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激勵理論與激勵模式是管理學和組織行為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普遍被應用于提高工作績效方面。本文在深入研究激勵理論的基礎上,總結影響學生學習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綜合因素,提出適合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激勵模式。實踐證明,通過教學過程中合理、靈活地運用,激勵模式教學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在學習大學計算機基礎課中的學習動機,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激勵模式; 大學計算機基礎 ;大一學生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7.097
0 引言
今年來,大學課堂的教學改革方式層出不窮,如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但這些大刀闊斧的改革方式始終沒有占據(jù)大學課堂的多數(shù)席位,因此在傳統(tǒng)面對面授課的課堂中如何豐富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仍然是擺在高校教師面前的主要問題。
本文將管理學和組織行為學中的重要理論即激勵理論,運用到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中,提出適用于大一學生計算機基礎課的四種激勵模式(如圖1所示),并通過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應用,使課堂氣氛與學習效果得到了顯著改善。
1 激勵理論的作用
激勵理論是行為科學中用于處理需要、動機、目標和行為四者之間關系的核心理論。行為科學認為,人的動機來自需要,由需要確定人們的行為目標,激勵則作用于人內心活動,激發(fā)、驅動和強化人的行為。激勵的目的在于激發(fā)人的正確行為動機,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充分發(fā)揮人的智力效應,做出最大成績。自從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來,國內外許多管理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結合現(xiàn)代管理的實踐,提出了許多激勵理論并建立激勵模型?,F(xiàn)代心理學家已從不同角度提出激發(fā)動機的理論,其中普遍被應用于提高工作績效方面,激勵理論及激勵模型近年也出現(xiàn)在高校的管理或思想教育方面[1-3]。
2 大一學生的學習特點
近年來,高校大學生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的學習動機不強,具體表現(xiàn)為學習興趣低落、學習行為懶散、學習紀律松弛、學習時逃課等,其結果是學習成績常常不及格或勉強及格[4,5]。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大一新生還沒有建立大學階段自主學習的習慣,對大學校園中的老師監(jiān)管松懈的方式還不適應,尤其對非專業(yè)課不夠重視,因此決定了其學習積極主動性的欠缺;另一方面,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中,高校教師只是一味地單向講解,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關注不夠,激勵手段不足,從而造成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效果往往非常不理想。
3 計算機基礎課中激勵模式教學方法的建立
本課題在深入研究激勵理論的基礎上,總結影響學生學習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綜合因素。提出適合本課程教學的激勵模式,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并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靈活地運用此機制,力求全面提高學生在學習大學計算機基礎課中的學習動機。
(1)目標激勵。人們對目標價值度的主觀判斷,往往決定了行動積極性的強度。因此制定合適的目標,可以調動人的奮發(fā)精神,激勵人們向著目標努力拼搏,同時也要求所制定的目標富有價值性、明確具體、難度適中。
本課題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中,依據(jù)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不僅首先介紹清楚該課程的成績組成、考試方式、計算思維的培養(yǎng)作用,并且明確地將各章內容分為兩部分:基礎知識部分要求學生掌握教材中介紹的計算機相關知識的同時,能通過網絡、課外資料等拓寬對計算機的了解;綜合應用部分重點要求掌握office中word、excel、PowerPoint的各項常用功能。
(2)任務激勵。2015移動社群對95后的學習興趣的調查報告顯示63.7%選擇“只學習感興趣的知識”[6]。這要求圍繞規(guī)定的學習內容,將練習與作業(yè)設置成與學生興趣點相關,并考慮各專業(yè)方向差異的內容,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改善教學質量。
(3)情感激勵。大一新生剛剛經歷了入學軍訓,集體榮譽感及自我表現(xiàn)欲極強,因此以專業(yè)分組競爭的方式發(fā)布任務,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團結、認真地完成發(fā)表任務。在應用過程中,學生為很好的完成“計算機硬件組成”、“網絡基礎”等作業(yè),表現(xiàn)出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成員分工明確,課堂發(fā)表富于激情等特點,驗證了情感激勵作為主觀激勵主要手段的優(yōu)勢。
(4)強化激勵。建立公平公正的平時成績考核機制,指定課堂發(fā)表任務的評判細則,運用百科園通用考試平臺定期考察階段性學習成果,時時督促學生學習行為取得的成績。
通過以上激勵模式在幾個計算機基礎課上的實踐應用,不僅發(fā)現(xiàn)實驗班級的學習成績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打破了理科學生計算機類課程成績高于文科學生的一般規(guī)律,進一步證明激勵模式注重學生主觀特征與差異,能夠有效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海曉.基于生命周期的學生干部動態(tài)激勵模式.教育與職業(yè),2014,11,32(816):52-53.
[2]臧雪飛.高校輔導員全面激勵模式探析.理論思考,2015(10):13-15.
[3]宋靜.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勵模式.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6,(20):218-219.
[4]董海琳.談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學習動機的激發(fā).教育與職業(yè),2008,10,29(597):19-120.
[5]馮玉榮,馬國香.大一學生學習行為特點與情感教育對策.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2,11,32(04):121-123.
[6]易觀智庫.中國移動社群報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