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孔乙己》是魯迅的著名小說之一,其體現(xiàn)了魯迅的重要的小說敘事模式。其對于魯迅的敘事模式也有深化之處,并且其雙線線索增加了敘事模式的表現(xiàn)力,使這篇小說成為魯迅小說中的經(jīng)典之作。
關鍵詞:魯迅;孔乙己;看與被看
作者簡介:郭淑亭(1997-),女,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3-0-01
“看與被看”,一直是魯迅小說中一個重要的模式,而魯迅便是通過這“看與被看”來諷刺國民性。在《孔乙己》這篇小說中,魯迅主要是用三層“看與被看”來體現(xiàn)孔乙己生存的荒謬性??滓壹鹤鳛橐粋€舊式的知識分子,已十年如一日的參加科舉,在自己心中必然抱有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也一定認為“士農工商”,是在社會處于第一位,自然而然的有著“讀書人”的優(yōu)越感;知識分子是一個國家不可或缺的“君子”,而孔乙己在抱有這樣的觀念的同時,社會對他的評價又是如何?“孔乙己一到,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你一定有偷了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你當真識字嗎?”。這些話卻真實了反映了孔乙己在社會中的地位,這種巨大的心理預期與現(xiàn)實評價的反差,集中地反映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地位和命運的悲劇性和荒謬性;這也構成了第一層“看與被看”。而這些故事的敘述,都是由“小伙計”完成的,小伙記憶一個旁觀的視角,清楚的記錄了孔乙己的迂腐,描繪了看客的麻木與殘酷,在文章最后,“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樣,笑著對他說,‘孔乙己,你又偷東西了!’但他這回卻不十分分辨,單說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會打斷腿?’孔乙己低聲說道,‘跌斷,跌,跌……’他的眼神很像懇請掌柜不要再提。此時已經(jīng)聚集了幾個人,便和掌柜都笑了?!笨滓壹涸诒环饨▌萘Υ輾埑蛇@般模樣時,掌柜和酒客們卻沒有同情,依舊拿他開玩笑,作為自己生活的笑料,這里的看客們像極了《藥》的庸眾“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他們對于孔乙己的態(tài)度,不僅體現(xiàn)了孔乙己生存的荒謬性,也凸顯了中國人的國民性中的麻木與殘酷;酒客們都是在看與自己毫無關聯(lián)的孔乙己的生活,而這“看與被看”也正是國民生存的荒謬性的體現(xiàn);這些都是第二層“看與被看”的模式所表達出來的。還有就是小伙計自己,在開始的酒店是“教人活潑不得”,而孔乙己來到后“才可以笑幾聲”。小伙計自己先是“附和著笑”,然后是冷酷地拒絕了孔乙己教自己識字的好意,“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嗎?”這樣一種變化,構成了一種被看客同化了的精神悲劇,他的背后隱含著作者在“看”,這樣也就構成了第三層“看與被看”的模式。魯迅便是在這三層“看與被看”的模式中批判了國民生存的悲哀,也正是對這些悲哀的層層解構,表現(xiàn)了魯迅想為國民爭取一個獨立的人的地位的心里,擺脫這樣的“看與被看”的荒謬。魯迅小說的人物形象取材于“病態(tài)社會中不幸的人們”,展現(xiàn)他們真實生存的圖景,以達到引起療救的注意的目的。
在《祝?!芬晃闹幸矃⑼钢@樣的一種模式。在阿毛被狼吃了以后,祥林嫂到處向人傾訴自己的痛苦,人們的反應是什么?“有些老女人沒有在街頭聽到她的話,便特意尋來,要聽她這一段凄慘的故事。知道她說道嗚咽,她們也就一齊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淚,嘆息一番,滿足地去了?!痹谶@樣的一種“看與被看”的關系中,她們對于祥林嫂不幸的遭遇,是在“嘆息”、“評論”,并在“咀嚼”成渣滓后,立即“厭煩和唾棄”,回以“又冷又尖”的“笑”。在這“看與被看”中,體現(xiàn)的是人性的冷漠與殘忍,這也正是魯迅所批判的國民性。
《孔乙己》的雙線矛盾。魯迅在對于整篇文章的構思時,運用了雙線沖突模式,首先一條,便是孔乙己與普通勞動大眾的矛盾;這樣的矛盾并非是單方面造成的,即是孔乙己與酒客們的雙重對立關系。孔乙己在生活中愿意擺讀書人的架子,自以為高人一等而且什么營生也不會,不愿意去做;而酒客們對他報以嘲笑的態(tài)度,這種嘲笑完全就是因為孔乙己的自身性格原因嗎?這些酒客們自身也在受著封建思想的荼毒,有這小生產者的局限性,這些也使他們變得麻木不仁,是非不分。向別人的傷口上撒鹽來安慰自己,正如魯迅在《娜拉走后怎樣》中說道:“北京的羊肉鋪前常有幾個人張著嘴看剝羊,仿佛頗愉快,人的犧牲能給與他們的益處,也不過如此?!边@是何等病態(tài)的國民性?!而另一條矛盾線便是何舉人和孔乙己。他們都是讀書人,一個爬了上去,一個沒爬上去。而爬上去的丁舉人便可以借著手中的權與勢來作威作福,將孔乙己打殘,最終導致他死去。這般的罪孽深重卻沒有受到法律的制裁,這樣必然激起了人們對孔乙己的死亡的憐憫和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憎惡。在這同情中強化了憎惡的情緒,深化了批判的力度,同意與憎惡并不是對立的,在這作品中是相輔相成的。
參考文獻:
[1]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1.
[2]李怡,鄭家建.《魯迅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
[3]錢理群.《魯迅作品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9.