我們周邊有數不清的老樹,很多都被人們精心保護起來??吹竭@些老樹,你會覺得自己永遠也長不大,即使已經退休回家安享晚年,在老樹面前,依然有年輕的心態(tài),依然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
老樹不是可有可無的,沒有老樹的世界盡管可能嶄新可能美麗卻會缺少一種踏實感。老樹的存在,讓人心里安穩(wěn),人們并不要求老樹做些什么,只要它能健健康康地屹立在身邊,我們就會有安全感。就像家中的老人,也許已經行動不便,也許已經思維遲鈍,也許變成一個愛撒嬌的老小孩,但只要家中有老人,心中就有遮蔽風雨的無形大傘,就有疲乏無力之后的休憩之所,就有孤立無援時的精神支柱。在繁華都市中,那些點綴在公園綠地的老樹是人們的心理安慰,它們不屬于哪個個人,而屬于整個城市屬于全體市民。有時雖然相距甚遠,但只要能夠看到老樹的身影或者想到老樹的風姿,心中就會充滿勇氣,敢于直面生活中的任何挑戰(zhàn)。而在鄉(xiāng)村,老樹可能在屋后,可能在房前,可能在村頭,也可能在路旁,鄉(xiāng)村老樹更多扮演鄉(xiāng)村守護者的角色。如今的鄉(xiāng)村,年輕人出外打工掙錢,家里是留守的孩子和老人,老樹也算是留守的一員,它不需要你的牽掛,只是默默地守衛(wèi)家園,讓出門在外的人能夠無后顧之憂。也許這僅僅是心理作用,但也是多年積聚的情感,人與樹的感情無需言說,與日俱增。
老樹可能很高大,可能很粗壯,也可能很干練,當然也可能是老態(tài)龍鐘。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兩棵樹,即使形象再相近,也會有精神上的差別,也會有氣質上的不同。即使是同樣一棵老樹,也會給不同的家庭成員留下不一樣的印象,這跟每個人的年齡和閱歷有關。我每次離家外出,都有戀戀不舍的感覺,但我從沒有跟家中的老樹告過別,在家的時候,我總是忽略它,可當我想家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這棵立在庭院里的老樹。我會想起老樹曾經給我?guī)淼目鞓?,想起它夏天的綠蔭,想起它秋天的落葉,想起它嚴冬的落寞,也想起它春天時的重生。這是一棵老榆樹,聽說是曾祖父當年栽下的,比父親的年齡還大。老樹的確很老了,每年春天,冰雪融化田野返青的時候,我都會擔心老樹睡著了再也不會醒來,但我的擔心是多余的,老樹只是略微遲鈍些,還會發(fā)出嫩嫩的芽,還會長出美味可口的榆錢兒。聽說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就是老樹救了全家人的命,那時家鄉(xiāng)受災嚴重,田里沒有收成,家中沒有糧食,只吃田里的野菜和樹葉子,榆樹葉子算是樹葉中的上品,成為全家人的主要食物來源,后來葉子吃完了,就用榆樹皮磨粉吃,才度過了饑荒年月。當然,老樹也是頑強的,盡管曾被剝去一條條的樹皮,仍然活了下來。
我寫給老樹的文字,最怕寫成憶苦思甜的文章,即使到了最后,仍然沒有繞過這一段。但我并不傷感,父親和母親提起那段歲月也是帶著微笑的。苦難都已留在了過去,明天總是充滿希望。也許,每個人都是一棵樹,我們都會在經歷苦難后慢慢變老。爺爺奶奶是我們心中的老樹,我們又是子孫后代心中的老樹,所以我們要像真正的老樹一樣堅強。
老歌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老歌在經常響起,讓自己沉醉在昔日的情感里,沉浸在流逝的往事中?;蛟S這首老歌還有一段別樣的故事,或許這首老歌還關乎一個特殊的人,也許這首老歌只是自己多年不變的心境。歲月流逝,當初的少年也許已滿頭白發(fā),但只要那首老歌熟悉的旋律在心底響起,你就還是那個意氣風發(fā)敢愛敢恨的年輕人,你就永遠不會老。
一首歌能成為別人心中永遠的老歌,不僅需要機緣,更需要情感的共鳴。一首歌只有在對的地方遇到對的人,再加上對的情緒,才算是人歌相逢,才有慢慢變?yōu)槔细璧目赡?。我們一生聽了數不清的歌,最終能記住的沒有幾首。很多歌曲,初聽也好聽,或旋律優(yōu)美,或歌詞清新,或歌喉動人,但很快就忘記了,在人心目中的印象還不如家鄉(xiāng)的鳥鳴和小河的歡唱。也許,再偉大的作曲家也比不上大自然,再優(yōu)美的歌曲也比不上自然的樂聲,再動人心魄的情感也比不上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但歌者在努力,詞曲者也在努力,他們把自然的樂聲搜集提煉,把各種情感歸類梳理再重現,所以,總有一首歌會唱到你的心靈深處,成為經常響起的旋律。
即使你是不愛唱歌的人,也是不愛聽歌的人,對很多好聽的歌曲都無感,但只要有一句唱到你的心里去,能令你心靈震顫,就會成為你永遠不會忘記的老歌。即使你是一位職業(yè)歌者,演唱了太多的歌曲,也傾聽了數不清的歌,或許你更敏感,或許你已麻木,但一定有一首你特別鐘愛的老歌,陪伴在你寂寞的時候,陪伴在你奮斗的路上。對不同的人來說,人們的經歷和情感千差萬別,心中的老歌肯定也不一樣,這是音樂的多樣性,也是情感的多樣性,更是人生的多樣性。我們每個人有且只能有一種經歷,這與眾不同的獨特經歷決定了我們對音樂的感知是不一樣的。如果所有人心中的老歌是一樣的,那反而是時代的悲哀,也是人類的悲哀,再偉大的音樂家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的作品。
假如你心中的老歌是一首情歌,你可能是個情感豐富閱歷豐富的人,請好好享受你的人生,老歌可能治愈了你的內傷,但改變不了你多愁善感的性格,抹不去你往事中的憂傷。假如你心中的老歌是一首民歌,你可能是個愛國愛家的人,你熱愛鄉(xiāng)土,投身建設,你也一定會把自己的生活營造得很幸福。假如你心中的老歌是一曲童謠,你一定是個心思簡單的人,你善良純潔,一雙清澈的眼睛永遠都看到人性的閃光點,一顆真誠的心靈永遠感受到社會的正能量。
即使有一天,你蒼老得忘記了時間,你也不會忘記那老歌的旋律,你已經習慣了在熟悉的旋律里生活和思考。也許我們每個人本身也是一首歌,從誕生開始,從傳唱開始,就在尋找知音,就在想方設法成為另一個人心中永遠不變的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