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明增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yè),不同國籍、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共產(chǎn)黨人的座右銘。
馬克思為了無產(chǎn)階級的解放事業(yè),一生都面臨著貧窮、饑餓和疾病的困擾,一生都面臨著幾個孩子先后夭折的悲痛,一生都面臨著資產(chǎn)階級政客的極度嫉恨和污蔑,但他始終為自己創(chuàng)立的共產(chǎn)主義學說和人類解放事業(yè)頑強地、執(zhí)著地工作和奮斗,始終堅信“我們的事業(yè)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fā)揮作用地存在下去”,始終堅信“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
1849年8月,馬克思歷經(jīng)顛沛流離來到英國倫敦。他在倫敦生活的34年間,生活異常拮據(jù),甚至貧困潦倒,有時因交不起房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搬家。但是,生活的窘境不但沒有打垮他,反而使他迸發(fā)出強大的、堅不可摧的革命毅力。在這里,他著書立說,完成了《資本論》這部震古鑠今的不朽著作;在這里,他指導著名的第一國際的革命運動,成為當之無愧的革命領袖和革命運動的靈魂人物;在這里,他以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光芒照亮了人類的未來,因而“他的英名和他的事業(yè)人類將永遠不會忘記”。1999年,英國劍橋大學和英國廣播公司分別舉行“千年第一思想家”的同名評選,馬克思兩次位居第一。2005年,英國廣播公司舉行“古今最偉大哲學家”評選,馬克思再次位居榜首。
從《共產(chǎn)黨宣言》誕生到現(xiàn)在,馬克思主義學說早已變成了活生生的現(xiàn)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就是對馬克思主義最好的繼承和發(fā)展。今天我們共產(chǎn)黨員的生活環(huán)境、工作待遇,與當年馬克思的一貧如洗相比已是天壤之別。如果有人再認為自己“為官不易”,不僅愧對革命先烈的流血奮斗,更愧對當年馬克思的奮斗精神和犧牲情懷。
當年馬克思在給恩格斯的信中寫道:我已經(jīng)不能出門了,因為大衣放在當鋪里;我已經(jīng)不能吃肉了,因為沒有錢買東西;妻子和一個女兒病了,又不能叫醫(yī)生看病,因為沒有錢付藥費。今天,我們每月都有薪水,不存在難以為繼的窘迫;今天,我們可能吃膩了雞魚鴨肉,不存在沒錢買肉的問題;今天,我們都是“醫(yī)保”者,不存在看不起病的時候。既然衣食無憂,為何還對工作、待遇叫苦不迭?根源就是理想信念這個“總開關”出了問題。這些人不是被工作重擔所壓倒,而是被思想無魂、理想無根所壓倒。有的人個人主義思想嚴重,凡事先替自己打算,于己有利則做,于己無利則廢。有的人官僚主義嚴重,習慣于高高在上、指手畫腳,對基層不了解,對群眾沒感情。有的人享樂主義嚴重,向往和沉湎于燈紅酒綠、觥籌交錯。有的人對“八項規(guī)定”耿耿于懷,認為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束縛”了他們的手腳,“限制”了他們的自由,“剝奪”了他們尋歡作樂的“權利”。這些人如果還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信仰者,豈不愧對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立者當年的無私奮斗和殷切希冀?
上世紀末,英國學者弗朗西斯·惠恩撰寫并出版了《卡爾·馬克思傳》。作者這樣深情地描寫馬克思的貧窮與追求:“如果他不是在大英博物館的閱覽室,就一定是在當鋪?!睘槭裁瓷畹闹刎摏]有壓倒馬克思?為什么一貧如洗的艱辛和艱難沒有擊倒馬克思?堅韌不拔地心懷為人類解放事業(yè)而奮斗的崇高理想,這就是答案。
馬克思主義曾是那個風雨如磐時代的各國革命者和仁人志士的指路燈塔,今天仍然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思想武器?!盀楣俨灰住薄盀楣俨粸椤闭叩乃魉鶠椋∏”畴x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念和信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做人一世,為官一任,要有肝膽,要有擔當精神,應該對‘為官不為感到恥辱?!蹦切盀楣俨灰住薄盀楣俨粸椤闭呤紫雀械綈u辱的,應該是在和平年代被自身信仰的迷茫和責任的缺失所壓倒。今天我們重溫馬克思當年為了創(chuàng)立和實踐革命理論所付出的難以想象的犧牲和奉獻,目的是從馬克思那里汲取戰(zhàn)勝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精神力量。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一面旗幟,馬克思本人更是今天每個共產(chǎn)黨人追求和實現(xiàn)理想的一面旗幟。高高舉起這面旗幟,我們就能夠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永遠不被任何困難、任何壓力、任何風浪所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